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理论的提出是( )。
多因素理论的提出是(A)。A.斯腾伯格B.马斯洛C.杜威D.斯金纳多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L.Thurstone,1938)对芝加哥大学学生实施了56个能力测验。他发现,某些能力测验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而与其他测验相关较低,它们可以归为7个不同的测验群:字词流畅性,词语理解,空间能力,知觉速度,计数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瑟斯顿认为,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结果,而且过分强调了g因素也达不到区分个体差异的目的。因此,他提出智力由以上7种基本心理能力(primary mental abilities)构成,并且各基本能力之间彼此独立,这是一种多因素论。根据这种思想,瑟斯顿编制了基本心理能力测验。研究结果发现,7种基本能力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似乎仍可以抽象出更高级的心理因素,也就是g因素。 是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L.Thurstone,1938)对芝加哥大学学生实施了56个能力测验,他发现,某些能力测验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而与其他测验相关较低,它们可以归为7个不同的测验群。字词流畅性,词语理解,空间能力,知觉速度,计数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瑟斯顿认为,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结果,而且过分强调了g因素也达不到区分个体差异的目的。
明茨伯格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管理学家,经理角色学派主要代表,麦克吉尔大学教授。1939年9月2日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1962年获乔治·威廉爵士大学硕士学位,196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硕士学位,196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61年至1963年在加拿大任国家运筹学研究所分析员。1968年起为麦克吉尔大学管理学院教授,1973年任美国卡内基——梅降大学访问教授,此外,他还是加拿大皇家学会、管理科学院等组织的成员。明茨伯格对管理学的主要贡献,是围绕组织中经理所担任的角色来分析经理的工作性质,以求提高管理效率。
多因素理论的提出是(
多因素理论是心理学中的经典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这一理论提出了两种基本的人类需求: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同时也提出了人类在工作中对于不同需求的追求会影响到工作满意度和动力。赫兹伯格提出了两种基本的人类需求,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包括食物、水、睡眠等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心理需求则包括安全、归属、尊重、成就和自我实现等更高级的需求。赫兹伯格认为,人类在工作中对于这些不同的需求的追求会影响到工作满意度和动力。多因素理论的提出对于工作动机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赫兹伯格认为,满足生理需求是必要的,但并不足以激发人们的工作动力。相反,如果工作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如安全、归属、尊重、成就和自我实现,人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多因素理论的提出也引发了对于工作动机的不同研究方法和实践策略的探索。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更为宽松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供更多的奖励和鼓励等方式,来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总的来说,多因素理论的提出对于工作动机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人类需求和行为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