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差法公式是什么?
答:
所谓“逐差法”,是物理实验中处理数据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针对自变量等量变化,因变量也做等量变化时,所测得有序数据“等间隔相减”后取其逐差平均值得到的结果。
逐差法的公式是:
相同时间内相邻位移之差等于一个常数,即
ΔS=
S2-S1=S3-S2=................=aT²。
例如,
在高中物理“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实验中分析纸带的移动时,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都相等”,可以知道ΔS=at²
。
什么是逐差法?
逐差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逐差法是针对自变量等量变化,因变量也做等量变化时,所测得有序数据等间隔相减后取其逐差平均值得到的结果。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测量数据,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可及时发现差错或数据的分布规律,及时纠正或及时总结数据规律。它也是物理实验中处理数据常用的一种方法。逐差法应用实例在高中物理“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实验中分析纸带。运用公式△X=at^2;X3-X1=X4-X2=Xm-Xm-2当时间间隔T相等时,假设测得 X1,X2,X3,X4 四段距离,那么加速度:a=【(X4-X2)+(X3-X1)】/2×2T2。逐差法(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两个正整数,以其中较大数减去较小数,并以差值取代原较大数,重复步骤直至所剩两数值相等,即为所求两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259,111 ==>259-111=148148,111 ==>148-111=37111,37 ==>111- 37=7474 ,37 ==> 74- 37=3737 ,37 ==> 259与111的最大公约数为37
逐差法的公式是什么
逐差法求加速度a:a=[(x4+x5+x6)-(x1+x2+x3)]/9T²求瞬时速度,比如3T时刻:V3=(X3+X4)/2T逐差法是针对自变量等量变化,因变量也做等量变化时,所测得有序数据等间隔相减后取其逐差平均值得到的结果。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测量数据,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可及时发现差错或数据的分布规律,及时纠正或及时总结数据规律。它也是物理实验中处理数据常用的一种方法。扩展资料相关应用:速度的测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片等方式获得几段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从而研究速度;另一种是通过光电门等工具来测量速度。思维模板:用第一种方法求速度和加速度通常要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两个重要推论:①vt/2=v平均=(v0+v)/2,②Δx=aT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求加速度时还要用到逐差法。用光电门测速度时测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求出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认为等于该点的瞬时速度,即:v=d/Δt。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逐差法
逐差法怎样推导的????(高一物理,要详细的过程)
高中阶段,逐差法一般用于求纸带的加速度。a=(s4-s1)/3T^2a=(s5-s2)/3T^2a=(s6-s3)/3T^2三式相加得a=(s4+s5+s6-s1-s2-s3)/9T^2。逐差法是为提高实验数据的利用率,减小了随机误差的影响,另外也可减小实验中仪器误差分量,因此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逐差法是针对自变量等量变化,因变量也做等量变化时,所测得有序数据等间隔相减后取其逐差平均值得到的结果。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测量数据,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可及时发现差错或数据的分布规律,及时纠正或及时总结数据规律。它也是物理实验中处理数据常用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