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事迹

时间:2024-10-13 18:21:18编辑:流行君

诸葛亮生平的事迹

诸葛亮生平的事迹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玡阳都人。早年隐居襄阳隆中时,刘备三顾茅庐,他在著名的《隆中对》中,提出了进取荆、益,和孙拒曹,积蓄力量,以图恢复汉室的建议,表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华。在他的辅佐下,刘备联合孙权,共抗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他在任蜀汉丞相时,内澄政治,发展生产,选贤与能,赏罚必信;外统军事,南服孟获,北出祁山。他对西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尤其是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但感动激励了封建时代中许多报国忠君的志士们,即使今天,我们又何尝不应以此自勉、尽瘁于人民的事业呢!

  诸葛亮由“躬耕陇亩”的“布衣”,一举登上当时风云变幻、群雄角逐的政治舞台,发挥了他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他的`才力智慧从何而来?这和他在青少年时经历了长期的孤苦无依、颠沛流离的人生道路,在极艰辛的生活磨炼中,立定大志,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

  那么,东汉的阳都现在是哪里呢?对此过去多有附会。有的说是临沂的诸葛城,有的说是葛沟,还有的说是沂水的诸葛寨。现据史料记载与实地考证,较一致地认为阳都在今沂南县,今沂南县砖埠公社东汶河与沂河交汇处的前、后黄疃一带,仍有古阳都城遗址。遗址东面紧靠沂河,河岸有一段露出土面、厚石砌成的古城墙基。遗址北临东汶河,河岸上也有一段约1500米的故城基址。在古城遗址附近还发现了汉墓、汉画刻石以及石器、铜器等文物。

  阳都诸葛在东汉时是一个世代官宦的士族门第,但到了诸葛亮出生后,由于种种变故,他的这一支族已经破落。他的父亲诸葛珪,只仕至泰山郡丞(郡太守的助手),便因触犯上官解职归乡。诸葛亮幼年,父母相继故去,他和哥哥、姐姐、弟弟的生活陷入了艰难的境地。诸葛亮十四岁时不得不南下投奔叔叔诸葛玄。这时正值豫章(今南昌)太守周术病死,袁术表奏诸葛玄继任,但不久这个职位便被别人夺了去。诸葛玄不得不带着全家和诸葛亮姐弟往荆州另投刘表。这时只有诸葛瑾年事稍长,到孙权那里谋事去了。

  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又在愤懑中离开人世。十七岁的诸葛亮,不得不远在异乡挑起生活的重担。他和姐姐、弟弟,寄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村,自己搭起茅舍,“躬耕陇亩”,维持着清贫的生活。

  诸葛亮在隆中度过了十个寒暑,这十年中,他白天“田家作苦”,夜间秉烛攻读。他除了学习儒家的经典外,还博览战国时的申、商、韩以及兵、农、阴阳各家典籍,凡是能借到的,他无不精读深思。

  他的学习方法不墨守成章,既不同当时东汉“今文家”的空谈微言大义,也不像“古文家”那样死钻训诂,更不像“辞赋家”那样寻章摘句,而是把前人留下的浩瀚知识,结合时势,总结出安邦治国的道理。他解除疲劳的方法,常是抱膝高歌《梁父吟》一首,显示出他在艰辛生活中的坦荡胸怀。

  在这十年中,他还寻师求友,拜识了襄阳德高望重的名士庞德公,他每次登门求教时,都是谦恭有礼。庞德公也认定诸葛亮是一位举世难得的人才,对他格外器重,有问必答,有求必教。庞德公还把诸葛亮和自己的侄子庞统分别誉为“卧龙”,“风雏”,又为儿子庞山民聘娶诸葛亮的姐姐为妻室,结成姻亲。这时,诸葛亮还结识了从中原寄寓襄阳的徐元直(庶)、石广元(韬)、孟公威(建)、崔州平诸名士,时常聚会,纵谈古今,评论局势,各抒怀抱。

  诸葛亮二十岁时,还未成家立室,他看不惯那些贪图享受追求美女的世俗之举。友人每每提及,他总是微微一笑道:“亮生平求一志同道合者作终身伴侣足矣。”此时沔南名士黄承彦有一女儿,其貌不扬,而天资聪颖,知识渊博,品性贤淑,有才女之名。当黄承彦示意愿招诸葛亮为婿时,他欣然应诺。当时虽有一些人嘲讽,但诸葛亮安然对之,夫妻和睦,终身不悔。后来诸葛亮的军政建树,也是与这位贤内助分不开的。

  公元207年,诸葛亮在人生道路上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求得了二十七岁的诸葛亮。隆中一“对”,鼎足三分,开创了三国对峙的四十余年历史。就连当时敌对的魏、吴,对他都不得不叹为“天下奇才”!

