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鲁迅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鲁迅的作文1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写在《故乡》里的一句名言。我最敬佩的人就是鲁迅先生。 在第十八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生动地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比如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去鲁迅先生家里吃饭,鲁迅先生借助《水浒传》来考一下她,结果周晔说得一塌糊涂。鲁迅先生用幽默的语言与和蔼的语气批评周晔读书太马虎,启发她、教育她要认真读书。从中,我也明白了读书的态度要一丝不苟,不能囫囵吞枣。这说明了鲁迅先生教育和关注下一代成长的独特方法。 鲁迅先生“笑谈碰壁”,是全家吃饭的时候,侄女周晔向鲁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而您的鼻子又扁又平?”鲁迅先生不但幽默地回答了侄女的问题,而且还借此反映了鲁迅先生非常憎恶当时黑暗的社会,看不到一点光明,人民连一点民主和自由都没有。鲁迅先生是这样回答的:“四周都是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鲁迅先生他是正直勇敢的,他敢骂苟延残喘、阴险狡诈的落水狗,骂奴颜婢膝的伪君子;鲁迅先生是善良无私的,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这就是我敬佩鲁迅先生的原因。 关于鲁迅的作文2 鲁迅在一生的文学作品;文学批评思想研究,在藤野先生中,我们看到了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在“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到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中”,日暮里含有太阳落山,穷途末路之意,身在异国他乡的鲁迅,很容易联想到正在风雨中摇摆的祖国,产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感慨,所以这一地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她收下了,第二天便还给我,并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惊了一下,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中“吃了一惊,是因为先生竟亲自给我这个弱国学生添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里有那么多的疏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感激,是因为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对我很关心,由此从吃了一斤到不安到感激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在“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生却是特别刺耳”,中“刺耳”,表明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一生的铿锵有力,全身的铮铮铁骨,黑瘦的身躯里不屈不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我们尊敬的先师。 关于鲁迅的作文3 读《藤野先生》,你也一定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读《且介亭文》,你也一定续梦民国,看文辞汹涌,思潮激宕。加入鲁迅研究小组,一齐回味大师思想的精魄。 我们的研究重点,在于鲁迅侠圣思想的成因和影响。他何以弃医从文,治国民的心病?他对国民性的批判,究竟对后世有何影响?这些问题,等你回答。我相信,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风花雪月,更在于先生的嘉言懿行,对如今的我们,对当下的中国仍大有裨益。你无需读书万卷,无需博古通今,只要你有对鲁迅先生的兴趣,都可以加入!报名请联系XX班XX并填写申请表单。截止日期年月日。期待你的参与! 