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有外星人存在,那么会不会攻击地球?
恒星演化和行星的形成
生命[2]只能出现在能发出光和热的恒星周围的行星上,但并非所有恒星都必然带有行星。星云说认为,恒星是从自转着的原始星云收缩形成的。收缩时因角动量守恒使转动加快,又因离心力的作用星云逐渐变为扁平状。当中心温度达700万度时出现由氢转变为氦的热核反应,恒星就诞生了。盘的外围部分物质在这过程中会凝聚成几个小的天体——行星。
星云说可以合理解释许多观测事实,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另一方面,计算机理论模拟计算表明,如果星云物质在收缩过程中没有角动量转移,那结果不会形成一个中央恒星和周围一些小质量行星,而是会形成双星。在双星系统中即使形成行星,不用多久它们也会落入某颗恒星中,或者被抛入宇宙空间,不可能长期在恒星周围存在。
看来大自然给原始星云两种发展的可能:物质保持它原有角动量,演化后形成双星;或者两者在演化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分道扬镳,结果生成中央恒星以及绕它运转的行星。
生成智慧生物的漫长过程
生物的进化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之长完全可以同太阳的演化过程相比。化石的研究发现,早在35亿年前地球上就已有了一种发育得比较高级的单细胞生物,称为蓝——绿藻类。根据恒星演化理论以及对地球上古老岩石和陨星物质的分析知道,太阳和地球的形成比这种生物的出现还要早10~15亿年。太阳系形成后大约经过50亿年之久地球上才有人类。
现在设想把每50亿年按简单比例压缩成1“年”。用这样的标度1星期相当于现实生活的1亿年,1秒钟相当于160年。从宇宙大爆炸起到太阳系诞生,已经过去了大约2年时间。地球是在第3年的1月份中形成的。3、4月份出现了蓝——绿藻类这种古老单细胞生物。嗣后,生命在缓慢而不停顿地进化。9月份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有细胞核的大细胞,10月下旬可能已有了多细胞生物。到11月底植物和动物接管了大部分陆地,地球变得活跃起来。12月18日恐龙出现了,这些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仅仅在地球上称霸了一个星期。除夕晚上11时北京人问世了,子夜前10分钟尼安特人出现在除夕的晚会上。现代人只是在新年到来前的5分钟才得以露面,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开始于子夜前的30秒钟。近代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旧年的最后数秒钟内一个接一个加快出现,子夜来临前的最后一秒钟内地球上的人口便增加了两倍。
由此可见地球诞生后大部分时间一直在抚育着生命,但只有很短一部分时间生命才具有高级生物的形式。
行星上诞生生命的苛刻条件
现在我们看到了,智慧生物的诞生要求恒星必须至少能在约50亿年时间内稳定地发出光和热。恒星的寿命与质量大小密切相关。大质量恒星的热核反映只能维持几百万年,这对于生命进化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类似太阳质量的恒星才是合适的候选者,银河系内这样的恒星约有1000亿颗,除双星外单星大约是400亿颗。单星是否都有行星呢?遗憾的是我们对其他行星系统所知甚少,但是确已通过观测逐步发现一些恒星周围可能有行星存在。考虑到太阳系客观存在,甚至大行星还有自己的卫星系统,不妨乐观地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
有行星不等于有生命,更不等于有高等生物。关键在于行星到母恒星的距离必须恰到好处,远了近了都不行。由于认识水平所限我们只能讨论有同地球类似环境条件的生命形式,特别要假定必须有液态水存在。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但明确处在能有条件形成生物的所谓生态圈内的只有地球。金星和火星位于生态圈边缘,现已探明在它们的表面都没有生物。
对一颗行星来说,能具有生命存在所必须满足的全部条件实在是十分罕见的。太阳系中地球是独一无二的幸运儿。详细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
另一个限制条件是地外生命应该与地球上生命有类似的化学组成。天文观测表明,除少数例外,整个宇宙中化学元素的分布相当均匀,因而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遥远行星上也能找到构成全部有机分子所需要的材料。事实上已经在不少地方发现了许多比较复杂的有机分子。因而可以认为,生命在某个地方只要理论上说可以形成,实际上也确实会形成。于是银河系中就会有100万颗行星能有生命诞生,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
能找到外星人吗?
