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被春风吹作雪

时间:2024-11-03 11:24:45编辑:流行君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是什么意思?

比喻,把杏花比作飞舞的雪花,是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晚年心境的写照。 运用了对比1. 温暖的春风吹拂着大地,农民播下的种子正在萌芽。2. 春风吹来,嫩绿的小草破土而出。3. 看他满面春风的样子,定是有什么喜事。4. 考生们满面春风的走出了考场。5. 他春风风人般的教导,使我们受益匪浅。6. 他在掌声如雷中春风得意地上台领奖,令人好生羡慕。7. 你可以满面春风但是你不可以洋洋得意的。8. 温暖的春风吹拂着大地。9. 客人远道而来,心广体胖的经理满面春风地迎了上去。10.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11. 春风固然美,可它温暖得让人迷醉。12. 春风吹来了,小鸟儿果然又从南方飞回来了。13. 一谈到家有娇妻,他总是满面春风,喜形於色。14. 春风吹拂,湖水荡漾,垂柳袅袅。15. 考试结束后,他满面春风地走出考场。16. 亲爱的妈妈,多少次您用春风化雨般的爱滋润了我幼小纺心灵,带给了我无限勇气。17. 这一阵子,他既得奖,又升官,好不春风得意。18. 人家可是当今政坛最为春风得意的人,我怎能跟他比?19. 回首往事,那些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秋月春风的柔情蜜意,使她振奋,又让她怅惘。20. 清明时节,春风扑面,万物复苏。21. 我一见到你就满面春风的笑。22. 看他满面春风的样子,一定是有什么喜事。23. 最近他才刚升了官,当然整日满面春风。24. 他年纪轻轻就被提拔为厅长,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是什么意思?

出自王安石-北陂杏花。这句的意思是;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
原文: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译文:
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鲜艳动人。
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
鉴赏:
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王安石是宰相中的读书人,到晚年,他的绝句尤好。曾有人言,唐代以后无诗,此论太极端了点。王安石晚年的绝句有不少是直追唐人的,在议论入诗上,他的议论与描叙结合得很紧,而且议论不浅白直切,而是含蕴有味。
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首句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陂”,此处是指池塘。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绕”字用得精巧,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王安石爱用“绕”字摹写山形水势,如他《江上》一诗中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在《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写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又在《钟山即事》中说“涧水无声绕竹流”,有清婉、柔媚、幽静之感。
次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影摇曳迷离。“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争奇斗妍的照人光彩。一个“各”字,表明在诗人眼中,花与影一样地美艳、多情,一样令人流连忘返、沉迷自失。宋人许顗《彦周诗话》说:“荆公爱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又《桃花诗》云:‘晴沟涨春渌周遭,俯视红影移鱼舠’,皆观其影。”王安石写花善于从本体和投影两方面着手,如此刻画,虚实相生:一方面使景物更具立体的美,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的审美趣味,即对虚静恬淡之美的情有独钟。
三四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王安石 古诗品性之美。这两句对偶精工,如陈衍《宋诗精华录》说:“荆公绝句,多对语甚工者,似是作律诗未就化成截句(绝句)。”这两句托物言志,耐人玩味。“东风吹作雪”,这一笔淋漓地描绘出风吹杏树,落英缤纷,似漫天飞雪,而随波逐流的凄美景象,比喻生动,浮想联翩。即便是春风轻拂,娇媚的花儿也不堪吹折,它凋谢了,零落了,这本是让人黯然神伤的。但诗人却偏说它胜过南陌杏花,矜持与自足之意溢于言表。这一对比启人深思:“南陌”在此诗中与“北陂”相对立,这两个背景意象包含着一种空间的隐喻。若说清幽静谧的“北陂”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则“南陌”正是熙来攘往、物欲横陈的名利之场。“南陌”繁华,“北陂”僻静;“南陌”热闹,“北陂”空寂;《北陂杏花》王安石 古诗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王安石 古诗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王安石从1070年(熙宁三年)到1076年(熙宁九年),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寄情于半山。罢相之后,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与立场,积极倡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绝句由于篇幅短小,很忌一气直下,没有波折。这首诗句句写临水杏花,第二句承第一句;第三、四句承第二句,却宕开一层,以“纵被”领句,用“绝胜”作呼应,便使全诗跌宕有致,富于曲折变化。这样布局,有直写,有侧写,有描绘,有议论,诗人自己爱好高洁的品格也就贯注其中了。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阳碾成尘什么意思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可以说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首句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陂”,此处是指池塘.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绕”字用得精巧,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王安石爱用“绕”字摹写山形水势,如他《江上》一诗中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在《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写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又在《钟山即事》中说“涧水无声绕竹流”,无一不给人以清婉、柔媚、幽静之感.
次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影摇曳迷离.“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争奇斗妍的照人光彩.一个“各”字,表明在诗人眼中,花与影一样地美艳、多情,一样令人流连忘返、沉迷自失.宋人许顗《彦周诗话》曰:“荆公爱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又《桃花诗》云:‘晴沟涨春渌周遭,俯视红影移鱼舠’,皆观其影.”王安石写花善于从本体和投影两方面着手,如此刻画,虚实相生:一方面使景物更具立体的美,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的审美趣味,即对虚静恬淡之美的情有独钟.
三四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这两句对偶精工,诚如陈衍《宋诗精华录》云:“荆公绝句,多对语甚工者,似是作律诗未就化成截句(绝句)”,这两句托物言志,耐人玩味.“东风吹作雪”,这一笔淋漓地描绘出风吹杏树,落英缤纷,似漫天飞雪,而随波逐流的凄美景象,比喻生动,浮想联翩.即便是东风轻拂,娇媚的花儿也不堪吹折,她凋谢了,零落了,这本是让人黯然神伤的.但诗人却偏说它胜过南陌杏花,矜持与自足之意溢于言表.这一对比启人深思:“南陌”在此诗中与“北陂”相对立,这两个背景意象包含着一种空间的隐喻.若说清幽静谧的“北陂”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则“南陌”正是熙来攘往、物欲横陈的名利之场.“南陌”繁华,“北陂”僻静;“南陌”热闹,“北陂”空寂;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王安石从熙宁三年到九年,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寄情于半山.罢相之后,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与立场,积极倡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全诗融情于景,寄意于物,辞浅而味永.吴之振《宋诗钞·临川集钞》说“安石遣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中”.“江有蛟龙山虎豹,清光虽在不堪行”(王安石《咏月》),诗人隐退江宁之后,他当初创立的善政美法屡遭保守派反对、阻挠,已日渐式微,难免郁愤慨叹.此诗表面上显得冲旷萧散,实则健朗豪逸,可谓“丰肌健骨”.


上一篇:婚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