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

时间:2024-10-25 01:17:19编辑:流行君

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

问题一:请仔细阅读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2)t 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 (1)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时,表示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p点所表示的意义为:t 2 ℃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物质的溶解度,t 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B>C>A.(3)由溶解度曲线图,对比A、B、C三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可以知道t 2 ℃时三种物质A、B的溶解度相等,而C的溶解度最小,从t 2 ℃降温到t 1 ℃,A的溶解度变化较大,所以A析出的较多,而B的溶解度降低,所以B不会析出溶质.故答案为:(1).t 2 ℃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2)B>C>A;(3)A;B.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什么?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基本信息同一种物系,在相同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随着该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压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平衡分压下,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相同的温度和同一分压下,不同的气体,在同一种溶剂中的平衡组成差别很大。用二维坐标绘成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平衡状态时的气、液组成,说明要使一种气体在溶液里达到某一浓度,液面上方必须维持该气体一定的平衡分压。在一定的温度下,气体在溶液里达到某一组成,被溶解的气体都呈现一定的分压。从这一点看,可视为有三种气体,易溶的气体、中等可溶的气体、微溶的气体。

硫酸钠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在温度小于32.4℃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温度大于32.4℃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硫酸钠的溶解度因温度产生的变化与它的存在形式有关,32.4℃是硫酸钠的存在形式变化的临界点。

硫酸钠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2.4℃左右时,硫酸钠的存在形式不同。在32.4℃以下,与饱和溶液呈平衡的固体是含结晶水的硫酸钠Na2SO4·10H2O,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在32.4℃以上,与饱和溶液呈平衡的固体是无水硫酸钠Na2SO4,随温度上升而溶解度减小。

硫酸钠的介绍
硫酸钠无色透明,有时带浅黄或绿色,易溶于水。白色、无臭、有苦味的结晶或粉末,
有吸湿性。外形为无色、透明、大的结晶或颗粒性小结晶。硫酸钠是含氧酸的强酸强碱盐。


硫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分子式: Na2SO3·7H2O
CAS号:7757-83-7

性质:无色单斜晶体。密度1.561。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反应;难溶于乙醇。在空气中风化并氧化为硫酸钠。在150%时失去结晶水。再热则熔化为硫化钠与硫酸钠的混合物。无水物的密度2.633。比水合物氧化缓慢得多,在干燥空气中无变化。

看亚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当温度大于33.4 ℃时,溶解度最高约为28%,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温度下降,溶解度增大。
在25摄氏度下达到20克/100克水还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温度降低后有晶体析出是很正常的事情,冬天的冰醋酸都是整瓶结成一块的,稍微温度升高后就全部溶解。鉴于此溶液中可以少加乙二醇以保证盐的溶解度。对苯二酚含量只有4%左右,如果没有有机助溶剂存在,它在水中的溶解性也是应该可以保证的。
嘿嘿。鲁叔。


上一篇:四川妹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