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传

时间:2024-10-26 01:15:11编辑:流行君

三岛由纪夫作品

三岛由纪夫作品如下:1、《丰饶之海》这三安由纪夫超长篇巨作,1965年在杂志"新潮”开始连载。丰饶之海是三岛在东京市谷陆上自卫队东部方面总监部切腹自杀前的压铀之卷,将三岛式美学发挥到极致。丰饶之海,是“月之海”的意思,存在于月球上的巨大坑洞,虽名为“丰饶〞,其实是匮乏。丰饶之海前后分四部曲——《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丰饶之海》将他的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发挥到了尽美之境,为三岛的文学生涯画上了包号。2、《金阁寺》《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妒。《金阁寺》发表后大受好评,获第八届读卖文学奖。三岛要在《金阁寺》中描述这种对传统既爱又憎的奇妙心态,这在他看来似乎用一般的真善美方程式是不可能完成的,加上他一向追求倒错美学,于是将金阁寺僧徒的思想和行为作艺术上的提升。他要在美与丑、爱与憎的紧张对立中创造〝死与额废”的美,构筑自己独特的美学世界。总之,三岛由纪夫驱笔写《金阁寺》,就是以金阁与人生相比喻,写美与人生、艺术与人生的悲剧性的关系。3、《恋都》真由美虽受美国人的恋慕,仍思念着战时殖死的恋人,最后知道恋人自决末遂,两人终成誉属。小说展示了战后美占领下的种种世相和一个个有爱也有泪的爱情故事,构建成一幅“恋都”的图景。4、本丛书所选的作品是作者盛年时期的代表作,其中绝比多数作品的中文版系首次面世,在美学的追求上,三岛着力于对逆反的性爱、异常的性欲作深层心理的挖掘,从隐微的预唐中探求人性的真实,在文学创作的风格上将日本与希腊古典主义融为一体,将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发挥到尽美之境。5、《天人五衰》《天人五衰》是三岛由纪夫的超长篇巨作《丰饶之海》的最后一部,描写了被本多收为养子的安永透知道了自己只是他人转世之身,并不是能自由选择命运的人,从而服毒自杀的故事。七十八岁的本多繁邦收少年安永透为养子,而安永透的在骄傲心理的驱使下梦想将自己的养父踢到失败者的位置,自己坐享其成。本多一心等待安永透二十岁的到来并希望由此证实他是否是金让转世;不料本多的好友庆子因为看不过安永的行为而将转世之事向其全盘托出,本多因此与庆子绝交。安永透在读过松枝清品多年前留下的梦的日记之后自杀,但最终未能成功而双目失明。他黯然渡过了二十一岁,之后日渐消沉。本多因为丑闻遭杂志大肆报道,决定拜访六十一年未去的月修寺,与聪子再会。交谈中,聪子却否认了清显的存在,表示这一切只是本多的梦。

研究日本文学的来~关于三岛由纪夫

其实我觉得,他的风格与川端康成十分相似,如果说川端康成是他的转折点,我想是的吧··而且他的死对川端康成的影响也很大·· 怎么说呢??我看过他的《春雪》。一直感觉他的心灵有那么一点点的扭曲,他的《忧国》里,三岛即描写了一个军人壮烈的切腹之死,从而惨烈地预示了自己的结局。在美学的追求上,从隐微的颓唐中探求人性的真实,常常是通过一种极限的语言或极限的表现,表达“美的对抗”的精神。 怎么说呢,我并不是太喜欢他,对他的了解仅仅停在文学方面,长篇的话我还是比较喜欢川端康成,短篇比较喜欢芥川龙之介的 下面是我找到的,是作家莫言对他的评论 三岛一生,写了那么多作品,干了那么多事情,最后又以那样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好像非常复杂,但其实很简单。三岛是为了文学生,为了文学死。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文人。他的政治活动骨子里是文学的和为了文学的。研究三岛必须从文学出发,用文学的观点和文学的方法,任何非文学的方法都会曲解三岛。三岛是个具有七情六欲的人,但那最后的一刀却使他成了神。


谈谈作家:三岛由纪夫

  上一次讲的是川端康成,这一次要讲一讲他的挚友,同样在文学之中表达虚无美,健硕美,最后,将自己的身体献祭给武士道之美的作家,三岛由纪夫。

  首先,一位作家的童年,平冈公威(三岛由纪夫的原名)的童年给人一种《人间失格》中大庭叶藏的感觉,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由于长辈在政界的失败,经济每况日下,所以被寄予了过高的厚望,在如同吞噬人森林一样的皇宫之中,使他的人格变得幽闭,同时,日本作家天生的敏感性格也是那时培养出来的,他可以在日后中描绘更加细腻的情感,同时也变得更加孤独,敏感,过分的保护和约束产生的女性化倾向,对他后面的人生有很大影响,同时,半自传体小说《假面的告白》讲得很清楚,同时,如同之前讲的作家一样,他们的人生都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二战。

