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四英杰

时间:2024-10-27 09:36:00编辑:流行君

东吴四英杰分别是谁?他们的实力如何?

周瑜和鲁肃能力出众周瑜是东吴集团的第一任大都督,也是东吴四英之一,有着极强的军事能力和战略眼光。周瑜早年跟随孙策辅佐孙策成为江东之主,后来孙策死后又帮助孙权在赤壁之战击败了曹操大军,以少胜多名留青史;后来更是为东吴集团提出了两分天下的战略方案,可惜英年早逝。鲁肃是周瑜之后的第二任大都督,虽然军事能力比不上周瑜,但是大智若愚,品行优良,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鲁肃做大都督期间用和平的方式为东吴拿回了荆州三郡,功劳巨大,可惜也早早生病去世。吕蒙鼠目寸光背信弃义吕蒙是鲁肃之后的东吴第三任大都督,但是这个人物却遭到人们所不齿。因为吕蒙所在的东吴集团和关羽所在的蜀汉集团在赤壁之战后就一直是盟友关系,而在关羽军队进攻曹魏集团的时候吕蒙竟然率兵偷袭关羽荆州,导致蜀汉集团荆州丢失,同时还派兵和曹魏集团一起夹击关羽军队,导致关羽军队大败;同时吕蒙鼠目寸光,不明白关羽的战略价值和赤壁之战曹操的价值一样,谁杀了关羽就会遭到蜀汉集团的猛烈报复,吕蒙还是为了一战成名埋伏杀了关羽,但是在关羽死后没多久吕蒙也暴毙而亡。陆逊居功自傲未得善终陆逊是东吴的第四任大都督,在蜀汉集团失去荆州和关羽之后刘备亲自率军发动了进攻东吴的战争,一开始高歌猛进东吴损失惨重,但是在夷陵之战陆逊领兵火烧七百里联营,导致蜀汉集团大败,刘备也在此战后郁郁而终,陆逊一战成名。但是后来在孙权晚年时期陆逊居功自傲,甚至想要干涉孙权立诸的问题,最终被孙权杀害,未得善终。

东吴四英将是哪些人?

东吴四将又称东吴四英将,是指周瑜 鲁肃 吕蒙 陆逊四人。此四人都是三国里赫赫有名帅才,都担任过东吴的都督,掌握着东吴的军事大权,也都创造过属于自己的辉煌。 东吴四将之周瑜 周瑜文武全才,曾在赤壁之战中立有大功。但是周瑜也有不足,他的战略眼光不行。当时曹操最强,孙刘两家必须联合才能对敌,若是两家相争,只能是相继灭亡。也许刘备力量弱一些,若孙刘相争刘备必然先灭亡,但孙家到时孤军对敌,灭亡是必然的事。所以,孙刘若相争,孙家只会比刘家晚些灭亡,却改变不了灭亡的命运。周瑜作为东吴大都督,整天以灭刘为已任,却丝毫不想两家有着共同的大敌,还不到相争的时候。所以,周瑜只是个优秀的战术家,对战略则不在行。 东吴四将之鲁肃 鲁肃则与周瑜相反,是个战略家而不是战术家。在东吴四将中,就数鲁肃最默默无闻了。试看其他三将,都曾在某场战役中立功,周瑜不用说了,吕蒙有袭取荆州之功,陆逊有彝陵之功,鲁肃指挥了哪场战役?鲁肃虽然未单独在一场大战役中立功,但他的功劳其实在其他三将之上。鲁肃最大的功绩就是促成了孙刘联合(在刘备方面则是诸葛亮促成此事),从而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否则,单凭周瑜,东吴能战胜曹操吗?另外,再看一下后来东吴的战略,就知道孙权还是采用了鲁肃的战略,自从东吴再次与蜀汉联合后,双方再未交战,而是联手对抗曹魏,可见鲁肃的战略影响了东吴政权的后期决策。由此可知,鲁肃虽未在某场战役中扬名,其实他的才能和功绩更胜于其他三人。 东吴四将之吕蒙 吕蒙则是四人中最名不符实的一个。虽然他有袭取荆州之功,但那是什么功劳呢?昨天孙刘还把酒言欢,突然间吕蒙向友军开火,并取得了“胜利”。如此说来,吕蒙之功其实是投机取巧,否则让他和曹军对抗一阵,双方是早就交战了的,彼此互相防着,吕蒙能取得荆州那么大的功劳吗?从友军手中立功,这种“功劳”不立也罢。而且,他打破了孙刘联合的基础,从此以后,东吴面对曹操没有大的进展,在三国中最无所作为,这不能不说是吕蒙之“功”。 东吴四将之陆逊 陆逊很有些象周瑜,而且他的战略眼光似乎比周瑜还强。他在打败蜀军的同时,又防着曹魏军队,后来又赞成与蜀汉联合。看起来,陆逊不仅是个优秀的战术家,其战略水平也很高。只是他的战略是沿袭前人没有创意,所以略逊于鲁肃吧。