如果我们为100万这个大数目感到欢欣鼓舞的话,认为找到外星人不成问题,那就高兴得太早了。对于地外高级生物只有当能同他们建立联系时才有意义。就人类目前的认识来看,无线电讯号是建立这种联系的唯一可行的途径,因而必须进一步探讨有多少个行星上居住了有能力发送这种讯号的文明生物。如果他们从存在以来一直在发送这种讯号,那就应该有100万个正在进行无线电发播的行星。但事实上不要说藻类,就是人类在100多年前也还没有这种能力。另一方面,技术已遭到破坏,以及本身已遭到毁灭的生命形态也是不会这样做的。请不要忘记,差不多在能发射无线电讯号的同时,人类也研制成了大规模核武器,它们足以把地球上全部生物彻底毁灭掉。外星人会不会为失去理智的战争狂所支配而毁掉自己呢?这种可能性也许不能完全排除。
让我们又一次乐观地认为外星人有能力、有理智解决那些我们所担心的问题,并假定他们在和平繁荣的环境中生活了100万年。由于科学技术极为发达,生活充分富裕,他们必然会想到、也完全有能力耗费巨资来从事有重大意义的开创性研究,其中包括试图同外部世界同类建立联系。他们在100万年内不停顿地向外界发送强有力的无线电讯号。这么一来在上述100万颗行星中,就有一小部分正在发播这种讯号,这部分所占的比例是100万年除以40亿年,即0.025%。这意味着目前正在发送讯号的只有250颗。如果它们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则相邻两颗之间的距离约为4600光年。人类发出的讯号要经过4600年才能送到离我们最近的外星人那儿。如果他们收到了并随即发出回答,那要收到他们的回音我们还得再耐心地等上4600年!奥兹玛计划的联系对象离开我们只有十几光年,这样做实在没有多大意义。要使计划变得有实际意义,必须监听4600光年范围内每一颗类似太阳的单星是否在发出有含义的讯号。
要是更实际一点是,想想人类有历史记载的只有4000年。如果外星人只是在4000年长的时间内有能力进行无线电发播,那么今天在向外界播发讯号的就只有一颗行星!于是,整个银河系中除地球外充其量也就再有一种文明生物在发送讯号,我们用射电望远镜在银河系内留心倾听这种讯号的种种努力就完全是徒劳无功之举的!
读者也许会为这一结论深感失望。那么实际情况同这里所估计的会有多大差异?上面的讨论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每颗单星周围都有行星吗?生命是否只能在地球这样的环境下诞生?还有,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一种智慧生物到底能生存多久,他们能一直生存下去吗?这些问题恐怕在相当长时间内还无法作出明确的回答。然而原始人又何尝想到今天的大型客机、彩色电视、快速电子计算机和登月飞行呢?只要人类能在和平繁荣的环境中一直生活下去,科学的发展会逐步回答这些问题。不过就目前来看,外星人即使存在,我们也暂时无法同他们进行有效的联系。因而,把不明飞行物同天外来客的宇宙飞船联系在一起恐怕是不可信的。
外星人为什么不露面
我们现在终于知道:地球上之所以还没有外星人,是因为他们在有可能到达地球之前,就被伽马射线杀死了。
伊利诺伊州费米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詹姆斯·安妮斯博士说,外星人尚未到达地球的原因是,只是直到最近,我们的银河系才为生活于太空中的生命提供了繁荣发展的机会。
安妮斯说,直到几亿年以前,我们的银河系还经常受到伽马射线爆发的辐射:死恒星碰撞和黑洞都释放出大量致命射线。只是到了现在,这些碰撞才变得稀少起来,外星生命才有可能出现,并从自己居住的行星旅行到相当遥远的地方。
安妮斯希望,他在英国《新科学家》周刊上提出的理论,将能够解决有关外星生命是否存在的最著名的争论之一——费米悖论。这个悖论是根据印度裔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命名的。据说费米在50年代提出了这个悖论,其要点是:如果外星人确实存在,他们在什么地方呢?
这个问题之所以具有说服力,是因为它是基于我们银河系的两个事实:一是银河系非常古老,已有约100亿年的年龄;一是银河系的直径只有大约10万光年。所以,即使外星人只能以光速的千分之一在太空旅行,他们也只需1亿年左右的时间就可横穿宇宙——这个时间远远短于宇宙的年龄。所以,外星人究竟在哪里呢?
费米显然把这个理由当成了根本不存在外星人的证据。如今安妮斯则声称,他发现费米的这个推论存在一个漏洞:外星人很可能存在,但只是直到最近伽马射线的爆发周期才越来越长,从而为外星人提供足够的时间间隙作星际旅行。
地球上曾经发生过的3起超自然大爆炸,为什么会发生大爆炸?
