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古诗

时间:2024-10-21 10:42:21编辑:流行君

长相思 - 白居易

杂曲歌辞·长相思


唐 · 白居易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喜欢白居易的诗,为什么喜欢白居易的诗,就如同你们喜欢李宗盛, 一个如此懂女人心的李宗盛,李宗盛把爱情里面的喜怒哀乐都用音符演绎出来,白居易把女子想说却无处诉说的爱恨情仇都用诗词歌颂出来, 不一样的演绎方式,却一样的懂女人心。大部分女子都希望能遇到良人,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喜欢白居易的才华, 不喜欢白居易为人, 为什么呢?那是了解他和关盼盼故事后,没法再喜欢白居易了。谁是关盼盼呢?



关盼盼是一个唐朝的女子,她是徐州的乐妓。唐代是入歌之诗盛行的年代,就是那些诗写出来,就会放在教坊里,让那些乐妓去传唱。所以懂得诗词歌赋的乐妓就特别的多,这就让很多的文人非常倾倒。

乐妓的情绪、感情和一般的良家女子相比,是非常不一样的,因为她们见惯了大场面,她们在文人墨客堆里混久了,不会作诗,也要吟上几句。

况且很多乐妓由于要讨生活,所以要接受很多才艺的训练,从小就要诗书歌舞什么都会,又有很多丰富的情感体验。

相比之下,良家女子的精神生活就会受到很多的约束,显得非常的拘谨,反而是这些乐妓,她们经历过冷暖兴衰,大起大落,又是风月场上的人,情感就更加有深度,也有感染力,就是能够说话说到你的心坎里,能够撩拨你,能够让你欲罢不能。

关盼盼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乐妓,她和白居易一直有一唱一和,用诗作来往来,为什么呢?

因为关盼盼有一个很喜欢她的人,是尚书张建封,关盼盼就是这位尚书家里的歌妓,因为她自己擅长歌舞,而且风姿优雅,所以张建封非常宠爱她。

白居易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他到处游历,名气又很大,到处都有人爱慕他的才华,所以设宴招待他。



有一年白居易经过徐州的时候,张建封就设宴招待。喝酒喝到快要醉了的时候,张建封就特意把他的宝贝拿出来展示一下,这个宝贝是谁呢?就是关盼盼。

他把关盼盼叫出来为大家表演歌舞,白居易一看到关盼盼就惊为天人,就写了一首诗送给关盼盼,其中有两句就写了关盼盼的风姿,“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关盼盼喝了一点点酒,所以微醉的时候,那个娇美之态全都流露出来,就像是风中的一朵牡丹花,而且这个“袅”字用得非常好。

在意象中,牡丹花极其的静,可能是粉白的,而且非常的风艳。牡丹花开出来是很大的一朵,天香国色,它的茎很弱,但是花朵由于大就更加显得柔软,好像屹立在那里,微微地飘摇,在风中沉溺。

这就让我想起后来沈从文曾经有一次在散文中写道,说“你快来看看这朵花,你好好看,应当有一粒星子在花中,如闻叹息,低而分明。”就是这个女子极为优美的意象,那也可见关盼盼的动人之处。

后来张建封就病故了,他就葬回了东都洛阳。但是在彭城,就是远离洛阳的地方,有张建封的一个旧宅,这个宅院中有一栋小楼,名叫燕子楼。

关盼盼就由于怀念她和张尚书的过去的这段情谊,因为这个人待她极好,所以念旧爱而不嫁,就是她不再嫁人。

当年的乐妓毕竟要生活,大部分都是要依附一个男人,从一个手心辗转到另外一个手心。可是关盼盼就选择要住在这个燕子楼上,一住就是10多年。

后来,白居易就从一个朋友那里知道了这个消息,说关盼盼在燕子楼上深居简出,于今尚在。

白居易就看到了关盼盼独居燕子楼的时候写的一首诗,关盼盼写有《燕子楼诗三首》,她就是在讲自己独自居住在这里,往昔的恩爱、欢情全部都已经成为过去,还是有点凄苦的。

其中有一首是这样说,“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你看,这个楼上的灯半明半灭的,已经是残缺的了。天快亮的时候,有了薄薄的霜,说明什么呢?她辗转难眠啊,为什么呢?“独眠人起合欢床”,这张床明明叫合欢床,可是她独自一人躺在这里,非常的悲凉。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我的相思之情到地角天涯都不能够穷尽,这也是一个很深情的女子,在自怜,说“哎呀,我的命有点苦”。

