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必须要进行离任审计
依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能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也能在领导干部不再担任所任职务时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或称任期终结审计,是指对法定代表人整个任职期间所承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查、鉴证和总体评价活动。这一活动,对于引导和规范法定代表人的经营思想和经营行为、维护法定代表人的合法权益和揭露非法行为,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审计意义:离任审计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人员受托管理资财的运用及其效果所负责任进行的监督、评价活动。其理论根据为:审计是因两权分离后受托经济责任的产生而产生的,归根到底审计就是审查资财管理者对资财所有者应履行的经济责任。现代审计中的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是离任审计的两种表现形式。前者审查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后者审查资金运行的效果和效率情况。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要进行离任审计?
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是需要进行离任审计的。
(1)离任审计是对被审计人员在整个任职期间所承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查、鉴证和总体评价活动。通过离任审计,客观评价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可以为组织人事部门正确、科学地考核和任用干部提供重要而具体的根据。
(2)离任审计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一般通过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注册会计师认为必要的程序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离任审计在离任前多少天进行
一般来说,有关于离任审计所需时间,会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在职时间长短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企业高管或法定代表人做离任审计,时间一般都会比较短,大概需要一周或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对于大企业来说,审计时间就难以确定了,短则需要一个月,长则可能数个月或者半年。此外,被审计法定代表人或企业高管的职位高低、牵扯到的资金往来频繁程度、参与的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审计时间产生影响。所以,离任审计具体所需花费时间,还需根据审计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文化企事业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规定(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国有文化企业和事业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和目标责任的审计监督,健全文化企事业法定代表人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有关法规,结合文化系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直属的具有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文化企事业)。第三条 文化企事业法定代表人任职期满或因其他原因离任的,应接受对其任期内经济责任和目标责任的离任审计。凡未通过审计的,上级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有关离任手续。第四条 对文化企事业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主要从经济责任和经营业绩、目标责任和工作实绩方面检查监督法定代表人工作。通过对离任法定代表人的审计和评价,为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领导机关考察任用干部提供客观依据。第五条 审计机构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审计法规,以及依法成立的有关合同(协议)进行审计监督。第六条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办理离任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离任审计在离任前多少天进行
一般来说,离任审计是在领导干部离任或者任期届满时立即进行。其审计内容包括财务责任审计、管理责任审计和法纪责任审计等,是一项综合性审计。被审计人员任期多长时间,就审计多长时间。通过离任审计,可以客观评价被审计人员在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为组织人事部门正确、科学地考核和任用干部提供重要而具体的根据。 离任审计重点 第一、审决策。决策是建立在权力设置基础上的,所以被审计人员负责期间哪些项目或者行为是由其做出就成了审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尤其在审批权限执行、项目效果验收、评价等方面。 第二、审业绩。如果是离职,这点就不作为重点考虑。但如果是内部人员调整,就得对其负责期间的业绩指标完成情况,也就是公司目前对其所负责模块的各个管理要素,如销量、产量、利润等进行再次确认;同时,也要对其绩效、预算管理、项目进度、成本控制等可能影响业绩方面的内容进行审计。 第三、审财务数据。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的业务数据最终结果都会反映到财务数据上来,比如采购人员,需要关注预付应付、暂估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考虑采购产品价格趋势和质量情况等;依次类推,每个业务模块结合财务数据予以确认。如果是企业的“一把手”,就需要对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性做出评价,并梳理、分析在职期间形成的坏账、损失或者负债等等。
经济责任审计的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的区别
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不同的具体审计形式,任中审计是干部履职过程中的审计,属于事中监督,而离任审计属于事后监督,是对干部即将卸任时进行的审计。 进行任中审计,可以将经济责任监督关口前移,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令、法规、制度以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审查、评价和证明的一种审计方式。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以上内容来源:百度百科-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审计的区别
离任审计,或称任期终结审计,是指对法定代表人整个任职期间所承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查、鉴证和总体评价活动。
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四条本规定所称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