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研究生专业有哪些
安师大研究生专业如下:教育科学、体育学、文学、外国语学、音乐学、美术学、历史与社会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地理与旅游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图书馆计算机与信息学、数学与统计学。安徽师范大学(Anhu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安师大,坐落在安徽省芜湖市, 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和“高水平大学奖补资金项目”支持高校, 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重点支持高校 ,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首批具有接受公费来华留学生资格的高校,具有副教授自审权和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也是安徽省优先建设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学校与民国时期的国立安徽大学相承一脉,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成建制迁至芜湖。后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安徽工农大学等数个办学阶段。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
安师大化材学院怎么样
2000年在原化学系、有机化学研究所基础上合并成立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院办学力量较为雄厚,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完整培养体系,教授33人,副高职称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7人,在读博士19人。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800余人,研究生近300人。
学院现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级实验中心、化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学院教学质量较高,毕业生优秀代表有李亚栋院士(86届)、张小祥(81级,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赵刚(88届,上海有机所博士生导师)、陈传峰(86届,中科院博士生导师)等。
学院2012届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三个专业共464人,346人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达线243人,录取202人,其中,19人被中科院录取,65人被985高校录取。值得一提的是化学专业231人,录取112人,录取率达到了48.48%。其中,15人考上中科院院所,35人考取985高校,4人考取上海有机所,2人考取长春应化所,1人考取北京大学,22人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汪栩同学更是以411分中科大化学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录取。尤其难得的是,化学3班共60人,46人参考,录取40人,录取率达66.67%。7#—307(男,8人间)、5#—311(女,4人间)、5#—322(女,6人间)三个寝室共18人全部被录取,而7#—307的8个小伙子,5人考上中科院院所,3人考上全国985高校,研究生考试均分高达373分。在学校平均考研录取率下降的情况下,化材学院的录取率在去年平均40%的基础上上升了3.53个百分点,这正是学院“质量建院,内涵发展”办院理念的生动写照,也是学院师生齐努力,创先争优的真实反映。
--------- 安徽师范大学的化学在三流学校中是顶尖的,化材毕业生质量较高;
(学科一流水平为A+,二流水平为A,三流水平为B+,四流水平为B,五流水平为C)
安师大怎么样
安师大是安徽省最好的师范院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在全省大学院校中仅次于中科大、合工大和安大。学校简介安徽师范大学,简称安师大,坐落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重点支持高校,具有副教授自审权和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也是安徽省优先建设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院系专业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18个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开设9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了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门类。教学建设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学科建设截至2023年4月,学校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6个,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3个,安徽省重点学科18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3个。现有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师资力量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2783人(不含“三附”),其中专任教师1856人,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1129人。学校拥有院士1人,聘任院士2人,拥有中科院“百人”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2人,共有在职的省级以上人才称号(荣誉)教师500余人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1个,省级教学名师34人,省级教坛新秀4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