威海卫之战

时间:2024-11-06 05:52:12编辑:流行君

威海卫海战的战争详情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岸炮台。驻守南岸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顽强抵抗,最后被歼灭。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被清军炮弹打死,这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唯一阵亡的将军。由于兵力悬殊,南岸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数被日本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舰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自杀。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最终自杀。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威海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1895年3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根据日本大本营的战略部署,渡海攻占旅顺的目的实际是要歼灭北洋海军,以扫清海上威胁,为直接在秦皇岛一带大规模登陆,进行旨在攻占北京的直隶平原作战预作准备。北洋海军提前撤离旅顺,无形中破坏了日军的整体战略,1895年初,日军组建山东作战军,直接登陆山东半岛攻向北洋海军最后的基地威海。 此时慈禧太后起用恭亲王奕欣,令其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共筹和议。当得知日军企图后,始作迎战准备。李鸿章令北洋舰队水陆相依,陆军固守大小炮台,舰船依托岸上炮台进行防御。 1895年1月20日-25日,日本山东作战军3万余人在山东荣成湾成功登陆,迅速攻占荣成县城。由于山东巡抚李秉衡意在与北洋大臣李鸿章掣肘,此前山东省仅仅派出不足2000名民夫防守荣成沿海,形同虚设。日军为避开从威海港正面进攻,决定在荣成登陆,由陆路抄袭威海卫之背。1月20日晨,日山东作战军在联合舰队护送和支持下,于荣成湾龙须岛登陆,占荣成。21~23日,清廷命北洋海军乘间出击,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守港待援,未予执行。25日,日军分兵两路进攻威海卫。26日,总兵孙万龄率部2000余人阻击南路日军于桥头以东,但北路日军已进至鲍家村、崮山后。29日,山东巡抚李秉衡令戴宗骞率所部北岸炮台守军协同孙部夹击北路日军,戴军未进,孙部孤军力战后退却。南路日军占桥头,逼近温泉,于30日晨同北路日军夹攻南岸炮台。守军奋勇抗击,丁汝昌率靖远等5舰在港内以舰炮火力支援。日军多有死伤,少将旅长大寺安纯被击毙。战至13时,南岸炮台失守。2月1日,日军向威海卫以西迂回攻击孙万龄部,孙率部抗击,但因部将阎得胜临阵脱逃,被迫撤退酒馆。日军遂占威海卫城。同日夜,丁汝昌令敢死队登北岸破毁炮台,以免资敌。2日凌晨,日军占北岸炮台。坐困威海港的北洋舰队遂陷于日军海陆包围之中。从4日起,南岸炮台日军和联合舰队连日轰击北洋舰队各舰及日岛、刘公岛炮台;并在夜间以鱼雷艇小队连续突入港内实施袭击,装甲舰定远,巡洋舰来远、靖远,练习舰威远,布雷船宝筏等,先后被击沉、击毁。7日,北洋海军鱼雷艇11艘擅自从北口突围逃跑,遭日舰追击,或搁浅,或被掳。洋员瑞乃尔等劝逼丁汝昌投降,丁严正拒绝,仍坚持战至船没人尽。9~11日,右翼总兵刘步蟾、提督丁汝昌、护理左翼总兵杨用霖等先后自杀殉职。陆将戴宗骞、张文宣亦自尽。洋员马格禄等怂恿威海营务处候选道牛昶昞于12日假丁汝昌名义向日联合舰队投降。17日,日军占领刘公岛,威海卫海军基地完全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观威海卫战役作为亚洲第一舰队,是在哪场海战中被葬送的?

