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分析怎么写学生版
历史试卷分析写法学生版:1。试卷结构本卷为开卷试卷,共有两大题和29个子题,总分100分。题型分为多项选择题和综合题,得分比例为50:50。1&mdash25为单选题,其中1&mdash6为考察世界古代史,7&mdash17为考察世界近代史,18&mdash25为考察中国近代史,26&mdash29为材料分析综合题,其中26为13分,27为10分,28为13分,全部考查世界近代史,29分为14分,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分数比为70:302。试卷的主要特点〔1002〕〔1000〕(1)在基础和弹性设计〔1002〕〔1000〕的基础上,可以以教材为重点,以新课程的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不带偏见和奇怪的问题。试卷以学生的基本知识为基础,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书中没有几个问题可以直接阅读。大多数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必要的分析、比较、演绎和归纳来解决。测试数据来自教科书,但设计灵活。(2)强烈的时代感,突出当前的政治热点时代感充分体现在多项选择题2、3、7、12、18、20、23、25和综合题28、29中。总分47分,约占总分的一半。这些材料与最近在各地举行的两会和上海世博会、关键时期要处理的改革、中日关系、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和其他材料,特别是问题29联系在一起。它以中国的屈辱和崛起为线索,激发学生思考中国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因此他们必须将历史和现实进行比较,它实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发人深省和发人深省的。这些话题与时事密切相关,但它们并没有脱离学生的学习、知识和能力范围。(3)大概括性,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基础上大概括性,突出选择题5、7、8、11、18和四个材料分析题。其中,综合性问题是大跨度、高泛化的问题。问题29一个主题考察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高度集中的。这些问题充分考验了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和实际应用能力。
历史的试卷分析怎么写
历史试卷分析(一): 一、试卷分析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6、恰当选取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带给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7、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心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构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透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