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邮差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邮差读后感1 读完了新语文读本2的《邮差先生》,我感慨万千。作者着力于描写这个邮差的神态与形态,并没有去写一个故事。但就是这样的文章,才能给人以最朴素的真实感。 这篇文章从“邮差先生走到街道上来”到“邮差先生顺着街道走下去”结束;在其中邮差先生与几个人的对话,更加增添了文章的真实感。在文章中出现的老奶奶是一个朴实的农民形象,而她的儿子也是十分孝顺,给她寄信。从他仔细整理信件,对老奶奶详细讲述有关信件问题等细节上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工作很敬业,而且他也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拥有这样一个邮差是这个小城的幸福。而且从“他从母猪旁边绕过去”这个地方来看,他为了保护信件而多走一段路,这说明了他很喜欢自己的工作。 读完了《邮差先生》,我不免发出一声感慨: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邮差读后感2 故事叙述了一位年纪很老的邮递员,手中有很多没送的信,他已经老得难再走动了,但他跋山涉水,凭着自己坚持不懈的毅力,还是送完了所有的信。 他很善良,他一路奉劝那些伤心的人,让他们快乐一点。 他的眼中永远有着挥之不去的笑意,这个人次勤朴的老人永远充满着善意,这使得没有一个人会对他产生恶意,人们都会把怨言向他倾诉,他也总是微笑的听着。 小城的阳光照在他花白的头顶上,它的模样既尊贵而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的风韵。 他不愿说“他为这个小城送来……”这句话没说完,说完应该是“他为这个小城送来的不幸的消息”。这位邮差先生太善良了,甚至不忍心说出“不幸”两个字。 最后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天气多好。可我觉得应该是:这位邮差先生的心多好。 邮差读后感3 如今的`我经常陆过邮政储蓄银行,每次路过,都能看到门前那个绿油油的圆柱形的大邮箱子,这让我想起了前两天看过的那一篇文章《邮差先生》。 《邮差先生》讲述的是一个有关于上世纪的小小的邮差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情感,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从一个邮差的口中向我们展示了上世纪四十年代那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以及平凡的小人物之间的那种微妙、复杂却又真挚和充满人情味的世界。 作者在最后说邮差先生是一个没有故事可以说的人,可是邮差先生每送出一封信,每遇见一个人,每看到一件事情,每一次人生经历都市一个精彩的故事,都是一个社会从小人物眼中折射出的最平凡却又最广泛的一面。不论任何风雨,他依旧保持着一个虔诚的心去送着每一封信。 再次看到那个绿油油的圆柱形的邮箱,我依然在回忆着那个平凡的邮差先生身上所折射出的不平凡的故事。
读《邮差先生》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我整理的读《邮差先生》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邮差先生》有感 篇1 一座小城慵懒地卧在阳光中,邮差先生行走在小小的街道上。这个故事没有开头,亦没有结尾,正如同邮差先生不停的脚步。如此平静的风景,却让我怦然心动。 “阳光充足地照在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一座城,一个邮差,清晨与微光,许多时候,生活的情趣就在这样的氛围里慢慢酝酿,远离城市的喧嚣,在这样一座宁静的小城里,做一个小小的邮差,伴随阳光将快乐送出,该是多么美妙的事! “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来,落到他的白布裤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安逸的生活埋藏在这里的每个角落,无限的快乐付与这止不住的流光之中,每个人都向往这座宁静的小城,然而飞速旋转的城市,高楼大厦组成的森林,高速向前奔跑的人群,都使我们紧追其后,不忍停下,在我憧憬那安逸日子的同时,却也佩服邮差先生放下追名逐利脚步的那种魄力,只因放下,才是我们收获美丽。 阳光在指尖跳跃,开出一笺笺笔墨芬芳,邮差先生就这么走着,不知终点在何处,但我想沿途的美丽必将是平静的风景! 读《邮差先生》有感 篇2 今天我读了芦焚的《邮差先生》,读后我深有感触。 作者写小城里的邮差,一不讲故事——他们也实在没有多少故事可讲,二不作细节渲染,而是着力于写他的“神态”——把送信当做是“趁便出来散步”,“模样既尊贵又从容”;他的“心态”——“他真想大声哼唱小调。为此他深深赞叹”;更写他对所有认识、不认识的写信人、收信人都“充满了善意”的善良的心地。 读这样的文章可能会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这样的走路送信的邮差今天已经很少见了;但在你的周围,又确实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一种好心情,一幅好心肠的好老头儿…… 其实这也正是本文的作者所关注的,他要探讨的正是这样的“好老头”与“小城镇”的关系。所以他在文章中前后两次重复:“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又用邮差先生的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来结束全文。 读《邮差先生》有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邮差先生》。