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有哪五种方法
创设教学情境的五种方法:一、运用媒体直观演示,创设形象情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的演示、操作、实验等方法再现教学内容情境或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主动学习。二、语言丰富生动,创设想象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丰富的感情和生动地讲述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把知识寓于形象化叙述、提问之中,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讲述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形式,要求教师以丰富的感情寓于形象化的叙述之中,以师情激生情,以师心动生心。三、启发引导到位,创设探究情境。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教师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积极动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激发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四、活跃学习氛围,创设合作交流情境。合作交流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能增大学生的信息量,在讨论交流中借鉴他人观点反思自我,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的教学气氛,启发、诱导学生产生交流的愿望。五、与实践相结合,创设生活实际教学情境。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实际情境,这些源于学生生活的实际教学情境,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易于接纳的。这样不但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更能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实践能力,这也实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目的。
创设教学情境的五个基本原则
创设教学情境的五个基本原则如下:1、诱发性原则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新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2、真实性原则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尽量使情境真实或接近真实,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学生在“眼见为实”的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通过对情境相关问题的探究,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3、接近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问题的深度要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同化”和“顺应”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摘果子时,须“跳一跳,才能够得着”。4、合作性原则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交流和分享获得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之间愉快地交流、协作,并共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5、层次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应尽可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架设好学习的框架,有层次,有梯度,考虑好问题的衔接与过渡。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要注意提问的时机。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设疑导学,要求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抓住契机,可根据具体情况,缘机而变。设置问题情境的时机要寻找最佳点。
2、要注意启发诱导,不能越俎代庖。
当学生不能单纯靠已有知识和习惯去解决问题,而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处于想说出、想表达而又表达不清楚的状态时,教师才去启发、点拨、诱导,这样才能真正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促进其智能的发展。
3、要注意难易适度。
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4、要注意鼓励、赞赏,不能批评责难。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应是平等相待,教学相长的朋友,所以教师要讲求教学民主,尊重相信学生,呵护学生。教师发问的态度应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在去情境化的教学中,学生直接接触现成的结论,知识犹如横空出世一般突然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不知道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是如何得来的,这就给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带来了障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起始于问题而不是确定的结论。2、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通过具体情境中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依存的情境,学生就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应用的条件及其变式,从而灵活地迁移和应用学到的知识。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情境缺失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缺乏对知识应有的兴趣,因为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中是以确定结论的面目出现的,不需要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即使存在一些智力活动也是按照规定的路径进行的推理。没有问题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会消减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