点评 这篇启事的作者为了调动参与者的参与热情,选择了文学性的表达,个性鲜明,充满鼓动意味。无论是整散句式的交错使用还是极富文采的词语选择;无论是冷静细致的介绍还是铺张扬厉的动员,都能够看出作者对鲁迅确实充满真情,也确实用自己的真情激荡了参与者的热情,从而完成了从文学性向实用性的转变。 关于鲁迅的作文4 谈起鲁迅,就让人感到:他既没有冰心的含蓄委婉,徐志摩的浪漫,也没有老舍似凄厉的诙谐,给人的尽是尖锐与冷峻之感,他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正因为如此,我欣赏他。 初识鲁迅是在六年级五单元的一课文《少年闰土》,一开始,我并不怎么欣赏他。当时,我将其内容视为平淡至及,为此我感到反感。 后来,我读了《朝花夕拾》,我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读了《拿来主义》,我感到它的犀利之风,鲁迅直把他的投枪匕首指向敌人。鲁迅对敌人的辱骂可谓义愤填膺,犀利尖锐,入木三分。让我深深地感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读《药》,《阿Q正传》,《一件小事》等,激扬的文字间,有他的情绪,平凡中有他的追求。那种感觉,并非一个“佩服”所能言的,“五体投地”或许不太实际,但“顶礼膜拜”倒是真正发自内心深处的。 当旧中国,全中国人民仍处在朦胧黑暗之中时,鲁迅却振臂高呼,以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伟大人格,用不懈的努力,以求拯救中国人民。他经受磨难,却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真理。 在鲁迅身上,我感到满腔悲枪,千古兴衰,皆益于其中。早已远逝的流水,一去不返,但先生又告诉我这些后来人,只有经历推倒的痛苦,阻隔的墙才能成为沟通的桥。 这正是我所欣赏的鲁迅。 关于鲁迅的作文5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的奠基人。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还得归功于他珍惜时间,记远是“最早的人”。 鲁迅曾说过:“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而已。”这名话体现了鲁迅勤奋、珍惜时间。他相信通过日积月累的坚持能够化解所有问题。在鲁迅小时候,他的桌上就刻了一个“早”字。在他离世前的前三天,还在工作。他半夜坐在桌前奋笔疾书,脑飞快地运转,不浪费一丝时间。他写的模样不禁在我脑海里勾勒出来:他聚经会神的思考,双眼紧闭,手中的笔来回摆动。当他有了新思路时,两眼充满活力欣喜,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享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在鲁迅奋笔疾书时,笔尖在纸上舞动,他紧盯着纸张,生怕出一点差错,连头上的汗都渗了出来。 鲁迅不仅珍惜自己学习创作的时间,还绝不浪费别人的时间。他认为浪费一个人的时间就相当于谋财害命。他曾经和一位有名的作家相约交谈,他很早就到了,可那位作家却迟到了十分钟,鲁迅当时还是一个无名之辈,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才来的。可当作家到时,鲁迅只留下一句话就离开了。那句话就是:“浪费一个人的时间,就相当于谋财害命”。 鲁迅珍惜所有时间,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发挥到极致。让我们向他学习,让每一秒都活得更加精彩。 关于鲁迅的作文6 那一天,下着鹅毛大雪,阴云密布,忽然眼前一黑,又一亮。就来到了一百多年前的绍兴。 我便想起了鲁迅,所以我马上就找百草园,一会儿,我就来到了百草园这时,鲁迅正在和几个小伙伴捉鸟,我便不去打扰他,因为我知道我大叫一声的后果是怎样的。我便静静地看着。但是,就在我眨眼的时候。听见了一种声音”吧嗒“这时我就知道鸟被抓住了,这时我便大叫:”太棒了“这时,鲁迅发现了我,他居然摆出一副并不奇怪的样子,这使我感到奇怪,我便问他:”你是小鲁迅吗?“他回答:”是的,我是小鲁迅,那你是谁?到我家干什么?“我说:”我是来自2015年的小朋友,我非常想和你做朋友,我是想来看一看你家的百草园。“小鲁迅说:”好的'。“ 我们就这样进了百草园,这时我们在说:”这是你们的百草园吗?为什么这么小,还不如我们学校的一个小小花园呢!“小鲁迅说:”这可是全城最大的了!“ 我又说:”我们可以去三味书屋吗?“ 小鲁迅不假思索地说:”可以。“我们路上说说笑笑,一会儿就到了三味书屋。 我不禁感叹道:”这还不如我们教室!“ 小鲁迅说:”啊!你们的教室有这么大么?“忽然眼又前一黑,又一亮。我又来到了现在的世界。 鲁迅这一次见面,使我知道了他们那一个时代的生活! 