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都

时间:2024-10-20 18:18:29编辑:流行君

唐朝的首都在哪里?

唐朝的首都一直是长安(现在的西安),在武则天建立武周的时候迁都洛阳,后来恢复李唐天下,又回迁西安。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也是中国十三朝的古都,在千余年时间中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非常完善,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周、秦、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武则天以神都洛阳为统治中心将近50年,基本上延续了贞观之治,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基础,被郭沫若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影响之深远,波及当时的朝鲜、日本等国。唐朝前后历经二十二代,一共有二百八十九年历史,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在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一度迁都洛阳15年以周代唐,史称武周,在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还都长安。唐玄宗随即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我们国家就这样开始了辉煌的年代。扩展资料从五代十国开始就没有朝代在长安定都的原因1、人口压力过大与天气问题王朝建都,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地区农业/经济水平圈可以养活数十万人口,第二、可以招募优秀的士兵,第三、交通便利。以西汉为例,关中地区农业发达,水道畅通,物质运输消耗小。而且当时最好的兵源地,陇右地区尽在掌握。但是到了唐朝,关中地区的农业已经无法满足近百万的人口。更糟糕的是,唐朝以后,气温变暖,关中地区降水减少,再加上水土流失,土地越来越贫瘠,不再是沃野千里,农耕产出越来越少。不足以养活大量的人口,自唐朝末年,关中地区的吃饭问题就难以自给,需要从江淮一带运粮接济,早在唐高宗时期,他经常和官员们待在洛阳办公,也侧面看出有减轻长安供应不足的原因。另外长安人口太多,城市排污也差,生活垃圾和粪尿渗透到地下水脉,对长安地区地下水源是严重的污染,到了中唐,长安地下水已经是“水皆咸卤,不甚宜人”。2、战乱带来的破坏长安虽然是帝都,但是每次朝代灭亡,对其伤害都首当其冲,最早是西周被犬戎所灭,接着有项羽火烧阿房宫,唐朝最夸张了,天子九逃,国都六失。安史之乱、吐蕃和党项联军入京、黄巢之乱都曾经对长安城进行大肆破坏和洗劫,朱温迫使唐朝皇帝迁都之时更是将整个长安车几乎彻底摧毁。后面的朝代如果想着迁都长安,就必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长安进行重建。那还不如去更加繁荣便利的地方建都。3、经济中心南移晋朝以前的南方是一个荒蛮之地,大片区域待开发,经济环境差。但是东晋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大量人口南移,加上唐朝的海上贸易的鼎盛,迎来了海内外商业发展。反观唐朝灭亡之后,没有政治中心的依托之后,长安的经济则是每况日下。4、外敌的威胁唐朝以前定都长安的朝代所面临的边患都是主要来自于西北方向,比如匈奴、突厥、回纥等等,吐蕃兵临城下就是例子,李渊在位的时候一度为了躲避突厥想迁都湖北地区,只是在李世民等人的劝阻下打消了这个念头。而且关中临近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对于安全考虑也不适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唐朝的首都在哪里

唐朝的首都在长安。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是如今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西汉长安城的2.4倍,元大都的1.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唐朝发展史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历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及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随之而来的唐末农民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藩镇势力大增。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战国时期七国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1、齐国:今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江苏北部、河南一小部分。2、楚国:今湖北、湖南大部、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河南南部、贵州一小部分。3、燕国: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一小部分。4、韩国:今河南中部、山西西南部。5、赵国:今山西大部、河北中西部、河南一部、内蒙古部分地区。6、魏国:今河南大部、山西东南部。7、秦国:今陕西大部、甘肃东部、内蒙古一小部分,后来势力扩展到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最后灭掉了其他六国。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故称“山东六国”。


战国时期七国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秦国主要是今陕西省,齐国主要是今山东省,韩国主要是今山西省中部,魏国主要是河南省中部,赵国主要是今河北省中南部,楚国主要是今湖北省,燕国主要是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战国时期七国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战国时期的地域划分与如今的省制不同,七国的地界如今指的地方跨越了多个省份的部分地区,并不单只一个省份。 七国分别是秦国、齐国、楚国、燕国、韩国、魏国、赵国,秦国都城在今陕西咸阳,齐国都城在今山东淄博,楚国都城在今湖北,燕国都城在今北京,韩国都城在今河南新郑,魏国都城在今河南开封,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


楚国都城郢都在哪里

郢都是楚国的都城,位于湖北省荆州北面离城8公里的纪南城。楚人有将都城命名为郢的习惯,由于历史的原因,楚国的都邑曾几经迁徙,其所迁的都邑多而且频繁,是其他周初诸侯所难以比拟的。郢字来源在“郧”,郧地是楚国的故土,楚国先祖在此生息立国,楚人有深厚的恋土情节,于是就将郧字的贝改成王代指国都,此后迁都之地均称作郢。由于历史的原因,楚国的都邑曾几经变迁,其所迁的都邑又频繁,是其他周初诸侯所难以比拟的。1、丹阳:熊绎始居在这,目前多认为在今丹江口水库,汉丹流域一带,仍存争议。2、郢都:楚文王(一说楚武王)自丹阳迁在这,在湖北省荆州江陵,楚国在此建都400余年。3、鄀都:楚昭王从郢迁在这,在今湖北省宜城东南。4、鄢都:楚惠王曾住在这,在今湖北省宜城。5、陈都:楚顷襄王二十年自郢迁在这,在今河南淮阳。6、钜阳:楚考烈王十年迁这里,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北。7、寿春: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迁都这里,在今安徽省寿县。

楚国都城郢都在哪里

楚国都城郢都在湖北省荆州市,楚人有将都城命名为郢的习惯,由于历史的原因,楚国的都邑曾几经迁徙,其所迁的都邑之多、迁都之频繁,是其他周初诸侯所难以比拟的。
郢都是楚国的都城,位于湖北省荆州北面离城8公里的纪南城。曾经有二十个王以此作为都城,历时四百多年,因此成为了当时南方一个大都会。当时各国之间的商业相当频繁,各国的都城,同时都是商业中心,郢都当然也是重要的商业中心了。此外,由于它是长江中游水陆交通的中枢,因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78年,郢都遭到秦国军队入侵,因而变成废墟。


上一篇:地貌类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