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有哪些?
文言文虚词:一、而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二、乎(一)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如:①死国可乎?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是亦不可以已乎!(二)介词(一般用在句中)类似于“于”的用法。如:①在乎山水之间也②颓然乎其间者。三、者(一)结构助词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二)语气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四、以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如:(1)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2)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根据。2、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表原因时,可译作“由于”、“因为”。如:(1)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2)以伤先帝之明——以致。(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4)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3、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如:(1)皆以美于徐公。五、乃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⑤良乃入,具告沛公。⑵才,这才。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⑶却。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今君乃亡赵走燕。⑷是,就是,原来是。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⑸竟然。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⑹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文言文虚词有哪些?
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教材中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安、但、耳、夫、盖、故、或、即、既、然、虽、遂、惟维唯、已、矣、犹、哉。虚词用法而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文言虚词所助词用法
助词,又称为语助词。文法术语,指的是一种词类,属于虚词,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上,作为辅助之用。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②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第二个所】(《公输》)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③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第二个所】(《公输》)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所谓】所说的。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总结:通常用于句子前、中、后,表示各种语气;或是用于语句中间,表示结构上的关系。助词若位于句子的前、中、后,通常表示某种语气;若用于句子中间或词与词之间,则表示提示某种结构上的关系。
文言文虚词有哪些?
文言文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部分虚词的用法如下:1、何:(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什么。(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2、而(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3)连词,表假设。(4)代词,通“尔”。你,你的。3、乎(1)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相当于“吧”。(2)介词,相当于“于”,“在”。(3)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4、乃(1)副词,表承接,于是。(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3)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5、其(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2)连词,表假设,如果。(3)指示代词,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