黄岛海战后,北洋水师大败,损失惨重。然而北洋水师所面临的不是修整,而是要紧急面对日本人的下一次进攻。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水师将开始他们最后一轮战斗。面对着日本人的咄咄逼人,北洋水师该如何应对?下面请听我来为您讲解。一、战后修整中的中日对比在黄海海战后,虽然北洋水师损失惨重,但是日本联合舰队一样不好过。因此两方都进入了短暂的恢复期,进行战后修整。先说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战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理船只。但是面对了众多伤痕累累的船只,北洋水师工匠不足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为何会工匠不足呢?此事还是因为早年李鸿章为了节省经费,忽视了船坞建设,因此才会出现缺少工匠的事情发生。面对工匠不足的情况,李鸿章急电盛宣怀调拨工匠,然而盛宣怀仅仅调拨了三十几名工匠前往旅顺,原因还是经费不足。汉纳根要求李鸿章调拨更多的工匠以加快修理船只,光绪皇帝也命令丁汝昌:“将各舰迅速修复,以备再战。”而此时丁汝昌被黄海海战吓破了胆,怯弱不敢战,面对着皇上的命令,毫无派舰出海的想法。面对着光绪皇帝和李鸿章的再三催促,丁汝昌说:汝昌火伤虽愈,而脚肿未消,医断为气血亏虚,难奏急效,兹蒙宪念,感激涕零。“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此时整个北洋水师也陷入了一种消极怯战的想法中,据当时的锅炉匠回忆:船坞修工均不上紧,非得傅相严行派人督催,海军不能计日出海。另有“广甲”号管带卢毓英上述反映北洋海军现状:诸君皆以虎口余生,每以公余日驰逐于酒阵歌场,红飞绿舞,虽陶情荡魄,亦触目惊心。谁无父母,孰无妻子,寄身炮弹之中,判生死于呼吸,人孰无情,谁能遣此,所以作醉生梦死之态者,亦知身非金石,何可日困愁城,不得不假借外物,庶有以遏制此方寸之地也。北洋水师的经历过的战斗固然悲惨,但是他们身为士兵,则应该为国为人民,如此堕落不堪,沉迷于享乐,之后的威海卫战役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再看日本,面对着自身伤痕累累的舰队,日本的修复工作进行地有条不紊。北洋水师有自己的军港可以停靠,而日本海军仅仅是找了一个临时停靠地,便开始了船只修理。日舰“元山丸”号是特别为黄海海战而设计的修理船,在此时派上了重大用场。仅仅4天后,日军舰队就恢复了战斗力,这与清军上下推诿形成了鲜明对比。恢复战斗力的日军再次改编舰队,准备进行下一次的战争。从战后修整我们就可以看出两国的整体差距,日本上下同心,清政府上下推诿,未战,似乎胜负就已经有所定夺了。李鸿章只重军舰不重军港引发了恶果二、怯战思想作怪:荒谬的弃旅守威面对着日本人的咄咄逼人,怯战的丁汝昌生出了放弃旅顺港退保威海卫的想法,这可以说是极其荒谬的,旅顺港的放弃,意味着将渤海湾开放给了日本人,对于清政府设想的“京津门户”计划是一种重大破坏。日军的计划是佯攻山东半岛的成山头,然后重点攻击旅顺。日本在成山头的进展十分顺利,这引起李鸿章大怒,他电令丁汝昌:石岛距威海不远,仅倭船二只,尔应速带六船往巡驱逐,徒虑其深入为患,何胆怯至此。东兵在威,能否移扎成山,倭遂不敢放胆,海军竟不若东兵也。成山头仅仅是日本的佯攻方向,却被势如破竹地打了下来,这与丁汝昌的怯战与懈怠是脱不开干系。而此时,日军也在辽东半岛的花园口展开了登陆。此时李鸿章提前得到情报日本将在花园口登陆,并且指示大连总兵徐邦道和赵怀业去花园口布守,结果徐邦道和赵怀业居然不知道花园口在哪里。结果误传情报:现有民船百余只,装运日兵并兵船三只,向大孤山一带前来,势甚吃紧。这显然是把大孤山当成了花园口,这种错误的情报一直传到了丁汝昌手中,所幸丁汝昌看出了情报的错误,这本是好事,结果丁汝昌又出了幺蛾子。丁汝昌假意对李鸿章说要死战,战到舰队最后一船一人。这戳到了李鸿章的痛处,因为在李鸿章的心中,他早就把北洋水师视作了自己的私人军队,不能为了清王朝全部死尽,因此李鸿章给丁汝昌下令“不必死拼”。此时海上仍未开战,只是陆战越发紧张,但是丁汝昌渐渐顶不住压力,逐渐想要弃守旅顺。丁汝昌致电李鸿章,频频强调守卫旅顺的难处,要求撤军。丁汝昌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在丁汝昌看来:一、湾有失,敌必扑旅后路,我师船在口内,不能施展,无以为力;二、敌船来攻,口门窄小,不能整队而出,且“定”“镇”必须等潮,若过急,冲出不易;三、口外寄泊敌艇过多,夜间来攻,我船又少快炮,实难防备。丁汝昌的上书固然有道理,然而以旅顺口的武备,真的难以防备日军吗?我在前文提到清军对于旅顺口军港的大力修建,因此旅顺口军港应当是有着相当强的防御能力的。