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郑和下西洋的呢?
郑和下西洋是一次伟大的航行,也是封建王朝航海史上的壮举。有人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彰显大明国力强盛,永乐皇帝想要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也有民间传言,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明朝由朱元璋创立,经过他和朱棣励精图治,使得大明王朝正式建立,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皇帝都有显摆心理,自己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仅仅是本国人知道,不足以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如果能够向全世界的人展示,那才能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郑和下西洋,并不是单纯的炫耀,有着下面这两个重要意义存在。一、展示了强大的国力大明时期造船技术,已经相当发达,能够造出来巨大的战船,还能够配备攻击力强大的火器。郑和下西洋航行,携带了很多明朝所产物品,以及士兵,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途所到之处,经历了30多个国家,向他们展示了明朝强盛的国力。也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技术,用物品换回了自己需要,或者新鲜的事物。二、加强了与全世界沟通交流下西洋的旅途,也可以说是最早的外交之旅。使得沿海岸的很多国家,都了解到了来自东方的神秘大国。见证到了大国的风采和魅力,开启了文化交流之旅。郑和出行期间,也曾有过战争出现。沿海海盗想要对官船下手,最后反倒失手被擒。郑和一行人帮助东南亚国家,解决了一直存在的匪患,将匪首擒拿到明朝处置。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拉开了环球航行序幕;我们国家的航海,比西方国家早了很多年。而且我们带去的文化,选择等价交换,并没有掠夺当地资源,奴役当地人民打算。这一点比西方国家,已经优越了太多。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有哪些?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有以下这些:正面的影响:1.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2.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也留下了介绍沿岸国家、地区情况的地理著作以及航海图。3.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以及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传播。在伊斯兰教的输入方面,郑和船队的分船队曾经到达天方国,带回了该国大清真寺的写真画本, 加强了中国和伊斯兰教文化区的联系。4.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5.郑和七下西洋,完全打通了由中国往南洋各国的海上交通,在海外建立起中国的威望,为华侨开发南洋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生活水平,对南洋各国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负面的影响: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但成本太大了。是导致明朝后期国力衰弱的直接原因。扩展资料:航海的参与者中,马欢留有《瀛涯胜览》,费信有《星槎胜览》 ,巩珍有《西洋番国志》,介绍下西洋途径诸国的情况。在地理认识上,郑和下西洋后,“西洋”一词的含义更为扩大,有了泛指海外诸国、外国之意。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孙中山: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
请简述一下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内容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终止的原因明初时海外威胁受到重视,故有郑和下西洋之事。然而,或许郑和过于成功了,“他的海军满载荣誉胜利归来,并确认帝国没有来自海上的威胁”,因此“郑和与他的随从也可以说失去了继续远航的意义”(“永乐年间中国的海上世界”,《王赓武自选集》)。由于不再担心来自海上的威胁,明朝帝国的安全战略便转向北方。也有学者认为,是顽固的封建思想以及农业帝国的土地观念战胜了海洋观念,导致下西洋的终止。
简述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及其意义。
郑和从1405年至1433年,奉命七下西洋,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处到达了红海的海口和非洲东岸,并且越过了赤道。意义:第一,郑和七下西洋,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气,这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成就。第二,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发展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亚非各国多遣使来中国建交及进行贸易;中国人到南洋去的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商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对南洋的开发起了巨大作用。第三,郑和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丰富了中国人的海外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