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时间:2024-10-30 06:27:19编辑:流行君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读后感

    本着择一本轻松读物来输出读后感的初衷,选了书名看似读来会很轻松的《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这本书,但貌似事与愿违了。读此书着实应证了“万事开头难”这句话,想读进去需费些功夫,有太多推演过程,味同嚼蜡,但读进去后却是甘之如饴,收益良多。

    第一部分讲述了习得性无助理论研究的初衷、发现以及不断打磨的过程,从有思维漏洞被质疑到严谨无暇,又讲述了它与抑郁症的关系,以及抑郁症的应对之法。无助是可以习得的,乐观亦可习得。习得性无助和解释风格两者是应运而生的,对失败的解释风格可分析出你是悲观还是乐观的,通过改变自己的解释风格可以从悲观转变为乐观,从而有效治疗抑郁症。分析解释风格可以从三个纬度考究:普遍性、永久性和人格化。

    第二部分通过大量实验和假设证实保持乐观可带来种种益处,以及通过悲观和乐观的测试分析可助益于各个行业。比如保险行业可通过分析面试者是否悲观来筛选到更合适做销售员的人,减少公司亏损;教育行业通过分析学生是否悲观来让老师更适时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疏导,预防或缓解抑郁症;体育行业教练可根据运动员的悲喜特质来选择更合适的选手参加比赛,提高比赛胜率。乐观可以提高做事成功率,提高免疫系统,应对癌症等等,不胜枚举。

    第三部分讲述如何正确的使用乐观技巧,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活出多彩人生。对于特定情况下,失败的代价巨大,不宜使用乐观技术,反之则可以使用。比如想摆脱抑郁,升职加薪,可以乐观以调动自己积极的一面;事情暂无进展,身体出现问题时,可以乐观以提高免疫力。再比如你要为前途暗淡的人出谋划策,不建议用乐观技巧;对危险不确定的事做计划,不建议用乐观技巧。正如万事万物,适可而止,方为最妙。恰如其份的运用乐观技术,才能为生活增光添彩,活出美好人生。