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邮递员,拿着手中的一大把信,准备送出,他在一路上送信十分困难,但凭着坚韧的.信心,终于把信全部都送了出去,他欣慰地笑了…… 看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邮递员能送到信的原因——坚持不懈的勇气,这股力量是无穷的,他可以带领你打败疲劳的身躯,开始振奋起来;他可以打倒心中的瞌睡神,让你不再昏昏欲睡。他有着一股是不完的劲,让你取得成功。 在我的生活中,“邮差先生”无处不在,就拿餐厅里的送餐员来说吧,那件事让我受益匪浅。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在花园散散步,只见“麦当劳”的送餐叔叔骑着自行车,后面有一个大箱子,瞧他脸上,只见晶莹的汗珠“滴答,滴答”地落到了地上,瞧他那样子,就像一只落汤鸡。来到订餐主的小区,走进那栋楼,左手拿着顾客要点的餐,右手擦着脸上晶莹的汗珠,三步并成两步地跨上了台阶,送完了这家顾客,又要跑到另一家,他就像骏马,就像在草原上奔驰,白云发出了赞叹,微风为他抹汗。就这样,他在繁华了大街上奔波……可是他仍是这么尽职,这么仔细。在社会上,我们要更多的人有坚持不懈的勇气,不要做事半途而废,因为这个习惯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读《邮差先生》有感 篇4 幸福其实很简单。 我们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们。每一天都不断重复着工作、学习。我们步履匆匆,亦无心赏花。我们开始忘记,忘记幸福是什么,忘记幸福的味道。 简单的幸福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咖啡苦苦,就加一些糖平衡;绿茶若浓,就倒些许水冲淡。花开之时,能赏其芳香;困难之时,有人相助;失意之时,获得鼓励;迷茫之时,受到指点……这些都是幸福。可是有些人不懂珍惜,殊不知健康安好地活于世上,是一种无上的幸福。 幸福说来也很平凡:对孩子来说,一颗甜蜜的糖果,是一种幸福;对成人来说,家庭的温馨美好,是一种幸福;对老人来说,子女的照顾陪伴亦是一种幸福…… 邮差先生的工作让我很是羡慕。清晨,骑着车,穿梭于老旧的民房间,把一份份思念带进千家万户。拐过爬满葡萄的架子,就是早点摊子,看见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也在排队买着油条,忽然明白过来,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不需要电视里那般冗长纠葛后得到的幸福,有时只是一句简单的“我爱你”,都让人幸福得想哭。 简单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一直一直不曾离去…… 读《邮差先生》有感 篇5 阅读《邮差先生》这篇文章以后,真是给人很恬静美好的感觉。 尽管故事的叙述时间是1942年,那正是重要的战争历史时间。要知道当时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我们国家正是处于日本侵略当中。然而在那个历史时间里,小城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文章以邮差先生工作的视角反应出了对于平静生活的渴望。 或许我们不能设想,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小城可能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在1942年的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甚至于乡村都是处于极其紧张气氛当中的,每个地域每个人都在为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担忧牵挂。或许作者也不例外,作者通过书写这篇文章恰恰是想表达平静生活的美好。 通过文章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的善良,生活的恬静。然而又是谁可能破坏这样恬静的生活呢?结合当时的历史时间,我们就不难推测就是当年的日本侵略者了。为什么邮差先生能够享受平淡,某些国家的人为什么野心勃勃一定要称霸世界呢?由此可见,野心与欲望是可怕的。因此,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是我们善良的人们在享受平淡恬静生活的同时也有警惕那些破坏和平的危险。 读《邮差先生》有感 篇6 如今的我经常陆过邮政储蓄银行,每次路过,都能看到门前那个绿油油的圆柱形的大邮箱子,这让我想起了前两天看过的那一篇文章《邮差先生》。 《邮差先生》讲述的是一个有关于上世纪的小小的邮差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情感,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从一个邮差的口中向我们展示了上世纪四十年代那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以及平凡的小人物之间的那种微妙、复杂却又真挚和充满人情味的世界。 作者在最后说邮差先生是一个没有故事可以说的人,可是邮差先生每送出一封信,每遇见一个人,每看到一件事情,每一次人生经历都市一个精彩的故事,都是一个社会从小人物眼中折射出的最平凡却又最广泛的一面。不论任何风雨,他依旧保持着一个虔诚的心去送着每一封信。 再次看到那个绿油油的圆柱形的邮箱,我依然在回忆着那个平凡的邮差先生身上所折射出的不平凡的故事。 读《邮差先生》有感 篇7 总有一些人,总是急匆匆地赶路,似乎每天都有着十分要紧的事情,他们总是在拥挤,嘈杂的人群中,忙着与别人赛跑,却不知不觉中,渺小了自己。 