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汉初时期审食其和郦食其中的“食其”是什么意思?
“食其”这个名字在战国到西汉这段时间是个流行的常用名,见于史书记载的有审食其、郦食其、赵食其等
这个名字有人根据字面,认为是“吃它的”的意思,引申为“自食其力”;
但是其真实性未知,因为在“隶定”以前,很多字都是转音假借,“食其”也可能是其他音近字的俗写——这是有待考证的,我还没看到相关训诂学的文章
我找了几种说法:
1、《正字通》载:“审食其,郦食其,荀悦《汉纪》作「异基」。”《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使太子安国君之子,名异人者,为质於赵。”秦汉时,似乎其「异人」,或「异其」(「异基」)之名亦盛行。或可言郦食其为郦异其,审食其为审异其,赵食其为赵异其
2、刘向《说苑.立节》: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於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於天下。”遂自杀也。上述中,「食其」食与「受其」禄相应对,「食其」食即食人所给(粮)食。
3、还有一种说法,食 就是“吃”,“其”是语气词,相当于“罢”,合起来就是“吃了吧”。等于后来的打招呼用语。
食字旁 食字旁的字有哪些
1、食字旁 :
(1)馋、饿、饮、饺、饼、馊、馆、饱、饥、馒、馁、饶、饭、饲。
(2)饰、馈、饵、馐、馅、馑、馔、馀、馃、饳、饨、馇、饬、饩。
(3)馕、馏、饫、饯、馉、馍、饽、饪、饸、饤、馓、饧、饴、饾。
2、百科释义:字从人,从良。“良”意为“拖尾到底”,引申为“从生到死”“人”与“良”联合起来表示“维持人一生的东西”。食,饣米也。——东汉·许慎《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郦食其与审食其是不是一个人?
审食其与审食其是两个人。 审食其与刘邦、吕雉是老乡——江苏沛县人。与吕雉自小青梅竹马,以后一直是吕的亲信。汉王二年,项羽在彭城(今江苏铜山县)大败汉军,刘邦逃走,刘父太公和吕雉被楚军俘虏。审食其当时作为吕的侍人,一直侍从在侧。两年后,楚汉议和,以鸿沟为界,审也随刘太公和吕雉被释回汉。以后,审因在破项籍之战中有功,被封为辟阳侯。吕后专政后,审曾被任命为左丞相。由于受吕后宠幸,朝廷上下一切事情都要先听审的意见才能定夺,可称权倾一时。汉文帝时,审被免去丞相职,不久死去。又一说是被刘邦小儿子淮南王刘长所杀。刘长一直认为审在其生母自杀一事上不能力争而怀恨在心。吕后死后,一次上朝时,刘长当庭用暗藏在袖中的铁椎将审击杀。所以审未得善终。 酈食其是陳留高陽人,雖家境貧寒,但仍嗜酒如命,人稱高陽酒徒。他喜讀書,性豁達,又是個很有心計的人。他對殘暴的秦王朝非常痛恨,對奮起抗秦的陳勝、項梁寄予很大希望,但酈食其發現這些人心胸狹窄,不足為交,因此一直隱居未出。 當劉邦攻打陳留時,酈食其得知劉邦抱負大,胸襟寬,智謀廣,喜結交,就前去投奔他。誰知劉邦雖喜結交,但卻看不起讀書人,以往有些儒生戴著帽子來見他,他就把人家的帽子摘下當便壺用。酈食其見到劉邦,便拿話來激他。酈食其說,「你是打算幫助暴秦攻打諸侯呢,還是打算率領諸侯攻打暴秦?」劉邦一聽大怒,「你這個書呆子,真實豈有此理!全國百姓不堪忍受暴秦的殘酷統治,早就想推翻它,你怎麼敢胡說我想幫助暴秦攻打諸侯呢?」酈食其說:「既然你想推翻暴秦,奪取天下,就不應該這樣對待長者和有學問的人。」劉邦一聽這話,趕緊起身讓座,並虛心向酈食其請教。 酈食其首先獻計招降陳留縣令,不費一兵一卒佔領了陳留,後酈食其又屢獻計策,為劉邦一統天下做出了貢獻。但可惜的是,酈食其在領劉邦之命與齊國和平談判成功後,因與大將韓信關係處理不當,韓信率軍攻打齊國,酈食其被齊國王烹殺。 酈食其 食其,陳留高陽人。秦時為里監門。高帝下陳留,以為廣野君。漢四年,為齊王田廣所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