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恩师都是谁?
一、公认周侗(正史记周同,约1040-1119年)为岳飞的启蒙恩师。首先,在历史上,对于岳飞的师傅缺乏详细的记载。一般来说,公认周侗(正史记周同,约1040-1119年)为岳飞的启蒙恩师。周侗是华州潼关人,也即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在北宋末年,周侗这位武术大师非常出名,因为出生于今陕西一带,所以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可以说名头非常响亮。那么,可能有人要问了,岳飞出生于今河南省汤阴县,周侗是陕西人,那么这两个人是如何结识的呢?对此,据说是因为周侗年老后在刘光世幕府做过一段幕宾,刘光世军驻河南。二、周侗破例收岳飞为徒弟,将自己的平身所学传授给岳飞根据史料记载,刘光世也是抗金名将,和岳飞一样位列“中兴四将”之一。宋徽宗时,刘光世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而周侗年作为刘光世的幕僚,正好来到了今河南省汤阴县一带。对于晚年的周侗,已经不收徒弟了,但是,因为见到岳飞家境贫困,仍在岳母的教导下,在沙画上学写字,颇为感动,所以就破例收岳飞为徒弟,将自己的平身所学传授给岳飞,包括排兵布阵之法。三、岳飞16岁左右的时候,周同病故,岳飞又拜陈广为师岳飞少年时期,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在成为周侗的徒弟后,岳飞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到了公元1119年,也即岳飞16岁左右的时候,周同病故。在师傅病逝后,岳飞在在其幕旁搭了一个窝棚并自冬季起守灵至第二年三月,而且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在此之后,岳飞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因为自己本来就天生神力,加上名师指导,其武艺可谓“一县无敌”。四、在明清时期的评书中,称周侗为《水浒传》第一高手最后,史书上对于周侗的记载不多,也即仅记录其收岳鹏举为土徒弟等事迹,周侗的演义形象大部分是经过民间艺术加工的。在明清时期的评书中,称周侗为《水浒传》第一高手,并且收玉麒麟卢俊义、豹子头林冲、史文恭等人为徒弟。不过,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至于周侗先后收卢俊义、林冲、史文恭为徒的事情还有待研究,学术界对此也有争论,也即缺乏确凿的史料来佐证。
岳飞的师傅是谁,他一共收过几位徒弟?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存在着很多神秘的人物,关于他们的记载只有寥寥数笔,但他们所流传下来的故事,却至今影响着我们。其中最富有神秘色彩的莫过于鬼谷子,他被誉为是千古奇人,创建鬼谷门派,传说苏秦,张仪,孙膑,商鞅,吕不韦等人都是他的徒弟。数千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称他是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可以说他凭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也是这么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武林高手,他身处宋朝,教导出来的四位徒弟,也改变着整个大宋王朝的历史。这个人就是周侗,陕西潼关人,北宋末年的武术大师,人称“陕西大侠铁壁膀周侗”,根据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记载,周侗师承少林大师谭正芳,学习少林功夫和军事谋略,成为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全才。出师之后,周侗投身军营,凭借着自己高强的武艺和谋略,他被提拔为禁军教头,并且夺得了天地人中的最高级,天字级别。稍稍年长之后,周侗越发开始对北宋王朝开始感到不满,于是他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无数当中,创新了许多武林招式,开创了鹰爪翻子门,关中红拳。除了在武术上的造诣,周侗一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教出了四位改变大宋王朝历史的徒弟,其中最为知名的莫过于他的关门弟子岳飞。据说,周侗年老后辞官,首要在刘世光幕府中待过一段时间,再次期间认识了岳飞,并收他为自己的关门弟子。周侗教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都教给了岳飞,传说岳飞受周侗“翻子拳”以及“关中红拳”真传,并加以发展,开创鹰爪翻子门。除了岳飞,周侗的其它三位弟子我们也都非常熟悉,在担任八十万禁军教头时,周侗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玉麒麟卢俊义,一个是豹子头林冲。卢俊义在周侗这里学的了一身好武艺,后来投靠梁山立下赫赫战功,而林冲除了习的一身好武艺之外,还继承而来周侗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职务。第三位徒弟则是史文恭,但因为心术不正后来被周侗给清理出师门。而在历史上还相传,武松是周侗的不记名弟子,武松的鸳鸯腿便是周侗所传授。作为一代武术大师,周侗最后染疾,在床上经受了七天的折磨后病逝。
岳飞的师父是谁
是周侗。周侗zhou tong(正史记周同,约1040-1119年)字光祖,华州潼关人,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北宋末年之武术大师,以善于箭术闻名。南宋名将岳飞之师,明清评书人称其为姜维的后代。在评书中,周侗因为主张抗辽抗金,在政治上不得意,因此专心武学,确立了官派正规武术的若干套路,如五步十三枪戳脚,发展出自少林的翻子拳,以及棍法等。他悉心传授武功,在御拳馆期间正式收徒二人,一个是玉麒麟卢俊义,一个是豹子头林冲,卢俊义广有田产,不作官,林冲担任宋军中的八十万禁军中的一个教头。第三个徒弟是曾头市的史文恭,民间传说武松的玉环步和鸳鸯腿也是周侗所交授,最后收的闭门徒弟就是岳飞。扩展资料周侗并没有在水浒传中出现过,但是水浒中有几个绝对主角都和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卢俊义、比如林冲、史文恭、甚至武松等,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周侗的徒弟,他们的一身武功大多数都是周侗教出来的。首先必须要说明的是,在历史上确实有周侗这个人,而且确实是一个武功高手,素有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之称,而且在岳飞传中也明确记载过,岳飞学射于周侗,尽其术,能左右射。事实上,周侗的武功源于少林,是北派少林谭正芳最小的弟子,他是得到了少林武功的真传,由于武功出色,加上因缘际会认识了包拯,从而进入军中,担任教头。也正是因为周侗也曾在军中任职,所以他得以教出了很多知名的徒弟,当然,从这点不难看出,周侗确实是一个武术大家,而且在江湖上极具威名,就连著名爱国将领岳飞都曾拜他为师,学习武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侗
岳飞的师傅是谁?