    综全文以观,前后做了无数的实验与假设,才让习得性无助的理论愈发丰满,应用普及。不禁感叹,发现真理的过程是异常漫长而艰辛的,期间又要秉持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和保持初心的毅力以及严谨的求知态度,感谢这些学者先辈的献身而让后辈受益无穷。因匆忙略读,很多小测试没来得及做,但出于对自己的了解,我必然是悲观者无疑,这本书确实值得阅读,值得反复推敲。道理易懂,但谁又活出满意的人生?理解并勤加练习,才能消化为自己的,运用方可信手拈来。慢慢学着转变自己悲观的解释风格,同时以身作则,才能引导孩子用乐观的解释风格来应对消极不悦之事,愿以后她独自领略生活的惊涛怒浪时能不迷失自己,用乐观为内心的柔软与光明撑一把保护伞。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读后感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马丁.塞利格曼 编写的一本心理学通俗读本,看完了这本书,对于乐观的意义,已及如何能变得更加乐观,收获很大。 马丁.赛利格曼 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同时他也是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积极心理学从他起步。 马丁有一次 TED演讲 ,这个演讲的主题是,通过长达70年的跟踪研究,幸福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拥有非常好的人际关系 。 马丁的著作很多,翻译为中文的有四本,分别是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 《教出乐观的孩子》 , 《真实的幸福》 ,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传统的心理学,从“治病救人”开始,针对心理抑郁的人群,研究心理和生理上的手段,使之减缓心理疾病对人对伤害; 而积极心理学,更多研究的是无心理疾病的人群如何能够收获更多的幸福。 当发生不好的事情的时候,不同的人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和解读不同,这种不同的解读,定义为 解释性风格 。一般解释性风格有3种属性,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分别有不同的属性表现: 把群小狗分成2组,小组A和小组B,实验分为2步: 第一步 :狗窝里放一个按钮,给小组A小狗一顿电击,不管它怎么做,做什么,电击不停止,电到它怀疑人生; 给小组B小狗也是一顿电击,但只要小狗碰到那个按钮,就停止电击。 第二步 : 把狗窝用一个半高的板子分隔为2半,左边放小狗,右边放按钮;分别对这些小狗进行电击,观察小狗是否会跳过半高的板子来躲避电击,发现: 小组A小狗经历过 反抗无望到绝望 的过程,当新的机会来临的时候,认为电击是不可避免的,放弃了逃避电击; 小组B小狗经历过反抗有效(碰到按钮电击就停止),有新的机会来临时就会尝试新的机会,然后成功逃避了电击; 这个实验证明:当经历过绝望和无助的小狗,会把这种“无助”感,带到后续的过程里,导致后面的 失败 。 把实验对象更换为人做一个类似的实验,实验结论完全一致,也就是 习得性无助 同样适用于人。 小组A的小狗,或者被测人,为何不是全部都有 习得性无助 表现,而仅仅是大部分无助,小部分避开了 习得性无助 ,这些 无助者 、 非无助者 有何共性?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小组A中陷入 无助 和没有陷入 无助 的人进行解释性风格测试,发现没有陷入 无助 的人,比陷入 无助 的人,乐观程度明显高。 也就是说,悲观的人容易陷入 习得性无助 中,乐观的人容易摆脱 习得性无助 抑郁症很常见,新闻中经常有产后抑郁症后带着孩子自杀的悲剧发生,最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抑郁有两种: 抑郁的人生,情绪低落,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犹豫不决,严重的有自杀倾向; 悲观的解释风格 + 遇到了挫折或打击 = 抑郁 抑郁症的治疗,可以从悲观入手,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将悲观的解释风格扭转为乐观的解释风格,就可以减少抑郁的发生。 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抑郁,原因是女性遇到挫折和不好的事情,会反复去思考,无止境地思考: 这种反复的思考,会加剧由悲观转向抑郁的过程, “凡事想开些” ! 乐观者和悲观者的生命里,都会经历挫折、不好的事情发生,相对来说,乐观者能很快”满血复活“,然后重新开始,所以,总体来说,乐观者在多个领域的表现会远超悲观者。 事业的类型: 乐观的解释风格,有助于事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因为工作中会出现各种挫折,悲观的人在面对这些挫折,容易陷入 习得性无助 而产生放弃的念头; 比如保险业是很典型的例子,每个保险业务员平均打10次电话才能得到一个面谈的机会;平均每5个面谈的机会才能有一笔交易; 在打电话的过程中,不免遇到非常不客气的目标客户,对于连续4次、5次的碰壁,是否有勇气再打10个、20个电话,乐观的业务员和悲观的业务员存在明显区别; 针对体育运动员和政治家,也同样如此; 培养出健康、乐观的孩子,是每个家长的最大的愿望; 一个成人的解释风格,是在8岁左右基本定型的,在此之后的改变将会比较困难,因此,及早有意识地培养乐观的解释风格,对孩子一生有益。 孩子的风格形成,有3个影响因素: 书中,举出大量例子说明,乐观的情绪,会通过免疫系统的激活来达到强化身体健康的目的; 经常身边发生,或者电视中也经常看到,身患绝症的人,如果保持乐观开朗,那么他的存活时间和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天天沉浸在伤心和悲痛中的人。 当Adversity发生时,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不幸的事情的(想法),然后你如何去做(结果)。 悲观的解释风格, 永久 , 普遍 和 人格化 ,产生消极的结果: 对于悲观的解释风格,变为乐观的风格后,想法发生变化,结果也自然发生改变。 如何变为乐观的解释风格? 反驳是从悲观转向乐观的关键,需要在亲人,亲密的朋友的帮助下,不断地、大声地练习这种反驳,练习方法是:

上一篇:hillsong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