白君易读到这个诗之后,他也非常感慨,他也写下了《燕子楼诗三首》,就与关盼盼相和,可就是这三首诗,竟然要了关盼盼的命。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这首诗很有讽刺的意味,他在说什么呢?说张建封啊,你这位老兄,当初你不惜用了那么多的黄金买来这么三四位“蛾眉”,就是乐妓。

而且你在里面挑选了如花似玉的那么几个人,费尽心力教她们歌舞才艺,让她们学成,生前她们依靠你,她们取悦你,但是你死后,却没有一个人愿意陪伴着你去殉情。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一朝身去不相随”,里面有一个典故,说的是晋代的乐妓绿珠,绿珠是什么人呢?

相传她生长在南海一个采珠人家中,就是去采珍珠的人,她的父亲非常擅长这件事儿,所以被称为“采珠王”。

绿珠自小就貌美,而且擅长跳舞,所以芳名远播。有一个大富翁叫石崇,知道了绿珠的美貌之后就非常仰慕,然后用上等珍珠三斛,将她收为家妓,这个真的是大手笔。

在唐玄宗的时候,曾经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说唐玄宗宠爱的梅妃跟杨玉环争宠,最后梅妃被冷落。

唐玄宗对于梅妃,心中还是有愧疚的,所以有一次外国的使者就送来很多的珍珠。唐玄宗就挑出了一斛上好的珍珠送给了梅妃。

你看看,也就是一斛珍珠,这也是很大手笔了,可是石崇竟然用上好珍珠三斛去收了绿珠。

第一,说明石崇非常的富,富到什么程度呢?在西晋的时候,这种权贵豪富之家都会蓄养家妓,这已经是一种风气。

很多人斗富就是要看你们家的乐妓到底都有什么藏龙卧虎的人物,荆州刺史石崇,他们家的乐妓最多。

传说石崇是富可敌国的,他们家光妓妾奴婢就有上千人,而且石崇家里头有很多外国的使者和商客送来的财物。

石崇是一个特别善于享乐的人,所以居家生活是纵情声色,非常豪奢。他经常大摆宴席,让他的那些乐妓们佩戴金玉首饰,昼夜歌舞。

虽然石崇有上千个婢女妓妾,但他最爱谁呢?绿珠。绿珠笛子吹得非常好,而且擅长跳明君舞,腰很细,非常的美丽。

石崇为了表达他的爱意,就在京都洛阳的东郊,专门为绿珠修建了一个园馆,叫金谷园。现在还有这个金谷园,不过是后来复建的。

后来石崇在政治上的靠山倒了,他也被罢免,没有官职,就成为平民了,虽然很富,但是地位一落千丈。

这时候有一个人,叫大将军孙秀,他一直听说绿珠有多么的貌美,他就觊觎已久,就去逼迫石崇,说“你把绿珠让给我”,结果石崇坚决不从。

这个大将军孙秀就非常生气,就奉劝新的当权者赵王伦,假传圣旨,就把石崇杀掉了。

杀掉了之后,本来他就想着这个绿珠就会为我所用,但是没有想到,绿珠虽然只是一个姬妾,但是她也不愿意任人玩弄,性格中有非常刚毅的一面。

在石崇死掉了之后,绿珠就从楼上一跃而下,当场自尽了。

所以,有人说绿珠是殉情,我倒认为她是一个有一点独立思想的女性,她在维护自我的人格,不愿意成为很多男人手中辗转的玩物,这是一种抗争,当然代价非常惨烈。

白居易写了这首诗,提到了绿珠的典故,把这首诗送去给关盼盼。关盼盼是张建封宠爱的乐妓,看到这首诗,你认为她会是什么心情?

无论白居易真实的想法是什么,但是关盼盼都认为:你是在讽刺我没有死掉,苟且偷生,辜负了张建封对我的爱意。

所以关盼盼非常的悲痛,她就大哭说:“妾非不能死,恐我公有从死之妾,玷清范耳。”

说“我”不是不能死,可是“我”去殉情,“我”死掉了,会不会反而玷污了张建封这个人的清誉呢?