周侗(约1040年—1119年),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一位武术大师,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在《说岳全传》中说他是南宋将领岳飞的武术师傅。在他收岳飞之前,还有几个徒弟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大徒弟是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玉麒麟”卢俊义、二徒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从前周侗的职务,传给了林冲)、三徒弟是射死晁盖的曾头市教头史文恭,另外还有说法说“行者”武松是周侗的不记名弟子。
历史和传说
1345年,元朝丞相脱脱(1314年—1355年)完成496卷的《宋史》。其中的第365卷为《岳飞传》,由岳飞的孙子岳柯(1183年—1240年之后)所著,提到:“射与周侗,尽其术,能左右射。侗死,溯望设祭于其冢。”
而关于周侗的更多的事迹,如他也是卢俊义、林冲、史文恭的师傅的说法来自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钱彩所著的《说岳全传》,《水浒传》中根本没有提及。武松是他的徒弟的说法来自扬州评话《武十回》。
传说中他的二师弟是《水浒传》中祝家庄的教师栾廷玉,小师弟是梁山好汉病尉迟孙立。还说他年轻时得到包拯的赏识提拔,进入军中为军官,后担任京师御拳馆教师,和名将宗泽交好。卢俊义、林冲便是这一时期的徒弟。武松打虎之后县令派他送虎骨入京,武松得以结识周侗受其点拨。老年辞官,在驻河南汤阴县的刘光世幕府做过一段幕宾,得以收岳飞为徒。
现代武侠小说《铁臂金刀周侗传》中说,周侗是陕西独角村人,有一妻一子。妻子早亡,儿子周云清随卢俊义征辽时战死。《说岳全传》中说周侗收岳飞为养子,但《岳飞传》中未提及此事。
武术成就
周侗是武学大宗师,师承少林派武师谭正芳,精通多门武功,尤其对枪法,人称“枪神”。据说至今还流传有“周侗拳”,和奉岳飞为祖师的形意拳相似。
根据裴锡荣、李英昂所著《河南正宗形意拳》,戴龙邦大师“于乾隆十五年为‘六合拳’作序云:‘岳飞当童子时,受业于周侗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
当代文化
影视:周侗在很多关于岳飞的影视作品中以岳飞师傅的形象出现。
小说:汪运衡、筱云龙著有武侠小说《铁臂金刀周侗传》,是一本销量数万的非畅销小说。
和岳飞同为抗金名将的种师道,为什么名气远远不如岳飞?
