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仲谋是谁?
孙仲谋是孙权。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 相关信息: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三国演义中孙策是怎样的人
《三国演义》中孙策是个既懂政治又懂军事的重量级人物。《三国演义》中孙策是孙坚长子,是孙权之兄,三国时期吴国主要奠基人之一。十七岁时就随父跨江攻击刘表,并冲锋在前,箭射黄祖部将陈生,青春年少,初露锋芒。人称孙策为“小霸王”,这是他上阵勇猛杀敌的表现,这是代表他做事果断的行为。其实孙策善于广交文武名士,情感世界非常丰富,文武兼备,必要时做能到屈己待人,政治才能非同一般。孙策驾驭群臣和知人善用的能力,在《三国演义》中虽没有详写,但细看便知与刘备相比,毫不逊色。军事指挥才能在三国时期屈指可数,马上功夫可称一流。而且心系江山社稷,爱憎分明,情感丰富。从孙策的遗言中,可见其政治眼光,知人善用的能力,丰富的情感世界是令人推崇的。可惜!一方儒雅霸主,英年早逝。《三国演义》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xfTdnC8ziqrOXAx1QYCTA?pwd=g05c 提取码:g05c
“孙仲谋”的“孙仲谋”指的是谁?
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指宋高宗、孝宗等)没有出一个象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扩展资料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或开禧元年(1205),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