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散文的好词好句
季羡林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我为大家整理了季羡林 散文 好词以及 好句好段 ,希望大家喜欢。 季羡林散文好词: 小时了了、玩世不恭、人情世故、聊胜于无、为虎作伥、休戚相关、 三阳开泰、五子登科、熙熙攘攘、开源节流、绝处逢生、一石二鸟、 鬼斧神工、病入膏肓、青天白日、横行霸道、对牛弹琴、诚惶诚恐、 胡服骑射、虎视眈眈、十万火急、断袖之癖、得陇望蜀、分道扬镳、 壮士断腕、自惭形秽、云淡风轻、巾帼英雄、眼花缭乱、沁人心脾 季羡林散文好句: 1)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 2) 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 3) 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 4) 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5) 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6)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 ”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 8) 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 9) 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 10) 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 11) 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 12) 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13)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 14)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15) ”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 16) 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绿肥、红肥。 17) 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 18) 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19) ”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 20) 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21) 晚上,我们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边石头上纳凉。 22) 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银光洒在荷花上。 23) 我忽听卜通一声。 24) 是我的小白波斯猫毛毛扑入水中,它大概是认为水中有白玉盘,想扑上去抓住。 25) 它一入水,大概就觉得不对头,连忙矫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离破碎,好久才恢复了原形。 26) 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 27) 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 28) 一个喜爱荷花的邻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荷花的朵数。 29) 今天告诉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诉我,有六七百朵。 30) 但是,我虽然知道他为人细致,却不相信他真能数出确实的朵数。 31) 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知还隐藏着多少骨朵儿,都是在岸边难以看到的。 32) 粗略估计,今年大概开了将近一千朵。 33) 真可以算是洋洋大观了。 34) 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 35) 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 36) 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37) 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 38) 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 39) 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 40) “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季羡林的散文集有哪些?
季羡林的散文集有如下:一、《清塘荷韵》二、《赋得永久的悔》三、《留德十年》四、《万泉集》五、《清华园日记》六、《牛棚杂忆》七、《朗润园随笔》八、《季羡林散文选集》九、《泰戈尔名作欣赏》十、《人生絮语》十一、《天竺心影》十二、《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十三、《季羡林谈师友》十四、《季羡林谈人生》十五、《病塌杂记》十六、《忆往述怀》十七、《新纪元文存》
季羡林的主要作品散文集有哪些?
季羡林的主要作品散文集有如下:一、《清塘荷韵》二、《赋得永久的悔》三、《留德十年》四、《万泉集》五、《清华园日记》六、《牛棚杂忆》七、《朗润园随笔》八、《季羡林散文选集》九、《天竺心影》十、《泰戈尔名作欣赏》《人生絮语》十一、《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十二、《季羡林谈师友》十三、《季羡林谈人生》十四、《病榻杂记》十五、《忆往述怀》十六、《新纪元文存》十七、《季羡林品读人生》
季羡林散文集有哪些?
季羡林的散文作品有:《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万泉集》,《清华园日记》,《牛棚杂忆》,《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泰戈尔名作欣赏》,《人生絮语》,《天竺心影》;《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谈人生》,《病榻杂记》,《忆往述怀》,《新纪元文存》,《母与子》,《三个小女孩》,《垂钓》。扩展资料:内容简介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季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