北宋末年到南宋时期涌现出了很多的抗金名将,但在众多的抗金名将中一直被世人铭记的当属家喻户晓的岳飞了,但是有一位抗金名将比岳飞出名的更早,但是后世知道他的人却不多,他就是抗金名将种师道。骁勇善战且素有谋略,终成抗金名将种师道(1051~1126)出生于河南洛阳,其曾祖父是大儒种放从,其祖父是名将种世衡。种师道集二人优点于一身,不仅骁勇善战而且素有谋略。一次,种师道被派遣修筑军事防御工程席苇城,在还未完工之时,遭遇西夏人来侵犯。种师道临危不乱,镇定指挥。他先假装要和敌军决一死战,但是却偷偷安排一队人马从小路出席苇城,让他们再从城外回来假装援军,以便吸引敌人注意力,趁敌人注意力在援军身上之时,他又派遣一队人马绕到敌人后方,然后种师道开始与敌后人马一同对敌军发动猛烈地进攻,最终大败敌军。西夏地图在抵御西夏的过程中,种师道展现出了自己骁勇善战且素有谋略的军事才能,宋徽宗看到了他的实力。于是在宋徽宗宣和八年(公元1126年),金兵突然袭宋,并迅速包围了北宋都城开封之时,宋徽宗仓皇逃命时便想起了种师道,于是他急召师道入京。当时的种师道虽然已经是75岁高龄了,但他依然身强体壮,不辞辛劳,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到了京城。因为种师道兵力不足,同僚都建议他带兵驻扎在。但是种师道力排众议,决定正面迎敌,并沿途散发传单说自己是携带百万大兵而来,竟然真的吓退了金兵,一时间金兵后退且不敢轻举妄动。种师道之所以决定正面迎敌,是因为他对战况有清晰的认识,他知道若驻扎汜水定会把兵力不足的情况暴露给敌人,敌人必定乘胜追击。但是正面迎敌并大肆宣传,会让敌方非常忌惮,毕竟不仅能震慑到敌军也能鼓舞京城人心。种师道可以说种师道真的是把"兵不厌诈"的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当然敌军之所以会非常忌惮也和种师道的名声分不开。而且种师道的行为可以说是力挽狂澜,救北宋于危难之际,若是采用那些幕僚的建议,北宋的臣子怕早已都成为了金兵刀下亡魂亦或脚下臣子了吧,可以说种师道在关键时刻为北宋政权续了命。三个原因致其被世人遗忘后人有诗评价他说:"知兵有谋却敌虏,宋代名将种师道",可以说是对他最好的描述了。当种师道在抗击金兵的时候,岳飞才开始崭露头角。种师道不仅屡次依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北宋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被称为"抗金名将",而且还比岳飞成名早了很多年,可是为什么他却被世人遗忘了呢?金地图其实建功立业的名将基本都是会被载入史册的,但是不会所有人都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能否一直被世人所铭记也不完全是由当事人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外在的一些客观因素与和内在的一些原因共同造成的。而我认为种师道被世人遗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种师道与岳飞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二是种师道所立军功较少,三是种师道的个人经历相对来说比较平淡。所处时代使其与人民没有直接且密切的联系种师道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他会被世人遗忘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种师道世人就是万千民众所组成的,若是与人民的联系不密切,又如何会被世人所知晓呢?种师道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没有机会与人民有直接且密切的联系。首先岳飞所处的南宋一直长期处于金、元等外族的严重威胁下,不断地有外族的入侵使南宋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人民极其需要可以给他们安全感、信心和帮助的民族英雄,而岳飞就是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出现的。然而种师道身处北宋末年,而北宋当时已经与其最大的对手辽国订立了澶渊之盟,国内局势基本稳定。只是偶有外族入侵,基本属于比较正常的战事,种师道的名气更多地被北宋官员以及敌国官员所熟知,人民对他的战功并不会很关心,也不会很清楚,更不会口耳相传。岳飞雕像而在南宋举国危难之际,不仅有很多出名的将领,就连有才的平民也开始自主组成抗外族侵扰的组织。南宋时期的岳飞不仅是人民所需要的英雄,更是常有机会与人民一同奋战。人民自然对他的为人和事迹都非常地了解,关于岳飞的事也很自然地在民众之间流传。但是种师道不仅没有成为人民英雄的机会,更没有与人民并肩作战的机会。种师道所立军功较少,基本以被动抵抗外族入侵种师道会被世人所遗忘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他所立的军功较少。岳飞之所以会被世人所铭记和他所立下的军功之多是密不可分的,岳飞一生中参加或指挥过的战争有100余次,还曾通过战争多次收复失地,而种师道的一生中基本没有主动发起过战争,基本都是被动的抵抗外族入侵。岳飞画像但是种师道所立军功很少其实不仅与他的官职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还与北宋皇帝常听信奸臣之言的状况也有一定的关系。从种师道所经历的官职来看,他的第一个职位是熙州的推官,工作就是专门处理一些案子,而他在这个岗位上至少待了2年。而后他又担任通判,工作职责依然还是处理案子。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儿子是谁?
亲生儿子。
岳飞(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将,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出身农民家庭,生活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
面对金兵的疯狂入侵,岳飞满怀救国激情,曾先后四次从军抗金。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和六年(1136年)岳飞再次北伐,并与太行山义军取得联系,收复了江南和黄淮大片土地;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挥师北伐,向金兵所在地大本营东京(今河南开封)挥师挺进,取得了著名的郾城和朱仙镇大捷。正当岳家军浴血奋战取得节节胜利之时,主张卖国的皇帝和奸臣秦桧却在一日内连下班师回营的十二道金牌,结果岳飞无奈只好从命。他叹息道: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接着秦桧串通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于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将岳飞杀害,时年39岁。
民族英雄岳飞,壮志未酬,但浩气长存。他那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贞热忱、反抗民族压迫的意志,精忠报国的决心,以及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一直受到炎黄子孙的崇敬和爱戴。
朱仙镇岳飞庙
岳云(1119-1142)字应祥,岳飞之子,云十二岁从张宪军,慷慨忠勇,颇有父风,飞各次征伐,未尝不与。每战手握两铁椎,重80斤。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随州时,云先诸军登城,攻下随州,为军中勇将,颖川大战,冲锋陷阵,体被百余创,甲裳皆赤,后被秦桧、张俊诬陷,与父同时被害,死时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