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道教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一、道家和道教的根本旨趣不同。道家与道教旨趣的不同集中体现在生死观上。老子虽强调爱身长生,但他所说的长生,本意是长寿,不是永生,《庄子》以生死为气之聚散,乃自然之道,生不足喜,死不足悲,顺之而已。总之,道家淡漠于生死。道教不然,它把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作为最核心的信仰,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一目标,相信经过炼养,人可以在活着的时候就脱胎换骨,从生理上超凡入仙,永享仙寿。道家的生死观是;顺乎自然,付之命运;道教的生死观是;反乎自然,自作主张。二、道家与道教对鬼神的态度不同。道家高唱天道自然无为,否认有主宰人间的神灵存在。老庄之学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保持了无神论的传统。道教扭转了道家的上述倾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回到了宗教,崇拜神灵和仙人。道教由于将世界二重化和崇拜神仙而具有了真正的宗教性,成为一种宗教体系。道家则始终是非宗教的学术派别。老子、庄子,作为古哲人看待便是道家;作为仙真看待便是道教。《老子》、《庄子》、《列子》、《淮南子》等书,作为古代哲学著作去研究和继承发扬便是道家,作为神谕丹书去领悟和信仰便是道教,其间的差别,并不难分辨。道家与道教的联系道家是道教的重要思想来源。道教推崇的道,取之于老学宇宙本源之道。道教以老子为教主和尊神,以《老子》为诸道经之首,从中敷演出炼养的理论。道教又神化庄子,将《庄子》以及《列子》、《文子》、《阴符经》等道家著作诠解为道教经典,在糅合改造道家思想基础上又造作大量道书,使道教具备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石。道教更直接继承了汉代道家和黄老崇拜的传统,由黄老道中孕育而生。道家与道教的信仰信,诚也,仰,举也,信仰就是真心诚意地相信一件事物并实践它、推广它。二者相信这世间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那便是清净无为的大道。这个大道是道士们和学者们研究的对象,并且将之作为工作、生活的依据。人们可以通过平日里的修炼得成大道,与道融合。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一、形成年代、传承谱系不同。道家是由老子、庄子开创的哲学思想体系,形成于春秋末年,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庄子、杨朱、尹文、列子等,汉代有曹参、窦太后、刘安、严君平等。道教是由张道陵在东汉末年所创,初始为五斗米教,代表人物有张角、张道陵、张鲁‘、葛洪、陶弘景、王重阳、成玄英等。道家和道教的代表人物相互之间是不可替代的,在道教形成之前,道家已经出现相当长的时间,人才辈出,流派纷呈,先秦和汉初道家发展达到高峰,为日后道教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二、内容、性质不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道家仅仅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其思想流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狭义的讲就是“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而作为一种思想文化流派,它却以现实的智慧之光照耀人间,教化众人。而道教则不同了,道教作为一个宗教团体,它不仅仅具备了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同时也有严密的制度和宗教活动内容,其包含知识十分庞大,除去鬼神思想、占卜巫蛊、神仙方术等,还有易经、养生、药学和各种斋醮科仪,这些都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和传承下来的古人智慧,其形成之规模,内容之广阔,已经超越了世界上任何一门宗教。道家和道教的联系:在对世界的认识和自身追求等的理论建设上,这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基本上可以等同而论,所以,与其说道教是老、庄的便宜徒弟,倒不如说道教充分利用和发挥了老、庄哲学,使这门空灵的学问影响越来越深远,也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现在的道家和道教已经融为一体,且密不可分。不论是道家,还是道教,它所推崇的”道“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追求大道的人们,都是道广布福德之下的善信,不论是把它当做一门哲学一样去研究,还是当成一个宗教一样去信仰,它都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是唯一,也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