关于鲁迅的作文7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留给了我们一笔巨大的物质精神财富,其中有您爱国爱民的精神,有您关心帮助他人的品格,有您对读书的思考,有您不朽的作品。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您对珍惜时间的感悟。”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我十分认同您说过的一句话: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没错,您是名副其实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您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您从来没有虚度光阴,浪费时间,甚至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刀刃上。您珍惜时间的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不但珍惜自己的时间,还珍惜别人的时间。您和别人聊天时,从来都是长话短说,如果别人邀你赴宴,您只有早到,从不迟到。您用‘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谋财害命’表现了一切!”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我以前做事马马虎虎。晚上老师布置大量作业,可我依然看电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浑然不知。爸爸妈妈不知骂了多少遍,我也改不了这个坏习惯。自从在书上学习了您的故事,我奇迹般地改掉了这个坏习惯,懂得了珍惜时间。”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对时间的感悟让我受益匪浅,我会好好珍惜时间的,谢谢您!人总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跑快几步,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干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了。” 关于鲁迅的作文8 我一路跟着这位文化巨匠的文字穿梭时光,与他比肩而行。我终于读懂了鲁迅,明白了他为什么要弃医从文,以笔为刀解剖国人的灵魂,投笔似剑戳穿旧中国的面纱,孤独无畏,昂首于革命队伍的最前列。他用他犀利辛辣的文字撕裂了禁锢着光明的黑暗,释放出希望的黎明。即使”荷戟独彷徨“,也依然激昂呐喊;即使深陷”剿杀“,却仍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无畏来不屈反抗;即使备受走狗文人的污蔑,也能”怒向刀丛觅小诗“,独臂扛鼎地维护正义。徜徉于先生睿智的文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在寂寞中对真理的执着和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那份无所畏惧和不屈的叛逆本色。 合上书本,我持卷远望。望着窗外寒夜中朦胧的山,是多么的巍峨肃穆。我仿佛看见山的脊梁上站着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他挥戈扬戟敏如苍狼;他宣战——向着压顶的乌黑苍穹;他渴望同行者,能一起用挺直的脊梁扛起”铁屋的闸门“,放出”真正的国人“,一起救亡图存。此时,我那疲倦的身体蓦地变得精神抖擞,心中似有火焰熊熊燃烧,我愿以所有的激情和满腔热血与这位文化巨匠同行。
走进鲁迅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走进鲁迅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进鲁迅作文1 鲁迅的一生,是坚韧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他一生的著述和翻译,真是浩如烟海、洋洋大观,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鲁迅,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从小学开始就接触鲁迅的文章和各类歌颂他的诗文,但他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太遥远,使我们无法想象。今天学习了《鲁迅自传》,又一次更进一步了解他的生平,我对鲁迅的了解才又近了些。 