也许,你说你每天的时间不够用,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殊不知,这样急匆匆地赶着,疏忽了身边美丽的风景。何不放慢脚步,即使没原来做的事多了,但生活变美好了,工作也细致不少。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被身边的竞争冲昏了头脑,倒不如回归安静,享受小城镇的慢节奏,感受细小的美好。 文中有个头发花白的邮差先生,每天都耐心地,不慌不忙地送着一封封的书信。在一个恬静、明媚的小镇,是一些善良的人们,一位善良的老邮差。他们没有高楼,但拥有青瓦白砖的小房;他们没有雄伟的铁路大桥,但拥有优雅的小桥流水;他们没有柏油马路;但拥有方砖小径。也许,在你的记忆深处,也拥有着这样一个小镇,承载着你的一些回忆;也许,你并不曾见过这样的小镇,只是向往过;也许,在今天你看到我的这些话,才想着或许是有这样的一个小镇,但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小镇有城市里没有的寂静,悠闲,诗意,梦幻地想让人沉醉。 人们,试着放慢你们的脚步吧。试着去注意叶片上的昆虫;试着赞美面颊上的阳光;试着想念舌尖的咖啡;试着对过往的每一个人用心的微笑。你会欣赏到生活来自细微之处的美好。 读《邮差先生》有感 篇8 “邮差先生。” 这个词听起来,似乎很遥远呢。 这对生活在现在的城市里的我们来说,真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在电影中,经常能看到那一个个泛黄的邮戳。Postcard,成为我们旅游的标志。现在,我真的好想,再体验一次,这样的感觉。 我们的城市,俯瞰,永远都是井井有条,甚至赞叹道:搭积木也不一定摆出这样的造型。但是,调大焦距,晒出“她”的特写——并没有那么完美的——像积木被推到了一样的特写——其实也没那没糟糕。 清晨,一缕头发趴在额头上,吸着酸奶,透过车窗,看看这城市新一天的面貌。大多都是去上学的学生,坐在电动车上吃早餐、复习课本的,打着哈欠骑着自行车的,勾肩搭背步行的,应有尽有。几乎所有的店铺都没开始营业,卷帘门软塌塌的垂在地上,不是生锈,就是被贴了许多“小广告”,有意思的还有些涂鸦。等红灯时,看见有一个学生,挂着他的书包,飞一样地冲过斑马线,还不时低头看看表,似乎在想:要迟到了!看着他跑步离去的身影,我在想:新的一天——又一天——开始了。呵呵,匆忙的一天。 在这种地域性文化的熏陶下,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样儿,那打着波浪线的,圆形的邮戳,在这里,怕是见不到了。 想想邮局里那些分信的人,也许都抱着对付差事的心情,把那一封封信,放到一个个框子里去。像文章里的邮差先生一样,怀着惬意的心情,与这个城市对话的心情去做这件事的人,很难说会有多少。 城市与城市里的人,是进步的。而这进步,意味着,什么?
《邮差先生》小说阅读及答案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 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
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1. 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 分)
2. 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6 分)
3. “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 分)
4. 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试作探究。(6 分)
参考答案:
1. 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2. 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3. 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心情;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4. 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阅读】邮差先生的完整答案。
1,“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他念着,将它们拣出来,然后
小心的扎成一束。”这句运用了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他为什么要从旁边绕过去?
3,“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她的头发已经花白,为什么还说“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
1、这一连串的动词都说明邮差正在整理信件“念着”“拣出来”是说邮差看邮件然后将它们分类,最后小心的扎成一束,这些都可以看出老邮差的工作很仔细。也很享受和喜欢这一份工作。
2、为了保护信件
3、老邮差在小镇的工作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从他仔细整理信件,对老奶奶详细讲述有关信件问题等细节上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工作很敬业,而且他也很喜欢自己的工作。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是他那种对自己工作全心投入的状态时很让人尊敬的。所以说他既尊贵又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