  之前讲过的每一位日本作家都经历过二战,但有的对他们的成长与文学没有任何帮助,所以省略的讲了,但太宰治也在战争期间加入了左派,参与了一些宣传工作;中原中也寿命太短了,与战争没有什么交集;川端康成战争加重了他作品的虚无主义倾向,感觉到人生的无力感更加深刻;而同样作为川端康成的挚友,战争也给三岛由纪夫带来很大影响,他由于几次的身体原因没有入伍,在长期的“贵族式教育”驱使下,因为没有为国家肝胆涂地,为国捐躯之类的事情感到遗憾,同时,又因为他童年时养成的细腻情感,那一份遗憾,悔恨将会影响他的文章风格。

  1946年,注定将是三岛由纪夫一生中重要的年份,还在读大三的他,成功的拜访了川端康成,并与他相谈甚欢,川端康成准备用自己的全力来提拔这一位文坛新人(这里补充一点之前没提的,川端康成的脾气很不好,常常因为小事跟人吵架,而且平时不善言辞,只会用大眼睛看着你)可是,对待21岁的三岛由纪夫,他直接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后来呢,日本战败,美国独占日本,“美国五星天皇”麦克阿瑟上台,在战败初期,日本城市是破败不堪的,被战争蹂躏过的城市,外加一群没有希望的人民(当然从立场来看,这些都是自找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三岛由纪夫进入了自己文学的高产期,除了前面提到的《假面的告白》,还有《潮骚》,《金阁寺》,《春雪》等等小说,同时我说过,他是全能型作家,他还创作了剧本《彩虹》《火宅》《灯台》,同时,他还当了《纯白之夜》电影的原作与特别出演,全能的属于是。

  在这里要顺便提一下他1951年的小说《禁色》,为什么要特意提呢?因为他的小说主角是个同性恋,男同,在当时风气保守的日本,掀起了不少的波澜,但放到现在,简直是提前预言了呀,开个玩笑,当时的日本舆论说,这是三岛由纪夫本人的性取向,如果结合他的童年的话,似乎可以解释,但我还是倾向于他是性取向正常的,但其实可以不去争论它,因为三岛一生都没有结婚,你不知道他真实的性取向。

  在1952年,他去外边旅行回来,出版了大量游记,同时发表了名为《阿波罗之杯》这篇游记对研究三岛由纪夫的见闻与美学都很有帮助。

  1955年,他迷上了健身,追求的人体的健硕美,在这里能看出他跟太宰治的不同,三岛由纪夫追求的美是如同古希腊雕塑一般健硕,但同时,又由于自身情感的细腻,显而言之就是不安心,想要让他在肉体绽放到最极致的那一瞬间毁掉,为此,他不惜让自己原本柔弱的身体变得异常强壮,同时,在他极盛之时,也正是衰败之时,这硬汉的感觉,时常被美国人评价为“日本海明威”。

  但太宰治所属的“无赖派”以潮弄与戏弄的手法,来解剖着那些人性的阴暗,但同时,他表现的美是阴柔的,略带怯懦的,当然无赖派派内各种小说家的文风各有不同,如果有时间,我想专门出一篇文章,但也由于这个,删到有其父经常评价太宰治的文章,“气短”,又因为太宰治与川端康成关系不好,他也与太宰治不怎么对付。

  要知道,以他们两派为代表构成了日本战后文学的总基调,那是个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等一系列大佬褪去的时代,使他们在一边迷茫一边消散的支撑着。

  终于,长期在身体与精神上的积累终于到了绽放的一刻,但那一刻注定是疯狂的,荒诞的,令人不解的,1970年,他完成了“丰饶之海”的后三部,在《天人五衰》交稿后,那文学的结束,也意味着他世界的结束,后来,他带领组织“盾会”挟持了兵团师团长,同时,在800名士兵面前发表演讲,呼吁大家与他一起发动政变,在一系列荒唐的闹剧结束后,他开始了悲剧的终点,切腹自尽,在经历了一系列磨难后(切腹切不死,介错又失败,最后被人一刀一刀割在身上,一直忍受着疼痛,最后才成功割下脑袋)在场有很多作家过去探望,但只有川端康成被允许进入,也许在得知他的死亡之后,一场自杀的计划也在他脑子中酝酿吧!

  三岛由纪夫的一生,可以说是日本另一面的体现,如同前文说的,他与太宰治分别代表了日本文坛的两个基调,但两者又不能同时走向极端,因为三岛由纪夫所追求的武士精神,极端便是军国主义;而太宰治的阴柔的怯懦的美,走向极端也会诞生许多社会问题,所以无论他们多么的对立,多么的矛盾他们最后也融合在了日本的社会之中。

  现在日本战后文学基本讲差不多了,然后可以讲一下无赖派的其他两位作家,或者是以中岛敦为主的文豪野犬中出现了作家,要么讲一下以村上春树为主的第二代日本作家,或者是将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的近代日本作家,如果想看哪个就在评论区说出来!


上一篇:易宝支付官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