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伊久阻归期遥相呼应之句
“静思伊久阻归期”遥相呼应之句是时闻漏转静思伊。这首诗名为《相思》,是秦观(字少游)的连环诗之作。是秦观写给妻子苏小妹的一封书信。
原文: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译文:
静静地思念远方的你,因为什么事情延误了归期,无奈之际回忆起了当初的别离,正伤心时,漏更滴,点点滴滴如同打在心上,音凄咽,远相望,人断肠,相思伴人无寐。
赏析:
上文中说道本来说好的归期,对方却迟迟未归,古代交通通信都不发达,信息断阻或者路程耽搁是常有的事情,也就是从惦记对方为什么延迟不归,然后思念到当初别离时的情景,愁肠辗转,夜不能寐。
下文中时闻漏转,夜里很安静的时候才能清楚地听到漏壶运转的响动,白天可以直接看漏壶刻度了。所以一般待漏,闻漏之类的都是在夜里或者凌晨,静静的夜里,思念远人想得忘了时间,偶尔听见漏转,才知道想你一下子想了这么久,然后接着静静地思念。
静思伊久阻归期遥相呼应之句是什么?
时闻漏转静思伊。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译文:静静地思念远方的你,因为什么事情延误了归期,无奈之际回忆起了当初的别离,正伤心时,漏更滴,点点滴滴如同打在心上,晚上睡不着想你。回环诗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手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扩展资料:秦观信中写的是一首典型的连环诗,虽然只有14个字,却能读出一首28个字的七言绝句。需要两步:第一步,找到起始字;第二步,把每一句的后四个字作为下一句的前四个字重复使用。成诗如下: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意思是:赏花回来的时候马跑起来象在飞一样,骑在飞奔的马上渐渐感觉酒气上来了;当稍微清醒过来的时候那时候夜幕已经降临了,真正清醒后已经是黑夜赏花也已成为过去。连环诗,又称叠字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将文字排列成圆圈形状,然后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每五字或七字一断,可有若干字重复使用,便能读出五言诗或七言诗。
遥相呼应之句为下一句是什么?
遥相呼应之句为下一句是时闻漏转静思伊。此为秦观寄予苏小妹回环诗。这是第二关的谜题。姑爷笑道,这不难,倒是你们家姑娘也得肯出来。静思伊久阻归期忆别离时闻漏转,问,遥相呼应之句为,答,时闻漏转静思伊。最后一句将前后联起,首尾呼应,所以答案为时闻漏转静思伊。回文诗特点回文诗,也写作爱情诗,回环诗。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唐代上官仪说,诗有八对,其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这种措辞方法。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回文的形式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人们用这种手法造句、写诗、填词、度曲,便分别称为回文诗,回文词和回文曲。虽然不乏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回文诗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遥相呼应”的前一句是什么?
“遥相呼应”的前一句是“且郑成功出没闽、浙,奉其为号,”出自《清史稿·许友信传》“遥相呼应”其实是一个成语。读音:yáo xiāng hū yìng释义:遥:远远地;应:照应。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遥相呼应”的近义词有:1、山鸣谷应读音:shān míng gǔ yìng释义:形容回音响亮,也比喻此鸣彼应,互相配合。2、一拍即合读音:yī pāi jí hé释义:拍:乐曲的段落,也称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3、一呼百应读音:yī hū bǎi yìng释义:一个人呼喊,马上有很多人响应。
忆别离时闻漏转下一句
“忆别离时闻漏转”下一句是“时闻漏转静思伊”。意思是正伤心时,漏更滴,如同打在心上,音凄咽,远相望,人断肠,相思伴人无寐。这首诗名为《相思》,是秦观(字少游)的连环诗之作。是秦观写给妻子苏小妹的一封书信。
这首回文诗用词简单朴素,语言通俗易懂,但描绘出一个思念伊人的意境,这份浓浓的思念之情让人感慨,贴近生活,容易产生心灵和情感的共鸣,加上富有音律美感,思念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可见诗人的诗歌写作功底之精湛,令人佩服,这份经典值得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