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是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层次之间接口的集合。它为网络硬件、软件、协议、存取控制和拓扑提供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物理层(PhysicalLayer):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2、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3、网络层(Network layer):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报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处理信息的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它为上层提供端到端(最终用户到最终用户)的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所谓透明的传输是指在通信过程中传输层对上层屏蔽了通信传输系统的具体细节。5、会话层(Session layer):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这一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将欲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于 OSI 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例如图像格式的显示,就是由位于表示层的协议来支持。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 Telnet、FTP、HTTP、SNMP 等。“网络体系结构”的相关概念:1、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2、语法(syntax):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3、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4、定时(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网络体系结构
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有哪些
OSI七层模型、TCP/IP四层模型、五层体系结构一、OSI七层模型OSI七层协议模型主要是:应用层(Application)、表示层(Presentation)、会话层(Session)、传输层(Transport)、网络层(Network)、数据链路层(DataLink)、物理层(Physical)。二、TCP/IP四层模型TCP/IP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从实质上讲,只有上边三层,网络接口层没有什么具体的内容。三、五层体系结构五层体系结构包括: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五层协议只是OSI和TCP/IP的综合,实际应用还是TCP/IP的四层结构。为了方便可以把下两层称为网络接口层。扩展资料: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是美国IBM公司于1974年提出的,它取名为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凡是遵循SNA的设备就称为SNA设备。这些SNA设备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互连。此后,很多公司也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这些体系结构大同小异,都采用了层次技术。
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研究如果仅仅停留在非形式化的框图阶段,已经难以适应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为支持基于体系结构的开发,需要有形式化建模符号、体系结构说明的分析与开发工具从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现状来看,在这一领域近来已经有不少进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University)的RobertJ.A11en于l997年提出的Wright系统Wright是-种结构描述语言,该语言基于一种形式化的、抽象的系统模型,为描述和分析软件体系结构和结构化方法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工具Wright主要侧重于描述系统的软件构件和连接的结构、配置和方法它使用显式的、独立的连接模型来作为交互的方式,这使得该系统可以用逻辑谓词符号系统,而不依赖特定的系统实例来描述系统的抽象行为该系统还可以通过一组静态检查来判断系统结构规格说明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从这些特性的分析来说,Wright系统的确适用于对大型系统的描述和分析
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是具有一定形式的结构化元素,即构件的 *** ,包括处理构件、数据构件和连接构件。处理构件负责对数据进行加工,数据构件是被加工的信息,连接构件把体系结构的不同部分组合连接起来。这一定义注重区分处理构件、数据构件和连接构件,这一方法在其他的定义和方法中基本上得到保持。
1997年,Bass,Ctements和Kazman在《使用软件体系结构》一书中给出如下的定义:一个程序或计算机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包括一个或一组软件构件、软件构件的外部的可见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其中,"软件外部的可见特性"是指软件构件提供的服务、性能、特性、错误处理、共享资源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