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俊

时间:2024-11-04 23:31:47编辑:流行君

揭秘三国惊人的关系:张飞与曹操其实是亲戚!

曹操和张飞是三国时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然而最近却有研究人员提出:这两个分处不同阵营的死对头竟然是亲戚!据四川《天府早报》报道,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伯俊近日透露出这一惊人发现。 “这并非奇谈,而是实实在在的史实。”潜心三国学研究20年的沈伯俊娓娓道来,曹操和张飞的亲戚关系是通过夏侯渊一家搭建起来的。 夏侯渊搭桥张曹成亲戚 曹操之父曹嵩,是东汉末期大宦官曹腾的养子,但他的本家却是夏侯氏。从血缘关系来看,曹操其实就是夏侯氏的后代,他手下的头号大将夏侯就是他的堂弟,另一员大将夏侯渊也是他的族弟。 沈伯俊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飞却成了夏侯氏的女婿。 据《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注引《魏略》,事情是这样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夏侯渊堂侄女、夏侯霸之妹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论起辈分来,张飞算是夏侯渊的堂侄女婿。曹操是夏侯渊的族兄,而张飞是夏侯渊的堂侄女婿,那么,张飞也可以说是曹操的堂侄女婿。不仅如此,就连蜀汉后主刘禅(张飞的女儿就是他的皇后),也算是曹操的隔房侄孙女婿。 《三国志》是最主要的考证工具 曹操和张飞的亲戚关系是如何考证出来的?沈伯俊说:《三国演义》是600多年前,罗贯中根据史实写成的小说,对曹、张亲戚关系的考证主要是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到线索。《三国志》是最主要的考证工具。在曹魏集团内,夏侯、夏侯渊家族是尊荣无比的。所以,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干脆把夏侯、夏侯渊与曹仁、曹洪等曹氏宗亲合为一传,标名《诸夏侯曹传》。 至于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时,却完全没有涉及到这一点,不仅张飞之妻根本不曾露面,就是写到夏侯霸投奔蜀汉时,也没有顺便略作交代。对此,沈伯俊说:“这是一个难以索解的谜。不管谜底如何,我对此都感到惋惜。” 张飞字“益德”非“翼德” 根据沈伯俊的说法,张飞“字翼德”是一个习惯性错误,正确的说法应是“字益德”。 沈伯俊认为,文学作品描写像张飞这样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时,其姓、名、字都应该根据史书直录,不能任意改动。这与为了组织情节、塑造人物所进行的艺术虚构完全是两码事。《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张飞的艺术形象,设计了许多精彩情节,这在艺术上是允许的。而改动人物字号,对塑造形象并无任何帮助,只会造成不应有的错误。沈伯俊分析,一些人可能是因为张飞名“飞”,便不顾史籍的明文记载,望文生义,擅自将“益德”改为“翼德”。


刘备知道张飞是曹操亲戚吗?

历史上刘备和张飞都是与曹操有过交集的人物,但并没有直接说明刘备是否知道张飞与曹操的关系。不过,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刘备对曹操一直持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这也成为了刘备与曹操之间一些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至于刘备是否知道张飞与曹操的亲戚关系,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摘要】
刘备知道张飞是曹操亲戚吗?【提问】
历史上刘备和张飞都是与曹操有过交集的人物,但并没有直接说明刘备是否知道张飞与曹操的关系。不过,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刘备对曹操一直持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这也成为了刘备与曹操之间一些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至于刘备是否知道张飞与曹操的亲戚关系,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回答】
不好意思,麻烦再讲详细些呢?【提问】
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刘备在刚刚逃离黄巾之乱的时候,曾在颍川遇到了一位叫做张飞的猛士。在经过一番交谈后,刘备对张飞产生了信任,决定将其收为自己的义弟。在这之后,刘备遇到了关羽,三人结为了桃园三结义。虽然刘备、张飞和关羽结为兄弟,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曹操也是他们的亲戚。据《三国演义》中的记载,刘备和曹操之间有远房亲戚关系,而关羽和张飞则和曹操没有血缘关系。因此,刘备并没有知道张飞和曹操之间有亲戚关系这一事实。【回答】


原来我们错了两千年 张飞不是字翼德而是益德?

三国名将张飞,他大概是古往今来最为普罗大众喜欢的人物之一。这不仅是因为他在历史记载中的英勇无比,更是由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大家对他的事迹、故事,都不会陌生。 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要问一个大家会认为非常简单的问题,看看您是否能说出准确答案:张飞的表字是张翼德还是张益德? 现在揭开谜底:张飞的表字不是张翼德,而是张益德。 为什么说张益德是准确答案呢?理由当然是翻看最早的历史记载。那么,最早并流传下来的历史记载是哪个呢?是西晋时期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在该书《张飞传》、《关羽传》、《法正传》、《杨戏传》、《吕布传》中都一清二楚道出了张飞的表字:益德。而在南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的相关资料中,也采用的是“益德”。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历史上的张飞表字叫做“益德”。 如此,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大家记忆中张飞的表字是“翼德”而非“益德”呢?有人也许会这样说了:这还不是《三国演义》的影响。这话对吗?也对。也不对。这又为什么呢? 因为张翼德这个说法很早就已经有了。在辽代刻本的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中,就有张翼德的记载。宋元时期一些杂剧、平话中,张翼德这个说法就已经广为流传。例如在《三国志平话》中,张飞登场介绍时,用的也是张翼德。 不过,在公认的最接近罗贯中原著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用法还是标准的:张益德。只是到了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修改这本著作的时候又将其改为张翼德。经毛纶、毛宗岗父子修改后的著作被定名为《三国演义》,后来成了最为流传的小说版本。因此,张翼德一说逐渐定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混淆呢?这个问题争论了几百年。清代大学者梁章钜给出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解释。他认为主要是因为“翼”字与“飞”字比较匹配,出现这种混淆是望文生义的结果。至此,问题总算有了一个较为圆满的解释。(原文来源一点资讯的风长眼量)


张飞字翼德还是益德

张飞字“益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结拜兄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关羽年长数岁,张飞兄事之。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公元196年因交恶曹豹而被吕布所破。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公元200年刘备衣带诏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徐州刺史车胄。后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公元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当阳桥厉声大喝,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
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在武都之战中,兵败而还。刘备称帝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谥曰桓侯。


上一篇:紫清指玄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