应该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大爆炸。根据人类预测的大爆炸的众多场景之一,2012年将是玛雅人预测的“世界末日”。一旦太阳经历了五个周期,地球将被毁灭。第五个太阳时代始于公元前3113年,在玛雅人5125年的周期后,于2012年12月22日结束。事实上,玛雅人的预测场景仍然有一些科学依据,至少表明太阳活动对人类有影响。奥陶纪,地质时代的名称,持续了6500万年。奥陶纪也分为三个时期:早、中、晚。奥陶纪是历史上上海入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在板块内部的台地区域,海水分布广泛,显示出沿海浅海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在板块边缘活跃的地槽区,是一个较深的水环境,形成厚度较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泥盆纪,地质时代名称,持续约5000万年。泥盆纪分为早、中、晚三个时代,地层也相应地分为下、中、上三个时代。早古生代泥盆纪古地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现在陆地面积的扩大、陆地地层的发展和生物世界的巨大变化。陆生植物和鱼形动物空前发展,两栖动物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的组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白垩纪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时期,始于公元前1.45亿年,止于公元前6500万年,其间经过了7000万年。在白垩纪,无机和有机世界都经历了重要的变化。位于侏罗纪以下和新生代以上。白垩纪是地球表面最沉入中生代的时期。在此期间,白垩纪广泛沉积在北半球。1822年,比利时学者奥马尔·利达鲁瓦将其命名为白垩纪。
霍金说,宇宙的一切都来自大爆炸,那么大爆炸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现在知道,宇宙来自于138.2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这个结论是科学家们根据现有的宇宙膨胀的结果,推演出来的一个猜想,现在所有的科学观测都支持这个假说,大爆炸没有任何一个例外可以推翻它,从而成为关于宇宙来源的主流观点。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分析了从河外星系收到的光的光谱特征,发现大部分光谱向红端移动。根据光谱多普勒效应,当光源离观察者较远时,观察到的光的频率会增加,从而有向光谱红端长波长移动的趋势;反之,当光源离观察者较近时,光谱有向蓝端短波长移动的趋势,这在物理学上分别被称为红移和蓝移现象。哈勃的观测结果显示,银河系外的大部分恒星都在远离地球,只有少数恒星显示出对地球的相对运动。无限小意味着普朗克尺度被打破,其中包含的物质也必须突破现有基本粒子的限制。高质量的无限意味着对应于无限的能量和无限的空间曲率,无限高的能量奠定了现有宇宙中所有物质所包含的所有形式的能量,无限的空间曲率表示其巨大的引力将所有空间变成一个点,在这个点上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之外的东西,没有维度的概念;无限高的温度是无限高能量的直接反映。在无限高的引力和无限高的能量的共同作用下,奇点所包含的物质总是处于无限 "压抑 "的状态。在目前的大爆炸理论中,宇宙中现有的四种基本力在大爆炸之前都没有分离,这是一种统一的力,我们姑且称之为 "超力"。奇点的存在,没有空间,整个世界是零维的,而在零维的世界上存在着量子波动现象,所以存在着极小概率的正奇点不对称现象,我们的宇宙可能由于奇点被分离而逐渐,促进了分离现象的直接驱动力,有科学家说在宇宙的四种基本力之外还有另一种力。
霍金:“宇宙大爆炸”前先“生活大爆炸”
根据BBC报道,经家人证实,霍金于今日遗憾去世,享年76岁。百度百科也及时的将霍金的介绍更改为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
刚开始看到新闻时着实震惊,在大家的印象中,霍金一直都是那个坐在轮椅上,有两只能活动的手指在电脑上打字与人交流。 从他21岁到76岁这50多年皆是如此,别人病了、老了只能躺着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但霍金却不明显。大家一提起他,脑海里呈现的印象就是那个坐在轮椅不太能动弹却思想异常强大的人,似乎入神一般不老不死的存在,但今天霍金离开了。
正如《人民日报》对其评价为:博学而又有趣的人。
霍金是物理界的标杆性人物,看过生活大爆炸的人都知道,傲娇的谢尔顿瞧不上很多人,但是对霍金那绝对是当第一偶像来崇拜,从小如此。小时候万圣节,别人扮演各种吓人鬼怪讨糖吃,而他却扮演史蒂芬·霍金(而到如今只怕不再是个笑点了)。
有次他听说朋友霍华德有机会和霍金接触,一向傲慢的谢尔顿竟低下头向平时老嘲笑没有博士学位的霍华德乞求,让霍华德转交论文给霍金,霍华德决定抓住了机会决定小小惩罚傲慢的谢尔顿。
霍华德用不同的语言表示拒绝、让谢尔顿擦可能沾染尿渍的皮带扣、带霍华德那大嗓门过度胖的母亲逛街....种种谢尔顿就差没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但为了把论文给霍金,依然像小小狗一样摇头晃尾的任由霍华德摆布。
不过好在霍华德也只是跟他开玩笑,早已三天前悄悄把论文交给霍金,并且告知谢尔顿霍金要见他。谢尔顿和霍金的见面场景如下:
(谢尔顿西装革履战战兢兢的站在霍金旁边)
这是霍金客串“生活大爆炸”中的一集,虽然他只真正出现过几分钟,但是那一整集都是围绕着这个人物展开的,甚至贯穿整个“生活大爆炸”十几季,谁让主角谢尔顿是个霍金粉呢。
谢尔顿这个大家拿他束手无策的人在霍金面前就像做错事的小孩却又不得不心悦诚服。博学而傲娇,傲娇而又有趣,这个评价可能比身残志坚之类的来形容霍金更加贴切吧。
再见,那些滴滴的电音;走好,那个有趣的教授。
(谢尔顿听到这个消息,估计唱“soft kitty”都哄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