《东吴四英杰》翻译

《东吴四英杰》翻译为: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吕蒙后来也代替了鲁肃执掌军权。吕蒙在陆口,因有病辞职,权问:“谁可代你?”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


东吴四英杰文言文翻译

原文: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译文: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

东吴除了四英杰之外,还要哪些拿得出手的将领?

在三国时期,苏州的军队数量很多,但对外战争的胜利却寥寥无几,除了吕蒙等人策划的荆州之战,苏州在对外战争上似乎什么都没做,最让人无奈的是孙全曾几次对曹魏进兵,都被张辽突然挡了下来,可见苏州的军队在对外战争中的扩张力度。即使是东吴在对外战争中,当然用得少得多,他们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人,比如众所周知的东吴四大总督中的这一类,在这四人中,周瑜曾任刘备打败曹操的强大联军总司令。鲁肃在登陆期间与关羽有过一面之缘,吕蒙在荆州河对岸取得了白刃战的胜利,在夷陵之战、石亭之战中大放异彩,但除了东吴四雄之外,东吴的这些人也是当之无愧的大将。周瑜,字公瑾,洛阳周易之子,身长体壮,相貌堂堂,旋律优美,江东有 "错歌,周郎顾 "之说。周瑜出身不低,与孙策的关系非常好。他甚至是他的小舅子。自21岁随孙策出征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孙权继位,周瑜便以士兵身份前往吊唁,以保护军队的身份和长史张昭掌管一切事务。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从而奠定了 "三分天下 "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卒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记载,周瑜 "性壮","实为神童"。孙权称赞周瑜是 "王佐所禀",范成大称赞周瑜是 "天下英雄,江左浪漫美丈夫"。宋朝的徽宗是平卢博。是唐庙64将、宋庙72将之一。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三国时期著名的东吴四英杰都有谁?

东吴四英杰是指在东汉末期至三国早期孙吴政权的四位重要大臣,按先后顺序分别为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他们四人皆是孙权的心腹近臣,孙吴政权的股肱之臣,为孙吴政权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非常大的贡献。关于四人并提的说法最早出自陆机的《辩亡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对这四人大加赞赏。后人在传习和引用时,把他们概括为“东吴四英将”或“东吴四英杰”。一、周瑜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吴国名将,公元191年,周瑜随孙策历阳起兵,协助孙策平定刘繇,统一江东。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留在他身边做中护军。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侵,向孙权逼近,周瑜率兵三万与蜀军联合抗衡,和黄盖上演苦肉计骗得曹操信任,并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病逝于巴丘,享年三十六岁。二、鲁肃鲁肃,字子敬,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鲁肃出身士族,幼年丧父,由祖母扶养长大。周瑜因缺粮求助,鲁肃慷慨相赠,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建安二年,鲁肃投奔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跟随孙权攻破皖城后,又被授为横江将军。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享年四十六岁。三、吕蒙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少年时依附姐夫邓当,跟随孙策为将。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后率军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在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四、陆逊陆逊,字伯言,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孙权继位后招纳名士,二十一岁的陆逊进入孙权幕府。公元222年,刘备为关羽报仇率军东征,孙权派陆逊迎战,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大胜蜀军,一战成名。公元228年,陆逊又在石亭大胜曹休,被拜为上将军。后来陆逊迁任丞相,却因为卷入立嗣之争得罪孙权,公元245年含愤离世,享年六十三岁。

上一篇:福岛天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