旅顺号称“东方直布罗陀”,有着海岸炮台九座,配备先进火炮58门,可以封锁从金州到旅顺的大道,构成交叉火力圈。若是炮台坚守,配上剩余的北洋水师,两相配合,鹿死谁手仍未知晓。若是清军坚守,或许就能避免旅顺大屠杀的惨剧了。然而丁汝昌早已被日本人吓破了胆,他没有听从光绪皇帝和李鸿章的命令,私自率北洋水师六船离开旅顺,结果因为太过匆忙,“镇远”号还触礁受伤了。最终旅顺港口被日军以极小的代价所占领,北洋水师经营了十余年的远东第一港就此失陷,北洋水师只得坐镇威海,等待最后一战,李鸿章指示丁汝昌:旅顺已失,又有攻扑威海之说,须会商陆军将,督饬各船主妥筹调度,实力防剿。这一场窝囊的旅顺保卫战暴露出了清军诸多问题:光绪皇帝不懂军事,胡乱指挥;李鸿章怀有自保心情,摇摆不定;丁汝昌胆怯拒战,屡屡撤退;各地总兵醉生梦死,惧怕开战。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军神孙子来,恐怕都难以转败为胜了。丁汝昌的怯战思想屡屡作怪,战守不定三、消极防卫战:威海卫保卫战最终战场转到了威海卫,在威海卫防卫战开始之前,清军内部仍在扯皮。先是负责威海卫防守的戴宗骞和刘超佩等人的消极厌战;再是丁汝昌与戴宗骞就“主动出击”与“消极防守”间的剧烈争吵与相互推诿;再到了朝堂之上对丁汝昌的谴责纷纷,要求北洋水师撤换丁汝昌。要知道在战前,临阵换帅和将帅不和都是极其影响军心的,由此我们可以北洋水师此时的心境与士气。然而战争还是要继续,经过了精密的计划,日军确定了从山东半岛实施登陆,以水陆合围的战术攻占威海卫,消灭北洋海军。针对日军的战术,丁汝昌提出了“水陆依存”的基本方针。开战之初,日本人依然采用了佯攻伴主攻的战术,以第一游击队“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船进攻登州,作出佯攻的假象,然后以本队和二三游击队一共15艘战船,15000官兵为进攻主力,登陆荣成湾。日军的登陆十分迅猛快速,清军寻即败退。然而此时的山东巡抚李秉衡因为不愿意耗费自己的精锐部队,因此仅仅调集了几支战斗力不强的散军进行支援。在陆上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海军仍在港口内未曾出去。渐渐地,随着陆上阵地的逐渐丢失,李鸿章渐渐感到败局已定,因此指示丁汝昌:万一刘岛不保,能挟数舰冲出,或烟台,或吴淞,勿被倭全灭,稍赎重愆。否则,事急时将船凿沉,亦不贻后患,务相机办理。在此时,李鸿章给丁汝昌提出了两种建议,一种是想办法突围,为北洋水师留几艘船;如果无法突围,就把全部的船只都凿沉,避免资敌。李鸿章的建议一语成谶,似乎已经预言了北洋水师的末日。面对着岸上阵地的全部失守,北洋水师驻扎的刘公岛成为了四面受敌的孤岛。在威海卫爆发了残酷的陆战四、北洋水师的末路:刘公岛之战其实在炮台全部失陷之前,丁汝昌是有机会逃离港口的,但是丁汝昌选择了在港口之中死守的策略,因此错过了良机。不久海战爆发。先是日军第二游击队四艘战舰的试探性攻击,寻即遭到了北洋水师的猛烈反击。“其炮声之剧烈,无法比喻,似地轴也要为之折断,山河也要为之崩塌。濛濛硝烟遮蔽港口,硝烟之间炮火闪闪,似有巨弹落于海上,水烟万丈,恰似悬着一条素练,又如白龙翻腾,以至第二游击队之四舰一时淹没在硝烟和水烟之中,完全不见踪影。”因为北洋水师的猛烈反击,第二舰队损失惨重迅速逃走。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哪一战役中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并以军舰封锁东、西港口。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之后,广大士兵仍然积极抵抗。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胁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于2月11日自杀,北洋海军全军覆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扩展资料:甲午一战,给本就迭受灾荒的山东更增加了战争开支和战败赔款的负担。战后数年之内,山东各地的赋税倍增。灾民和农民都被迫成为流民,加重了山东不稳定的因素,这成为后来山东匪患严重的一大根源。北洋水师的战败,让清朝海防变得毫无防御能力,列强乘机瓜分中国军港。1898年,中德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德国强行租借了胶州湾,租期99年。英国则在日军撤离威海卫之后,派兵进驻威海,并于1898年与清政府签订了《中英订租威海卫条约》。山东海防至此门户洞开。

上一篇:qvod播放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