鲁迅,一个从深沉的黑夜里,高举熊熊火炬,勇敢的杀伐过来的战士的形象:倔强的头发,冷峻的横眉,如炬的目光,浓黑的胡须,还有那令人生敬的嵯峨的气度。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封建的思想文化,封建的道德伦理,成为几千年沉积下来的一种可怕思想,成为影响人们思想的一种可怕痼疾,而鲁迅却能在如此的环境中学习并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真谓之为我们的榜样,也正是因为鲁迅看到这种可怕思想对人的羁绊,所以才弃医从文,决心医治人们的想法,挽救落后的国家。 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他是绍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他的国文的根底在当时一般白话文学作家里当然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所谓杂感)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他的文字,简练而刻毒,作为零星的讽刺来看,是有其价值的。他的主要作品,即是他的一本又一本的杂感集。但是要作为一个文学家,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一套积极的思想,对人对事都要有一套积极的看法,纵然不必即构成什么体系,至少也要有一个正面的主张。鲁迅不足以语此。他有的只是一个消极的态度,勉强归纳起来,即是一个“不满于现状”的态度。这个态度并不算错。北洋军阀执政若干年,谁又能对现状满意?问题是在,光是不满意又当如何?我们的国家民族,政治文化,真是百孔千疮,怎么办呢?慢慢的寻求一点一滴的改良,不失为一个办法。鲁迅如果不赞成这个办法,也可以,如果以为这办法是消极的妥协的没出息的,也可以,但是你总得提出一个办法,不能单是谩骂,谩骂腐败的对象,谩骂别人的改良的主张,谩骂一切,而自己不提出正面的主张。而鲁迅的最严重的短处,即在于是。 走进鲁迅作文2 翻开厚厚的相册,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张我最珍贵的照片。那是我在鲁迅的私塾三味书屋拍的,照片上我甜甜的微笑定格在那一瞬间。鲁迅是我最敬佩的作家之一,能坐在他用过的硬木书桌前留念,这是我最有幸近距离的一次珍贵的回忆。 早些天听爸爸说我们要去绍兴玩,到那去看看鲁迅纪念馆,我很是兴奋,自从读过鲁迅的几部经典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阿Q正传》、《故事新编》以后,我特有一种想从他的全世界路过的感觉,去深入的了解一下他的童年求学的地方到底是怎样的呢? 终于到了目的地三味书屋,书房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南墙有个圆洞门上面有一副小匾,题“停云小憩”,正中挂着一幅画,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下伏着一头乖巧的梅花鹿。朴素的八仙桌,高背椅子,东北角正是鲁迅先生当年用过的那一张书桌,我快步上前,似乎都要把鼻子贴在桌子上了,清楚地看见了刻在书桌右下角那个“早”字,无情的岁月,终将无法绝迹鲁迅留下的坚韧意志,虽然字已经有些淡了,但可以醒目的看到,那一横,一竖,不是不经意间刻上的,而是贯穿了鲁迅强烈斗争精神的傲骨之灵魂。“早”这个字无不是鲁迅一生奋斗的目标,时时早,事事早!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人格,如同性情刚烈的牛对敌人,抱以横眉冷对,对人民怀着满腔热忱。在那腐败的年代,他毅然拿起文学这杆枪,“解剖”别人,“解剖”自己。我的身上如同注入了一股暖流,在这寒冬,迎面有一股扑鼻的清香,这不是腊梅花吗?我的脑海里呈现出满树都是花,像琥珀雕成的,花瓣如同冰薄一样透明,冬日的'一抹阳光使得整棵树发光了似的,真是白里透光呀!突然我愉悦的想象似乎融会贯通了,再仔细想想鲁迅先生的小说里好像也说过后院有梅花,难道这棵树存活到了现在,那真是奇迹呀!他的灵魂就在腊梅花里,正盛开,正怒放,腊梅花就是鲁迅,鲁迅就是腊梅花,他们同样敢于迎风傲雪,同样冰清玉洁,同样顽强不屈。是啊,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珍惜清晨,珍惜每一天,做“东风第一枝”,我如梦方醒,停止了想象,却收获了很多,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 不知道何时,爸爸举起相机,“咔嚓咔嚓”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 走进鲁迅作文3 冬日里格外灿烂的一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去越城游玩。