  诸葛亮一生清廉自持。刘备初得成都,对诸葛亮以及其他勋功将领,都颁给了极丰厚的金、银、锦帛和田宅的赏赐。诸葛亮以丞相之尊,掌权二十余年,却从不聚敛,自奉俭约,家无珠玉,给子孙留下的仅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还不到原来刘备赏赐的数字)。这在当时是少见的,一千余年来始终受到人们的敬仰。诗人颂他是“诸葛大名垂宇宙”“万里云霄一羽毛”“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对这些,他确是当之无愧的。 ;


诸葛亮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诸葛亮的文学形象: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隐居在襄阳隆中,由徐庶向刘备指引,后经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一开始并不被关羽张飞所看好,火烧博望坡后关张对诸葛亮的智谋心悦诚服。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军退走江夏,临走时诸葛亮设下伏兵水淹、火烧曹操军。而后作为使者去往江东舌战群儒并说服孙权与刘备联盟共同对抗曹操。与周瑜合作但斗智斗勇火烧赤壁,并料到周瑜想要加害自己而预先让赵云驾小船来接应,回刘备营中后调遣关羽张飞赵云对曹操进行追击,策划出关羽华容道的典故。曹操败走后,诸葛亮用计袭取了周瑜马上就攻下的江陵,反攻荆州后识破了周瑜的假道灭虢计策,将周瑜活活气死,致使周瑜临死说“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诸葛亮的主要事迹有:1、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悖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2、草船借箭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箭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3、火烧博望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日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4、舌战群儒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诸葛亮的事迹有哪些

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扩展资料:诸葛亮做过的事情:一、草船借箭。诸葛亮向他的主公——刘备提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后来蜀吴结谋的势力威胁魏国,曹操决定前往赤壁讨伐西蜀和东吴。两方势力结为同盟时,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智,因此他刁难诸葛亮。有一次,他要诸葛亮三天里收获十万支箭,诸葛亮居然接受了还那么坦然自若。二、欲擒故纵。蜀汉建立后,诸葛亮决定北伐,可是当时西南夷的酋长孟获率军十万对蜀国进行一系列骚扰,孟获骚扰西蜀无疑是诸葛亮北伐时的后顾之忧,他决定亲自率军铲平孟获。诸葛亮本来生擒了孟获,但他却故意放走他,这一擒一放就折腾了七次,孟获一开始很费解,后来被诸葛亮这些行为感动,他主动请降。其实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南夷的影响力巨大,所以诸葛亮打算让孟获心悦来降。只要孟获以礼来降,那么南方就可以稳定发展,只要南方稳定发展,诸葛亮北伐计划就可以更快效率地得以实施。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诸葛亮在北伐期间跟司马懿对阵,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持久战。只不过诸葛亮在最后本来打算用火攻杀死司马懿时,却因为突如其来的大雨浇灭了火,气得本来疾病缠身的诸葛亮吐了血。诸葛亮因此奄奄一息,后来便在五丈原病逝了。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事迹有哪些?

1、三顾茅庐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着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但是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终於干出了一番事业。2、锦囊妙计孙权为了控制挟持刘备,理解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计」,假意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刚刚死了妻子的刘备,骗刘备到南徐招亲,然后打算将他软禁,作为人质,再派人去夺回荆州。刘备接见了孙权的使者,心存疑虑,诸葛亮却叫他放心大胆前往,满有把握地表示会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并叫赵子龙护送刘备。临行,诸葛亮把赵子龙叫到跟前,交给他三个锦囊,跟他耳语道:你保主公入吴,就应领受这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能够依照顺序施行。赵子龙依计而行,迫使孙权嫁妹弄假成真,之后又护卫刘备和孙夫人安全地离开吴地,逃出虎口。3、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4、躬耕陇亩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时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5、先主托孤汉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即帝位,是为蜀昭烈帝。刘备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蜀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为夺回荆州,亲率大军伐吴。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兵败夷陵(今湖北宜昌);八月,刘备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蜀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十二月班师成都。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上一篇:隧道尽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