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堵萧然的意思
堵萧然的意思环堵:玶着四堵墙;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环堵萧然,汉语成语,环堵指玶着四堵墙;萧然指萧条的样子。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1)他以清贫俭约自称,家中环堵萧然。2) 老先生勤劳一生,家中环堵萧然,什么也没有。4) 再看城西,一阵风吹都能卷起三重茅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出自哪里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环堵萧然的意思
环堵:玶着四堵墙;萧然:萧条的样子。 形容 室中空 无所 有,极为贫困。 成语出处: 晋·陶潜《五柳 先生 传》:“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繁体写法: 环堵萧然 注音: ㄏㄨㄢˊ ㄉㄨˇ ㄒㄧㄠ ㄖㄢˊ 环堵萧然的近义词: 家徒四壁 家中极端贫困,空无所有,徒有四堵墙壁树立 环堵萧然的反义词: 满目青山 金碧辉煌 金光碧色,彩辉夺目。比喻陈设华丽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室中空无一物,极为贫困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in a cold,bare room
环堵萧然什么意思?
词目 环堵萧然 发音 huán dǔ xiāo rán 释义 环堵:玶着四堵墙;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 引用 《古文观止》卷七 六朝唐文 ...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着文章自娱,... 《全梁文》卷二十 ...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 《晋书》卷九十四·列传第六十四 ...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宋书》卷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三·隐逸 ...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 《南史》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五·隐逸上 ...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坐花志果》下卷 四五、鬼文入彀 ...?”生遂与偕行,至则茅屋筚门,萧然环堵〖堵,音睹。(陶潜文)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礼记儒行篇注)环,围也;堵,垣也。方丈为...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一 ... 典秉性清严,贵后自奉俭约。杨昌濬尝诣典, 环堵萧然 ,一如寒素,寓书宗棠共称之。 弟...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文苑六 ...同年进士也,高其节,作《庐山高》诗以美之。涣居庐山三十余年, 环堵萧然 ,饘粥以为食,而游心尘垢之外,超然无戚戚意,以寿终。... 《宋史全文》宋史全文卷二十八 ...,登绍兴五年进士第,至乾道初,犹未改秩。刚方廉洁,不求人知, 环堵萧然 ,衣食仅给,澹如也。居官决事,多用经术。尝守汉、嘉,甚... 《明史》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六 ...柢。于性理之奥,多有发明,所著书皆可垂于后。归家,布衣蔬食, 环堵萧然 。周忱抚江南,欲新其居,不可。家居十六年而卒,年八十六... 《明史》卷一百六十一·列传第四十九 ...备中官某将进术士周慧于朝,昺擒慧,论徙之极边。岁余,引疾归。 环堵萧然 ,拥经史自娱。都御史王璟以振荒至,馈昺百金,坚拒不得,... 《明史》卷二百十·列传第九十八 ...,嵩遂夺其官。晔在台,尝劾罢方面官三十九人,直声甚著。比归, 环堵萧然 ,数年卒。 伊敏生,上元人。郑...
有关“还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全文
全文以及注释翻译如下: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⑧,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⑩见之欤?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和《古文观止》
注释:①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 闾里:乡里。④ 宗:推崇,归附。⑤ 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⑥ 谪:降职。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 。⑦ 使酒:酗酒任性。⑧ 前十有九年:即嘉佑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⑨ 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⑩ 傥:倘或。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