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一) 习题2.3 1:解(1)√49=7;(2) √(25/196)=5/14;(3) √0.09=0.3;(4)-√64=-8. 2.解:因为11²=121,所以121的算术平方根是11,即√121=11;因为(3/5)²=9/25,所以9/25 的算术平方根是 3/5,即√(9/25)=3/5;因为1.4²=1.96,所以1.96的算术平方根是3/5,即√(9/25)=3/5;1.4²=1.96,所以1.96的算术平方根是1.4,即√1.96=1.4;因为(10³)²=10^6,所以√(〖10〗^6 )=10³. 3.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面积为a,由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得x²=a.当正方形的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时,则4a=4x²=(2x)²,所以它的边长变为原来的2倍.同理,当面积变为原来的9倍时,它的边长变为原来的3被;当面积变为原来的100倍时,它的边长变为原来的10倍;当面积为原来的n倍时,它的边长变为原来的√n 倍.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二) 习题2.5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三)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目录
教材在 八年级 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其中目录收录了什么知识呢?我整理了关于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目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目录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 等腰三角形
2. 直角三角形
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 角平分线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 不等关系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 图形的平移
2. 图形的旋转
3. 中心对称
4. 简单的图案设计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四章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
2. 提公因式法
3. 公式法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五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1. 认识分式
2. 分式的乘除法
3. 分式的加减法
4. 分式方程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3. 三角形的中位线
4.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 生活中的“一次模型”
综合与实践
⊙ 平面图形的镶嵌
总复习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不等关系
定义:一般地,用符号“”(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与方程的区别:方程表示的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相等的关系.
备注: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不大于”“至多”“至少”等数学术语.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
果a>b,那么ac>bc;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c>0,那么ac>bc(或>);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c<0,那么ac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篇一】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篇二】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8.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9.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篇三】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AC=BD 矩形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定义: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 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解梯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如图 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疑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宽和长的比是-1(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初二数学课本上学期知识点北师大版
第二章实数
定义: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八年级上数学书答案北师大版
做八年级数学书习题要认真,检查要仔细!我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上数学书答案北师大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上数学书答案北师大版(一) 第10页练习 1.解(1)(4)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2)(3)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 理由:(1)9²+12²=15²,(4)中15²+36²=39²都满足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2)中12²+18²≠22²,(3)中12²+35²≠36²,都不满足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2.解:有四个,图中的△ABE,△BEF,△BCF,△DEF都是直角三角形. △BEF是直角三角形的验证如下:由勾股定理,得BE²=20,EF²=5,BF²=BC²+CF²=16+9=25,即BE²+EF²=BF².所以△BEF是直角三角形. 其他三个三角形中的∠A,∠C,∠D都是直角. 八年级上数学书答案北师大版(二) 第29页 八年级上数学书答案北师大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