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精选及感悟
论语中的名句节选及感悟:1、子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感悟:这句话是说年轻人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离开家要尊敬师长、兄弟;言行要谨慎、诚实守信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2、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感悟:这句话是说孔子说自己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3、子日:“君子不器”。(《为政第二》)这句话是说君子不像器物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的用途);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的人格的人,而非凡夫俗子。君子应当担负起治国安邦的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它可以统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4、子日:“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里仁篇第四》)这句话是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没有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有哪些?
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篇》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篇》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白天和黑夜都不会停止。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赏析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赏析 01巧言令色,鲜矣仁。 【出处】《论语·学而》 【释义】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他指出仁者必须直言正色,要诚实。仁,绝非外在的华丽,矫揉造作只能是伪善,那种巧言令色、以假面孔示人的人,是很少有仁者之心的,要注意提防。 0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处】《论语·学而》 【释义】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尽了自己的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老师传授的学业可曾用心温习? 【赏析】这是曾子的有名的“吾日三省吾身”的话。曾子是儒家学派中强调内省、修养的有力倡导者,他自己也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他告诫人们:做人不要自欺,要天天反省自己,做事要谨慎。 0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出处】《论语·学而》 【释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谨慎地尽礼尽哀,对祖先要诚敬地追念致祭,(能做到这样)民间的风习,就会归于淳厚了。 【赏析】这是曾子的话。他告诫人们,使“民德归厚”的做法,要从“慎终追远”做起。注重丧祭,目的是强调仁、孝。仁、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了仁、孝,民间的风习就自会淳厚,而不是刁顽。 0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出处】《论语·学而》 【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处不求安宁,勤勉敏捷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又能经常向有道的人学习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可算是好学了。 【赏析】《论语》多次提到如何对待学习的问题。孔子对学习有很高的要求,要求自己不停地学,少说话多做事。他还对自己的弟子颜回身处陋巷、“箪食瓢饮”却追求完美的精神生活大加赞扬。 0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处】《论语·学而》 【释义】不忧愁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赏析】一个人只要道德高尚、品德美善,何愁没有知己?因此,他没有必要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他要做的是从自身做起,看自已是否能了解别人、体悟到别人的方方面面。严于解剖自己,发扬自己的美德,如此才能高朋满座,知交遍天下。这样的话,即使你身处陋巷,居于茅屋,也不忧虑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了。 0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北辰:即北极星。共:同“拱”,拱卫,环绕。施行政事要用仁德,便会像天上北极星一样,固定在一定位置,不移动,而所有的星辰都会环绕着、拱卫着它。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他以北极星受众星拱卫为喻,阐明国君为政之要当以仁德为本,这样人民便会像众星拱卫北辰一样,归顺于他。 07君子不器。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君子不要像器皿那样,只有一种用途。 【赏析】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能只局限于有某一方面的知识技能,而应该广泛地学习,把各方面的知识都贯通起来,这样才算比较成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真正学业有成的人不是“偏才”、“怪才”,而是“通才”、“全才”。
论语名句精选及感悟
论语名句精选及感悟整理如下: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经典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只要你反复去读诵,去实践,就会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就像我学蒸包子,从和面、发面、调馅,到蒸熟,知识都是从网上学的,光学知识确实枯燥乏味,但自己一动手,乐趣就来了。经历过几次失败,昨天终于蒸出了好看又好吃的包子,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倍加珍惜,都舍不得吃了,真的是其乐无穷。二,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俗话常说:“做人不要忘本”,这个“本”是什么?相信很多人并不清楚。所以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一定要先抓住根本 ,然后才是枝末的问题,那就简单多了。反过来如果只重枝末的东西,抓不住根本,那就很容易茫然。三,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父亲在世时,对父亲恭恭敬敬,看起来很孝顺。可父亲一去世,就推翻父亲在世时一贯的做法,改变家风,这是孝子吗?肯定不是!是对父亲的大不敬,根本就没把父亲放在心里。(当然,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就善的而言,如果是不善的,那当然可以,如果是非善非恶的规矩,就不应该改了。)四,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做学问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是目的。至于吃得好不好,住得舒服不舒服,那都是其次,无所谓了,作为一个君子,不应该在乎这些的。五,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别人了解不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重要,误会就误会了,不用去解释,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挨个去解释,解释的完吗?自己清楚自己就可以了。最关键的是要了解别人,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才会与人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