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智取威虎山

时间:2024-11-02 10:41:02编辑:流行君

杨子荣传奇智取威虎山扮演者是谁?

《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是演员张涵予扮演。杨子荣是敌工科侦查员,为了取得剿匪胜利,他决定以卧底身份潜入最大的土匪山头“威虎山”。而他也变身成另外一个身份胡彪。身份亦正亦邪的他一面与土匪多方周旋,一面涉险为山下战友传出情报。在成功潜入土匪地盘并对上“天王盖地虎”的黑话暗号后,他却又被威虎山众匪徒的枪口包围。《智取威虎山》影片评价徐克以武侠片的方式包装这个红色故事,并赋予了很多富有娱乐性的对话或动作场面。再加上徐克式的快速剪辑,步步惊心又让人看得痛快淋漓。徐克的改编明显是“戴着镣铐跳舞”,乍一看来,是绝不讨巧的尝试。徐克在基本架构上保持着样板戏的特点,尽管加入了韩庚扮演的当代青年这个角色,但依然所有人物中尤其突出杨子荣这个主要英雄人物,还好这种做法与之前他拍《黄飞鸿》等作品的角度并无二致,只是需要把江湖浪漫主义修改剪裁为革命浪漫主义即可。

杨子荣传奇《智取威虎山》扮演者是谁?

杨子荣传奇《智取威虎山》扮演者是李仲林。1958年春,上海京剧院一团的几位演员,决定把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杨子荣打进威虎山,活捉匪首座山雕那一段故事改编成京剧,并由黄正勤、李桐森、曹寿春拟定了一个提纲,分头各写几场。剧团对这个首次表现军人形象的京剧剧本表示肯定,决定派定李仲林饰杨子荣、纪玉良饰参谋长、贺永华饰座山雕、王正屏演李勇奇、刘斌昆演野狼嗥、李桐森演定河道人、曹寿春演栾平,随即开始了排练。9月17日,上海京剧院一团的《智取威虎山》在中国大戏院正式公演。剧目赏析:该剧运用京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形象,像杨子荣,参谋长、李勇奇、小常宝等。在塑造反面人物座山雕,栾平等的化妆造型、表演艺术等方面也取得了较突出的成就。特别是对杨子荣音乐形象的塑造成绩最为显著,其中“党给我英雄给我胆”、“穿林海跨雪原”、“血债还要血来偿”、“胸中朝阳”以及“今日痛饮庆功酒”等主要唱段,激昂慷慨,充满了英雄主义,对刻画杨子荣坚韧不拔的性格以及他的大无畏精神,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些唱段京剧韵味很浓,旋律流畅,好学易记,流传比较广泛。

八大样板戏都是哪些

八大样板戏指的是交响乐中的《沙家浜》;京剧中的《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海港》;舞剧中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八大样板戏,是经典的文艺作品,其剧情精妙绝伦、引人入胜,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另外,“样板戏”的意思是:在某一环境下,产生的特殊戏剧样式,其包括京剧、交响乐、舞剧等。


八个样板戏是哪八个?

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8个剧目。后来这8个剧目被称之为“八大样板戏”。由来:“样板”和“样板戏”之称,最初分别见于1965年3月16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的署名“本报评论员”者赞扬《(京剧)红灯记》的文章,以及1966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两位上海工人赞扬《(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文章。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在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中,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兵》《海港》《奇袭白虎团》,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这八个剧目冠以“革命样板戏"的称号。

文革中的八个样板戏是那八部京剧?

