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朱成碧思纷纷

时间:2024-11-01 02:30:31编辑:流行君

武则天的诗,为什么男人们都读不懂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男人的历史,是男人书写的,也是男人评价的。
就连像武则天这样的人,还不是由着男人们怎么评!
但是,男人们并不懂得武则天,这从武则天写的二首诗上就能看出来。
先看第一首: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
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
开箱验取石榴裙。
意思是说:一年轻女子独自思念情人,神情恍惚,把红色都看成了绿色,她想情人想得面目憔悴,心力交瘁;却怕情郎并不知晓自已的痛苦,于是把那滴上了自已无数眼泪的石榴裙脱下来,藏到箱子里面,若下次见面,情人不信,就可以把石榴裙拿出来,给他看看。
这首诗以“看朱成碧”和“收藏石榴裙”这两个细节,把女子对情郎的思念描绘得入情入理,真实感人,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这分明是儿女情长而已,并无其它深意。
可是,翻遍了典籍,查阅了所有资料,都是这么解释的:
此诗写于太宗李世民驾崩之后,武则天在感业寺为尼之时,其目的是,打动高宗李治,接其回宫。不久,高宗来到感业寺,将武氏带回。
所以,这首诗是武则天命运与人生的转拆点,是用诗词获得政治生命的成功典范。

一首诗就让命运转折了,够牛的!
将一个单纯的少女的思春之作硬生生拉抬到政治与权力的高度,也够扯的!
这些男人们热衷于权力,但其后在权力的游戏中都输给了武则天,于是他们给武则天贴上了权力的标签;觉得武则天身上的每一滴血、每一颗细胞,都浸透着权力的欲望,自然她每一举手投足,都别有深意。
其实,这样的解释有明显的破绽:一,地点不对。那感业寺乃修行之所,穿的都是麻衣,似乎并没有什么石榴裙可以穿, 所以写诗的地点不在感业寺;二,时间不对。既然不是在感业寺中所写,那么时间应往前推,应该在武则天第一次进宫时期。
武则天14岁就进宫了,这段时间她爱上了谁,就应该是写给谁的,可能是李治,也可能不是。就算是,跟政治又有何关系呢?
唐朝是诗的世界、诗的海洋,人人爱写诗,武则天当时有感而发,即使对象是李治,难道就说明了,她那一刻,就想到要夺取李氏江山吗?


武则天写的《如意娘》的内容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如意娘是武则天写给唐高宗的情诗。《如意娘》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较好的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是武则天诗作中的上乘之作。

看百度百科“如意娘”条就全有啦!

http://baike.baidu.com/view/1398943.html?wtp=tt


看朱成碧思纷纷全诗

全诗如下: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出自唐代武则天的《如意娘》。译文: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身体憔悴,精神恍惚,只因太过思念你。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伤心泪绝,那就打开衣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注释:看朱成碧:朱,红色;碧,青绿色。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思纷纷:思绪纷乱。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比来:近来。诗词赏析《如意娘》写得曲折有致,较好地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是武则天的上乘之作,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李白诗:“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也可以说看碧成朱。辛弃疾词:“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柳亭诗话》载:李白的《长相思》一诗中有“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之句。据说李白的夫人看了这首诗,对他说:“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白听了后“爽然若失”。后来有“刿目鉥心、掐擢胃肾”之称的孟郊又写出了“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这样语出惊人的句子。但溯其本源,还是承袭了武则天的创意。

上一篇:晶体生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