车轮缓缓地滚动,微醺的阳光温暖着我们,整个车里欢声笑语。 到了鲁迅故里后,车轮慢慢停下来,家人们陆续走下车,一眼就看到了鲁迅的肖像,一家子赶忙过去拍照,不亦乐乎。 “咸亨酒店”,那是鲁迅作品《孔乙己》里有写的,"温一碗醇香的黄酒,来一碟入味的茴香豆",仿佛故事里的人物全部浮现在我眼前,文章深入人心,听说现在还改造扩建,变成了五星级酒店呢! 正在我出神时,一瞬间,我的耳旁传来密密麻麻的说话声、吵闹声和哭声,我甩了甩脑子,终于回过神来,快步走在小街上,跟上他们的队伍。 走了几分钟,就到了鲁迅故里,检了票,就进去了,门额上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翰林”匾额,到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三个字“德寿堂”,“积善有德,福禄长寿”就是它的意思。雄厚有力的笔劲,正楷的字,十分威武。左侧壁上还挂着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恒训》可见鲁迅的家中有良好的家风,受益匪浅。 再走进的是香火堂,祭祀祖宗的地方,中间上方挂有《德祉永馨》匾额,意指德行和福气渊源流长。还挂了鲁迅祖父周福清和他两个夫人的神像,其中一个是鲁迅的亲祖母,在桂花树下讲故事的就是看着面目苍老的祖母,两人的神态目光炯炯,庄严华丽,端庄而不失风雅,在封建社会里,原来执行着一夫二妻的名义,女性是多么卑微啊! 走出来,看见了第二层楼房,爸爸说:“是被当做绣房或闺房等,鲁迅家没有女儿,所以,应该是用来当绣房用的吧。” 后面还看了许多古代的生活用品,床、桌椅、书架、洗脸架等…… 最好玩的是三味书屋与百草园,想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何首乌根、覆盆子都映在我眼前,心里澎湃汹涌,像波浪滚滚的大海,像将要喷发的火山,岩浆砰得爆发了出来,跟我的心情是一样的,了解了鲁迅的家风和封建社会的生活风俗,我很高兴,觉得自己大丰收了,鲁迅的一生无比辉煌,但这种辉煌是在经历过风雨和磨练才能成就的,我们应该学习鲁迅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回来路上我想了许多,也改变了以前的学习态度,一家人看着灿烂的夕阳,如画一般的霞光,如仙境般的风景,如痴的家人,如醉的我,就这样慢慢的驶过…… 走进鲁迅作文4 鲁迅,大家都不陌生,今天我对鲁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因为老师让我们开了个《走进鲁迅》的活动,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这位伟人——鲁迅。 活动规律如下:按座位分成四组,每组准备三个节目,向大家汇报鲁迅的资料。 老师在三周前公布了这次任务,我们就在课余时间收集、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并充分发挥脑细胞思考准备的内容、道具和各种各样的节目,想压倒其余三个组,在做完了所有准备工作后,我们便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待活动的来临。看看别人都有什么“阴谋诡计”。 我们组准备了三个活动,它们是:1、介绍鲁迅,2、介绍鲁迅的家人,3、观看关于鲁迅的视频。还准备一堆资料,几幅图片,一张主持稿,一张书法。 在活动开始时,我们四个组都跃跃欲试,虽然我对我们组的准备活动非常有信心,结果……但是……我们组还是彻底“败北”了。我咋想也想不到是这个结果,全班第三(也可以说是倒数第一,因为第三的名额有两个)望着别组的精彩活动,我气得“咬牙切齿” ,因为我不能原谅自己,我这个“超强大脑”咋能寻思不出来那些活动呢!算了,重在参与,不追究我大脑了,向大家介绍一个令我们全班“大跌眼眶”的节目。 这是一个相声。(我真的没想到能用相声体现这种严肃的话题) 甲:……(对不起他们说的话真的太长太拗口太……总之我记不住)之下便是介绍鲁迅的信息。 甲:鲁迅原名周杰伦、字豫山、山东绍兴人…… 乙:(一把推走甲)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甲:(一把推走乙)1819年(应是1918年)首次用鲁迅做笔名发表了《狂人日记》。 乙:(抢过话)1918年首次用鲁迅做笔名发表了《狂人日记》。 甲:(推过乙)毛泽东评论他是伟大的琢磨家…… 乙: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们一直争下去) 我呆呆的望着那些令我内心“崩溃”的节目(说白了,就是我羡慕嫉妒恨),发誓,下次我一定要发挥想象力,做出令世人震惊的节目盖过他们!
关于走进鲁迅的内容怎么写?