八大样板戏分别是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龙江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1、《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它的原创作者是黄泳江。《自有后来人》是一部以东北抗日联军为背景、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电影。上世纪60年代,电影在全国上映,不久,该剧便由上海沪剧团改编为沪剧,接着由哈尔滨京剧院率先搬上京剧舞台,当时名叫《革命自有后来人》。此剧是中国京剧院的优秀保留剧目,六十年代至今,众多艺术家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高玉倩、钱浩梁、刘长瑜、李维康、冯志孝、孙岳、王晶华、杜富珍、张岚等都曾先后参加演出。近几年来,青年团排演此剧,得到老艺术家们的指导,演出取得成功。2、《智取威虎山》编剧陶雄、李桐森、黄正勤、曹寿春、申阳生(执笔);导演以陶雄为主,李仲林、李桐协助;乐队主要成员为王燮元、赵济羹等;舞台美术设计有幸熙、周凡等;主要演员有李仲林(饰杨子荣)、纪玉良(饰少剑波)、王正屏(饰李勇奇)、贺水华(饰坐山雕)等。1958年8月首演于南京中华剧场,其后又在苏州、上海等地公演,广受观众欢迎。 这一稿《智取威虎山)的剧本曾于195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在上海京剧院以后的演出中,由沈金波饰少剑波,童祥苓饰杨子荣,唱做繁重。3、《海港》1963年,江青插手上海的京剧现代戏创作,以需要一出写工人题材的戏为由,决定改编李晓民创作的淮剧《海港的早晨》为京剧。1964年由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石西民、市文化局副局长李太成具体负责。郭炎生、何慢、杨村彬编剧,取名《海港早晨》4、《奇袭白虎团》该剧由李师斌、方荣翔、李贵华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兵副排长杨育才在金城战役中的英雄事迹编写,参照的是《志愿军英雄传》中《奇袭》一文,后经孙秋潮执笔加工。此剧的初创是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早在1955年就进行了首演。5、《红色娘子军》本剧是六十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创作演出的;是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1964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首演时,周总理出席并邀请了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观看。6、《白毛女》1964年上海舞蹈学校根据同名歌剧改编 。艺术指导黄佐临,编导胡蓉蓉等。主要演员有顾峡美、蔡国英和凌桂明。后逐渐发展成大型舞剧。1965年首演。舞剧塑造了喜儿、大春、杨白劳等舞蹈形象,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融汇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7、《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人民沪团于1958年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讲的是1939年秋,在江阴县顾山镇对“忠义救国军”的战斗中,时任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刘飞,在战斗关键时刻,亲自率领警卫班向敌人发起冲锋,打退敌人进攻,但自己也身受重伤。8、《龙江颂》1963年春,东南沿海(福建龙海)某地遇到特大干旱,龙江大队党支部书记江水英到县里开会回来,向社员们传达了县委的指示,介绍了旱区的灾情。县委决定在龙江大队堤外堵江抗旱。九龙江地势低,旱区地势高,如果筑起拦江大坝,挡住上游水流,逼江水改道,就可以把水送到旱区。

文革时期,“八大样板戏”是什么?

  1、样板戏是指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剧总共涉及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杜鹃山》,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最优秀的九个样板戏。
  2、由来
  “样板”和“样板戏”之称,最初分别见于1965年3月16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的署名“本报评论员”者赞扬京剧《红灯记》的文章,以及1966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两位上海工人赞扬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文章。此后至1966年底,报刊上又出现了“革命样板戏”“革命艺术样板”“革命现代样板作品”等称呼。
  3、艺术特色
  样板戏,在运用传统和外国艺术形式表现中国现代生活方面确实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如,借鉴话剧舞台美术形式,用西洋绘画的写实布景、道具、服装,改变了传统京剧重写意、象征的假定性特征;有层次的成套唱腔,妥善处理声与情、流派与人物、韵味与形象三方面的关系;以交响化乐队作为京剧的伴奏,艺术上精益求精的精雕细刻,有可取之处。但也有杂凑生硬的问题,违反艺术样式固有特点,写实布景削弱了想象空间,表演上过分强调体验人物与贴近生活,交响化伴奏使程序化唱腔变成了“京歌”,用指挥替代鼓板以整合文武场,概念化的阙失。而从它们的创作中,总结、归纳出的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人物的根本任务,三突出创作原则等,却被硬性确立为所有创作都必须遵循的经典规范。有学者指出,三突出塑造的高大全英雄呼唤的个人崇拜,蕴涵着文革的精神基因。但也有人对此质疑:好莱坞普遍流行的英雄主义创作手法何尝不是如此?难道好莱坞也是文革精神的基因?这种突出主要人物和英雄人物的手法其实是世界上多数民族的审美心理需要。所有史诗性作品都是如此,可见江青对文艺创作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刻性。


上一篇:游戏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