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属于什么茶?
白毫银针属于白茶类,白毫银针简称为白毫,主产于福建政和、福鼎两地,是采用大白茶、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通过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加工时不炒、不揉,只经过萎凋、烘焙干燥而成。银针白毫原料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一芽一叶时即将其采下,然后用手指将真叶、鱼叶轻轻地予以剥离。剥出的茶芽均匀地薄摊于水筛上(一种竹筛),勿使重叠,置微弱日光下或通风荫外,晒凉至八、九成干,再用焙笼以30-40℃文火至足干即成。也有用烈日代替焙笼晒至全干的,称为毛针。毛针经筛取肥长茶芽,再用手工摘去梗子(俗称银针脚),并筛簸拣除叶片、碎片、寻质等,最后再用文火焙干,趁热装箱。扩展资料:采制白毫银针的茶树,每年秋冬要加强肥培管理以培育壮芽。翌年采制以春茶头一、二轮的顶芽品质最佳,到三、四轮后多系倒芽,较瘦小。台刈更新后萌发的第一轮春芽特别肥壮,是制造优质白毫银针的理想原料。夏秋茶茶芽瘦小,不合白毫银针原料的要求,一般不采制。白毫银针的采摘十分细致,要求极其严格,规定雨天不采,露水未乾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号称十不采。只采肥壮的单芽头,如果采回一芽一、二叶的新梢,则只摘取芽心。
白毫银针的特点
白毫银针有着形状如针、颜色银白的特点,它是我国6大茶类中的白茶,有着美女、茶王的美称,白毫银针最初产于福建地区,到了1891年开始对外销售,而在1992年被评为福建第一名茶,另外白毫银针应该使用真空袋保存,有利于延长存放时间。 白毫银针有什么特点 1、茶叶特点 白毫银针有着形状如针、颜色银白的特点,其原料全部为茶芽,将芽苗制作成成品后就会呈现出针尖般的形状,而且白毫银针颜色特殊,色泽亮丽如白银一般,因此有着美女、茶王的美称。 2、发展历史 白毫银针最初在1796年的清朝时期开始种植制作,到了1891年开始对外进行销售,1912到1916年是白毫银针发展最盛的时候,并且之后多次在国内名茶评选中获得第一名。 3、保存方法 白毫银针需要真空保存,首先将其装入无水干净的真空袋口,然后将其中的空气抽出并密封袋口,放置于阴凉通风处进行保存,同时避免受到阳光的直射,以免对茶品质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