但在她痛哭之后,关盼盼从此就不吃饭了,绝食10多天,最后就死掉了。

关盼盼在临终前曾经口诵了一个《和白公诗》,就是在答复白居易,因为白居易曾经夸赞她的风姿,是风袅牡丹花,如此优美。

关盼盼说:“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

她是在讲:我守着这个空楼,燕子楼,自从张建封离去之后,一个人幽闭不出,过了10多年,我现在哪里还是一朵风中摇曳生姿的牡丹花啊,我就是春后的牡丹枝,只剩下残枝败叶了。

我这样对待自己,你也不认为这其中有深情,你还在怪罪我说,你怎么不跟着他奔赴黄泉呢?

也许在当时的那种社会观念里,乐妓们、女子们,就只是主人的玩物和私藏品。所以主人一旦走了,女子就应该殉节或者应该殉情。

你很难说关盼盼的心中没有这样的情节,但我依然有着一种深深的遗憾。我觉得如果没有白居易的那首诗,关盼盼也不会最后这么惨烈地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所以,怎么样来看一个男人值不值得爱,就看他对待女人是什么样的态度。怎么样来看一个时代值不值得爱,就看它对待这个时代中的那些弱者究竟是什么样的态度。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深情难道只能用殉情这样惨烈的方式去表达吗?张尚书大概也不会希望关盼盼以绝食来明志,一个人真的懂得如何爱对方,应该希望对方活得更好吧,希望对方带着爱和勇气直面人生的惨淡,而不是希望对方每天以泪洗面。

我们一个外人又如何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要求或者衡量对方呢?希望我们都引以为戒,心怀慈悲对待世间万物,不批判,不表扬,因为这是别人的课题,别人需要我们的时候,陪伴,聆听就好,不用太多的点评。时间不语,却给了我们所有答案.


白居易《长相思》

白居易一生比较顺利,晚年在洛阳,他朋友评价他,深于诗,常与情。这首《长相思》就是白居易写离别情的词。

《长相思》这首词,是白居易69岁所做,讲的是他送别爱妾樊素的离愁别绪,这首词两个关键词:离别和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上片重点在送别,下片转入离别之后的相思。这一次离别,对白居易来说,意义非凡,这不是普通的离别,这是永别。大词人白居易,又是怎么表达这种锥心之痛的离别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词一开始就点出了四个地点,这会不会太浪费笔墨呢,他写的每一个字都不是废话,每一个字都蕴含深意,这四个地名的罗列代表了对爱妾的依依不舍。这一年白居易69岁,这时他百病缠身,被衰老和疾病产生的白居易,做出一个艰难决定,要送樊素回家。樊素最擅长的曲子是《杨柳枝》,白居易爱称她柳枝。樊素用她的善解人意来缓解白居易晚年的孤独,在精神和情感上,白居易对樊素非常依赖。到了晚年,白居易安排自己的身后事,送樊素回老家,他已经来日不多,可樊素还年轻,最深沉的爱不是占有,而是放手,给樊素寻找幸福的自由。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从洛阳送别樊素,汴水、泗水、瓜州古渡、吴山是樊素的必经之路,吴山就在杭州境内。白居易不可能把心爱的人送回老家了,只能牵挂着樊素走到哪里了,想着樊素走到哪里了。两人相距万余里,各在天涯,不能再见,却不能不想念。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悠悠是连绵不绝的意思,不愿分别的相思,后悔无期的恨。他没有输给爱情,输给了命运。在告别的那一刻,我们好像也能听到白居易对樊素的呼唤。正因为明明没有归时,恨就不可能有停止的时候。词人独自倚楼相望,思念樊素,如今人去楼空,留下的就只剩下无尽的思念。爱有多深,分手就有多难,相思就有多痛。让我们看到了白居易最深的爱和痛。


长相思的诗意是什么?

长相思》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原文: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年),本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为清初权臣明珠的儿子。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以小令见长。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等。


长相思的诗意

长相思的诗意

一、《长相思》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1、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2、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3、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4、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5、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6、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7、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8、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
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
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
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二、《长相思》

作者:李煜

原文: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注释:

1、重:量词。层,道。
2、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诗句。
3、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
4、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5、帘:帷帐,帘幕。风月:风声月色。

三、《长相思》

作者:李白

原文: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

1、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2、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3、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4、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簟,凉席。
5、帷:窗帘。
6、青冥:青云。
7、渌水:清水。
8、关山难:关山难渡。
9、摧:伤。

诗意: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李白的诗意

长相思李白的诗意

《长相思》

作者:李白

原文: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注释: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诗意: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赏析: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


长相思

白居易 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露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古诗长相思

古诗长相思

《长相思山一程》

满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注释:

