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

时间:2024-10-30 14:01:46编辑:流行君

再塑生命的人的主旨是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安妮·莎莉文老师刚刚走进海伦·凯勒生活时的故事。《再塑生命的人》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聋盲哑女作家、教育家。她出生后19个月便被一场重病夺去了视力和听力,同时嘴巴也不能发声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看起来她的人生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文章主题本文叙述了安妮·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全文真诚地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

再塑生命的人中的“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

“再塑生命”是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课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海伦凯勒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正是这个意义上莎莉文老师被海伦凯勒称为“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感激和爱戴之情。扩展资料:《再塑生命的人》简介: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1887年3月3日,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莎莉文教会她写字、手语。在莎莉文老师充满爱心的教育下,海伦自强不息,最终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内心充满了对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感激。课文记叙的就是引领海伦·凯勒走向光明,为她“再塑生命”的莎莉文老师的事迹,节选自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882年2月的一天,年仅两岁的小海伦患上了“猩红热”病,这种病在当时是相当危险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海伦·凯勒的命是保住了,但是却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小姑娘。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什么啊?

《再塑生命的人》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说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安妮·莎莉文开启了海伦·凯勒的智慧,也陪伴着她走过了生命的大半旅程。节选部分讲述的是安妮·莎莉文刚刚走进海伦凯勒生活时的故事。文章开篇明义:“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为什么是“最重要的”的?因为此后“我”的生活开始与之前截然不同了。接着回忆了“我”与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初见,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天下午的情境。尽管海伦·凯勒只是安静地走到门口,默默地等待。但“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句中“搓捻”“抚弄”这些下意识的动作,仍然可以看出这个六岁多的孩子内心是多么的不平静。这种内心波动与她此时阴郁的心态是一致的。作者用“神情紧张”“小心翼翼”“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大雾中的航船”这些十分形象又富于情感的文字,真切、形象地表现了六岁盲童的真实现状:六岁的孩子对外界世界充满了好奇,但聋、瞎、哑这些生理缺陷却关闭了她接触世界的大门。她无助、脆弱,需要能引航的光明带她走出迷雾。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细腻生动的描写,在感受人物情感的同时,试着模仿着写一写,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文章虽以《再塑生命的人》为题来写莎莉文老师,但开篇并没有把笔墨放在莎莉文身上,而是通过描述“我”的心理状态,来表明对于这个孩子,此时的莎莉文是多么重要啊———“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再塑生命的人主要内容

《再塑生命的人》主要内容是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技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集聋、哑、盲于一身的人,但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克服了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并且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名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利和平等的社会活动。


上一篇:景逸x6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