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中产量最高的贡眉和寿眉的区别
如果说福建什么出名,那么我想就非 茶 莫属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福建的茶文化有一千年的历史了,作为盛产茶的天然之地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分不开,而且出产的茶更是种类繁多,那么有的人会把贡眉和寿眉傻傻分不清楚,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在白茶中产量最高的贡眉,他和寿眉又有什么关系呢? 贡眉属白茶它是以菜茶茶树的芽叶制成,这种用菜茶芽叶制成的毛茶称为“小白”,以区别于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树芽叶制成的“大白”毛茶。以前,菜茶的茶芽曾经被用来制造白毫银针等品种,但后来则改用“大白”来制作白毫银针和白牡丹,而小白就用来制造贡眉了。 白茶是福建省特产,产区有建阳、政和、松溪、福鼎等县(市)。白茶最早见于北宋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白茶》:“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建瓯县志·卷二十五》记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二里(即现在的建阳市漳墩镇桔坑村)。” 建阳市漳墩镇与松溪、政和、浦城、建瓯毗连,是闽浙路程最短的一条古商道的必经之处,是历史悠久的产茶区。镇内境内丘陵叠障,溪水潺潺,雨量充沛,茶树丛生。据当地农民说:采回的茶叶经过“萎凋与干燥”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效,用作治牙痛、麻疹等,为了把茶叶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原始白茶工艺的起源。这种只经过杀青,不揉捻,经过晒或文火焙干的茶白毫显露,酷似寿仙眉毛,当地人俗称寿眉白茶。 据漳墩镇桔坑村南坑白茶创始人第五代传人74岁的肖乌奴和同村饶太荣,两位老茶农讲述,白茶是其肖苏伯(肖乌奴的曾祖父)和肖占高的祖辈创始的。当时是以当地菜茶幼嫩芽叶采制而成,俗称“南坑白”或“小白”,因其满披白毫,又称“白毫茶”。后人简称白茶。肖氏是当地茶农兼茶商世家。肖占高享年70岁,其墓葬规格较高,墓石刻文:“道光壬寅二十二年九月日立”。 肖家经营茶山和一座大茶厂叫“上林厂”。“上林厂”遗址所存长2米左右、宽50厘米左右的石板和宽厚的方块地砖均为当年难得的高级建材,如此堂皇的建筑,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当时白茶产销之盛。 清代萧氏兄弟制作的寿眉白茶被朝庭采购,当地人把朝庭采购的物品称作贡品。贡品寿眉白茶(简称“贡眉白茶”)称呼来源于此。清·左宗棠《奏以督印官票代引办法》第七条称:“所领理藩院茶票,原只运销白毫、武夷、香片、珠兰、大叶、普洱六色杂茶,皆产自闽滇……”。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也负责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茶票是茶商缴纳茶税后,获得的茶叶专卖凭证,足见当时白茶不仅朝庭皇家供用,还远销甘肃等地区和国外。 1984年在合肥全国名茶品质鉴评会上,漳墩镇所产白茶被评为中国名茶。此后,漳墩镇政府注册了“贡眉”商标,供当地几家茶厂使用,也有政和县几家茶厂合营用“贡眉”商标销售白茶,“贡眉”便由此叫开,现福安等地把贡眉白茶称着上品,其等级优于寿眉白茶 【结束语】贡眉属白茶,又被称为寿眉。通常,“贡眉”是表示上品的,其质量优于寿眉,但近年来则一般只称贡眉,而不再有寿眉。优质的贡眉成品茶毫心明显,茸毫色白且多,干茶色泽翠绿,冲泡后汤色呈橙色或深黄色,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片迎光看去,可透视出主脉的红色,品饮时感觉滋味醇爽,香气鲜纯。
茶知识|寿眉和贡眉有什么区别?
茶知识|寿眉和贡眉有什么区别?贡眉和寿眉的区别。问题一:“贡眉”这个名字咋来的?·贡眉原称“白毫茶”“寿眉白茶”后来清代被朝廷作为贡品采购,称作:“贡品寿眉白茶”,简称“贡眉”,称呼即来源于此。当时的“贡眉”:采摘时间早于寿眉,贡眉相对会鲜嫩些。贡眉和寿眉的唯一区别就在于质量,贡眉是上品,贡眉的质量要优于寿眉。小结:寿眉和贡眉在当时其实就是同一种茶,只是品级上有所区别.But,我们现在喝到的贡眉和寿眉不但在品级上,在茶种上也有区别。问题二:他俩啥时候开始分家了?2017年白茶的新国标出来后,贡眉与寿眉的界限变得清楚:贡眉是以群体种茶树(也叫菜茶)品种的嫩芽为原料制作的白茶。寿眉是以大白茶、大毫茶、水仙茶等多种茶树品种的嫩芽或者叶片为原料制作的白茶。也就是说他俩现在不但在品级上有区别,茶树品种也有区别。具体来说,区别如下。贡眉:茶叶产地:政和、松溪、建阳。茶树品种:群体种,也称之为菜茶。采摘时节:只采春茶,头春即开始。采摘标准:两叶带芽,相对嫩度高,干茶偏瘦小。茶叶外形:叶色翠绿。后期转化:贡眉会有蜜韵、米香等特有香味。寿眉:茶叶产地:福鼎、政和。茶叶品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毫。采摘时节:春末后采(等白毫银针、白牡丹之后),秋季也可采。采摘标准:二三叶,叶壮根多,稍有嫩芽,相对粗老。茶叶外形:干茶较为肥壮,色泽黄绿。后期转化:寿眉会出现香枣香、药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