1、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2、榆关:即今山海关
3、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4、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5、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6、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7、故园:故乡
8、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

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
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
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赏析: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此篇及《如梦令万丈穹庐人醉》即作于出关前后的途中。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蔡篙云《柯亭词论》评价说:纳兰小词,丰神迥绝。尤工写塞外荒寒之景,殆馗从时所身历,故言之亲切如此。这就是说由于纳兰性德身历此情此景、故其笔下的塞外风光更为亲切感人。王国维说: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弯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点到了此篇独到之处,盛赞它的千古壮观。严迪昌在《清词史》中说: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一己厌于扈从的情怀。是说此种况味,此种情调表现了纳兰性德深层的伤感、痛苦的内心世界。

《长相思》

宋宋无名氏

去年秋,
今年秋,
湖上人家乐复忧。
西湖依旧流。
吴循州,贾循州,
十五年前一转头。
人生放下休。

赏析:

据《东南纪闻》卷一载,这首词题于(贾)似道贬时,当在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作者因有感于左右两丞相吴潜、贾似道先后贬循州(今广东龙川)事而作此词。词中表现出对奸臣贾似道陷害忠良、坏事干绝而终无好下场的庆幸,也含有人事无常的感叹。

吴循州即吴潜(11901262),字毅夫,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历官至江东安抚留守,应诏陈事时,因得罪了当时的宰相被罢奉祠。理宗淳佑十一年(1256)入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主张加强战备抗御元兵,不满苟安国策,并向丁大全、沈炎、高铸、贾似道等奸臣斗争,被奸臣忌恨。开庆初(1259)因贾似道、沈炎勾结陷害,贬谪循州。景定三年(1262)贾似道派人将他毒死于贬所。时人为抱不平,于被贬十五年后,即度宗德佑元年(1275)追复原官。

贾循州即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理宗时,以外戚入朝,官至左丞相,权倾朝野。端平初(1234)蒙古兵灭金后,进攻鄂州,贾似道名为守汉阳,实际上向敌人纳币请和,而又诡称用兵解围,欺上瞒下,品质极为恶劣。当时,吴潜为右丞相,移兵黄州,扼守长江要冲,积极抗元。贾似道因怀疑吴潜对他不利,就利用吴潜同理宗在立太子问题上的矛盾,唆使沈炎诬告吴潜,致使吴潜含冤被贬。时吴已年近七十,为国忧伤不已,进而贾似道又派人将吴毒死于循州,正直士人无不愤恨,民间亦有歌谣讽刺。

日后度宗即位,贾似道又以太师同平章事,封魏国公,更加跋扈专权,不可一世。并在西湖建别墅,名后乐园,终日淫乐。大小朝政,一切决于馆客,日与群妾斗蟋蟀。元兵进攻南京,贾似道受命领兵抗元,正在战事紧急关头,他却乘小船逃跑,奔扬州,造成不可挽回的败局,加速了南宋王朝的灭亡,以至天怨人怒,国人皆欲杀之。大臣陈宜中等弹劾他的罪恶,终于德佑元年(1275)被贬,因他名声太坏,有的地方拒绝安置他,最后也流放到他曾毒害过吴潜的循州。时人大为称快。县尉郑虎臣是一个富于正义感的人,担任送贾似道赴贬所的任务,一路上对贾似道倍加报复,掀开轿篷,任烈日暴晒,让轿夫们唱杭州歌谣谑他。走到一个古寺,见寺壁有吴潜被贬南行时题词,故意问贾似道:贾团练,吴丞相何以至此?贾似道惭不能对。行至漳州木棉庵(今福建漳浦县),郑虎臣多次要贾似道自杀,贾不从,于是被郑虎臣拉杀之,用锤将贾锤死。

贾似道贬死于赴循州道上,为恭帝德佑元年(1275),距吴潜被贬循州(1259)整整过了十五年,故词中有十五年前一转头句。

上片,去年秋,今年秋言时光年复一年。湖上人家乐复忧,看去似乎泛指西湖一带人民生活变化,实际上是指贾似道,他生长在西湖,长期在这里为官,且有别墅后乐园在这里。往日,他青云直上,终日荒淫,得意、专横,何其乐也,今天,他竟遭可耻可悲的下场,又何其忧也,所以云乐复忧。接着用西湖依旧流作为反衬,大自然江山依旧,然而人事全非,显示历史无情。