走进鲁迅的范文如下:当我们走近伟人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是那么的渺小。——题记。在十一月三十日的下午,我们小荷文学社集体去参观上海鲁迅纪念馆。那天是星期五,车很堵,原本计划用一个小时到那,但实际时间远远不止这些。幸运的是我们终于在闭馆前赶到了那。走进鲁迅纪念馆,首先看见的是一个巨大的鲁迅雕像。它的表情是严肃的,却又有那么一点亲切。我们匆匆在它身前留了影,接着就上楼了。“瞧,是《阿Q正传》!”一阵欢快的叫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抬起头,只见电视里正播放着《阿Q正传》。《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鲁迅通过对贫苦、不觉悟的农民阿Q的描写与刻画,写出了国人的灵魂。他揭露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和传统思想文化造成的中国国民性的特点。值得讽刺的是文中的那个阿Q,被别人打了还说是儿子打老子,这就是众所皆知的阿Q精神胜利法,多么可笑且又可悲啊!在往前走去,是一段有关于三味书屋的介绍。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的一个私塾,位于绍兴鲁迅故居附近,距“百草园”不远。鲁迅曾在文章里称它是“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说塾师寿镜吾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也是在三味书屋中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养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接着我们参观了一个铁屋子。开始我并不知道这铁屋子是干什么用的,后来老师告诉我们:“鲁迅先生把旧社会比喻成一个封闭的铁屋子,把无知,愚蠢的人们比作在铁屋子中熟睡的人,把正直的人比作铁屋子中清醒的人。清醒的人是非常痛苦的,而熟睡的人则是麻木不仁的,感觉不到死亡的逼近。如果把熟睡着的人叫醒,他们也会变得痛苦,但是同样,他们也许能找到打开铁屋子的方法。”告别了铁屋子,我们继续往前走。一路上我们看了不少有关于鲁迅的东西,比如说鲁迅的妻子许广平,百草园等。到了最后,我们突然看到了一个醒目的鲁迅雕像,旁边写着鲁迅1936年10月19日因病在上海逝世,我们的心情一下子从轻松变得沉重了。是的,鲁迅是一个跨世纪的伟大作家,他致力中外文化交流,竭力画出国人的魂灵,是中国人的骄傲!他的死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参观鲁迅纪念馆的时间是短暂的,很快我们便走出了鲁迅纪念馆。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依依不舍的表情。仰望天空,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鲁迅先生的样子,他正在对着我们笑,笑得那么的亲切。
鲁迅先生记从哪三个方面写了对鲁迅的怀念?
如下:1、鲁迅先生的笑容突出了他(开朗),(直爽)的性格特点;写鲁迅走路则突出了他(急性子)的特点。2、鲁迅先生对年轻人写信字迹潦草深恶痛绝,虽然如此,他还是认真对待每一封信,这说明他还是很重视青年的,同什说明了他具有宽容、无私、关爱青年的品质。3、文中3次写到许先生(鲁迅夫人)看到鲁迅在灯下工作,其作用是反衬出鲁迅先生工作的辛苦,在常人休息的时候工作到天亮,更突出了他的伟大。把握鲁迅形象1、笑声明朗——表现鲁迅乐观爽朗、平易近人。2、走路轻捷——表现鲁迅干练敏捷、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3、留客吃饭——表现鲁迅先生待人周到细心。4、先生喜欢吃硬的东西——暗示鲁迅先生刚强的性格。5、一家人包饺子、吃饺子——表现鲁迅先生为人父、为人夫和蔼温和的一面。6、调侃玩笑——表现鲁迅幽默风趣、平易近人7、对青年人的书信的态度——表现鲁迅先生对青年人诚挚的关爱。8、对原稿与校稿不珍惜——突出鲁迅先生的谦逊、淡泊名利。9、看电影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为他人着想,关心体贴他人。10、把阅读当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11、陪客人到深夜——表现鲁迅待人热情、耐心。12、吃鱼丸——表现鲁迅先生深入实际的严谨、认真的品质。13、亲自包书——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仔细。14、带病拼命工作——表现鲁迅珍惜时间,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鲁迅手抄报内容
鲁迅手抄报内容一、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本名周树人,曾用名周樟寿,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二、鲁迅作品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杂文集《坟》、《热风》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续编的续编》 、《而已集》、《三闲集》 、《南腔北调集》 、《二心集》 、《花边文学》 、《伪自由书》 1933年10月,上海青光书局 《准风月谈》 、《且介亭杂文》 、 《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拾遗补编》三、主要成就1、文艺成就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学术成就 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方面,鲁迅运用西方的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其不仅结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时代,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郭沫若将其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并称为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双璧。另一方面他整理校对勘正了《古小说钩沉》《嵇康集》《汉画像集》《会稽郡故书杂集》等数十部古籍,为后世的古典文学研究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3、精神影响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他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走进鲁迅手抄报内容
一、鲁迅简介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重要作品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二、名人对鲁迅的评价毛泽东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郁达夫说:“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帮。”矛盾说:要冒郑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得,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叶圣陶说:"与其说鲁迅先生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撒到大众的心里。"三、鲁迅名言1、心事好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2、必须敢于正规,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3、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于谋财害命。4、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尚无恒心,是很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