下片,吴循州,贾循州,南宋末年同时在朝的两丞相,一个是坚持抗元的忠臣,一个是恶贯满盈的奸相,却先后贬徙同一循州,死于边远,时间仅仅相隔十五年。看来是一种偶然巧合,实际上,吴之贬谪循州,由于贾之陷害,贾之贬谪循州是他陷害忠良、恶事作绝后所得报复。十五年前蒙冤惨死的吴潜,今日追复原官,得到昭雪,虽死犹存。当年作威作福的贾似道,今天活活被人锤死,遗臭万年。十五年前一转头,时光何其速也,转瞬之间,命运向相反的方向作了转化,对这种恶人遭恶报,好人得昭雪的转化,时人拍手称快,庆幸欢欣。贾似道若早知今天的下场,当初何必那么残狠。人生放下休是从十五年前(间)一转头的历史变迁中申发出来的感慨。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人事无常,为人不可狠毒,不要得意忘形,人生又切不可太认真,所以说放下休。放下休,即放下吧,休是语气词。人生放下休与西湖依旧流前后照应,既表明江山依旧,历史无情,又有人事无常的慨叹。

全词节奏明快,流畅通俗,有歌谣特点,同庆幸恶有恶报的心绪适应,而上下两片的最后一句均有咏叹韵味见感慨遥深。这是一首同时事密切相关的小词,表现了对贤相奸臣之间的人心向背,有历史资料和文献意义,艺术也是圆熟的。(陶先淮)

诗言志,词言情。然而这首词却独树一帜,以词进行讽刺,在唐宋词也极为鲜见,但在讽喻中不见尖酸刻薄,艺术表现力极强,是一朵散发异香的奇葩。这首词讽喻当时世道。南宋景定年间,奸臣贾似道当权,其谗毁宰相吴潜,使之被贬循州,并其后将其毒死。贾似道继为宰相,终日淫乐,不料事有偶然,德佑元年,贾与元军作战失利逃跑,也恰恰被罢贬循,且也是在循州被县尉郑虎臣锺杀于木棉庵。前后十五年如此巧合,因此作者抓住这点对贾似道的鞭挞。嘲讽和对弄权者的正色告诫,语言含蓄,但语意却是极其尖锐的。

上片开头去年秋,今年秋,两句,着意用两个秋字使词罩上一层萧瑟、落寂的气氛,年复一年,一个个凋谢的秋天又将过去。湖上人家两句又着意表现权臣贾似道权力显赫飞扬跋扈,与秋风落叶、灰飞烟灭的对比,乐忧转换何其快哉!湖上人家暗指在西湖大筑别墅,荒淫娱乐的贾似道。一个湖上人家落笔轻巧,而却充满对贾的嘲讽揶谕。西湖依旧流更是以西湖冷眼旁观的语调,衬托人生无常,善恶报应的无情。句式好像在写景,其实揭露主题,启人深思。

下片几句与上片不同。上片用笔曲中见直下片则直中含曲。吴循州,贾循州以简单的句式揭示深刻的含义。吴潜,贾似道同为权臣,同贬循州,同死于循州客乡,戏剧性的对此,又寄托作者对两人的爱憎。贾似道误国弄权,终死循州,而吴潜也虽有报国之志,却难脱循州之难。贾似道更是可憎可恶可笑,其害人终害已,十五年荣华,一朝也不过身败名裂,多么的可悲。十五年间二句,作者又郑重告诫说,人生放下休,人世无常,还是丢开世情,免生烦恼。其中虽包含对贾的讽刺,但也含有对人生消极避世的消极思想,在此也应注意。

全词短小精干,口语化极强,语言质朴生动,极富节奏感,和浓愈的民歌风味,其中包含讽古喻今的现实主义色彩也极为难能可贵。另外在艺术表现上作者把含蓄与明快熔为一体,使形式和内容更好的统一起来,我们会在慢慢品味中体会出来。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长相思写景叙事抒情的句子 。


长相思古诗词

李白所著《长相思》共3首,分别为:其一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其二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其三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长相思古诗词

长相思 其一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其三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长相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共有三首。第一首诗通过描写景色,渲染气氛,抒写男女相思,似有寄意;第二首诗白描了思妇弹琴寄意、借曲传情、流泪断肠、望眼欲穿的情景,表现思妇对远征亲人的深情怀念;第三首诗以花和床为意象,赋予情感,抒写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这三首诗内容、形式、意境各有不同,都深刻地表现了离人的相思之苦,写得情真意切,缠绵悱恻。

上一篇:新手机充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