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四世 600字简介
亨利四世(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兰国王,由1399年到1413年在位。 爱德华三世的第四子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长子。出生在波林布鲁克。支持堂兄理查二世镇压格洛斯特公爵叛乱。但是不久由于霍尔福德公爵的挑拨,在1395年被驱逐并没收领地。起兵征讨理查。由于受议会拥戴而即位,开创了国王尊重议会意见的先河。
生平简介
莎翁笔下的亨利四世受到谴责,因为他的统治没有成果。他被叛乱的贵族和生病的躯体所困扰。统治英国和阿奎丹达13年之久的国王与那个才华横溢、精力充沛有骑士气概的德比伯爵亨利·博林布鲁克的形象,形成令人悲哀的对比。亨利四世是冈特的约翰与第一个妻子兰开斯特的布兰奇的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冈特的约翰是爱德华三世的第三个儿子,约翰与布兰奇是表兄妹,因为布兰奇是亨利三世(金雀花王朝的创建者)的外孙女。布兰奇为丈夫带来了巨大的财产和兰开斯特公爵头衔以及德比、林肯和莱斯特的伯爵领地。布兰奇不到二十五岁就去世,杰弗雷·乔叟的《公爵夫人》就是为了纪念布兰奇。幼年丧母,而父亲又忙于国事,亨利的教育就由其兰开斯特的侍从进行。亨利四世体格粗壮、精力充沛、武艺超群,而且虔诚、博学、健谈,还是个音乐家。亨利四世后来被任命为德比伯爵。14岁时亨利与博哈姆的玛丽结婚,玛丽是赫里福德伯爵和埃克塞斯的双重继承人。玛丽为亨利生了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长子就是后来的亨利四世。玛丽叶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去世。
政治生涯
1386-1387年亨利四世进入政治舞台,参加了贵族上诉人的行动,罢免了国王的亲近顾问,并且在拉德考特桥封锁了理查德的宠臣德·维尔。在1388年的“无情议会”上,上诉人都集中精力去加害理查德的仆从们,但是亨利却还比同伴显示出宽宏的一面,至少他还是为理查德的教师西蒙·伯利爵士说了好话。 亨利的前面这种做法让其父很不高兴,因为冈特的约翰是君权和国王的忠实支柱,如果不是冈特当年不是去了西班牙前面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1389年冈特的约翰回到英格兰后亨利就隐退了。开始是经营地产,然后是部分旅行部分远征地去了立陶宛,这是轻松快乐的远行,一路上他都由吟游诗人陪伴。1392年他再次去耶路撒冷远征,一路上他游历访问欧洲的各国君主,一路上他以漂亮的仪容、周到的礼貌以及熟练的英、法、拉丁语给各国君主留下深刻印象,27岁的时候他以自己为欧洲有名的久经锻炼的战士和朝臣而深感自豪。现在想来也确实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家。 亨利在从耶路撒冷回到英国道1398年被放逐的5年间他很少有机会再出国访问和远征了。也有传说是亨利参加了格洛斯特、阿伦德尔和沃里克在1397年策划的企图终身监禁国王和冈特的阴谋。但是在前述三位上诉人被议会宣布犯有叛国罪的时候,亨利是站在国王一边的。1397年9月他被授予赫里福德公爵。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变得模糊不清。 按照亨利的说法是,托马斯·莫布雷(诺丁汉伯爵和诺福克公爵)告诉亨利他们两个都是国王意欲除掉之人,就像国王除掉三个贵族上诉人一样。莫布雷明显揭发另外一个阴谋,这个阴谋就是消灭全部接近国王的贵族们,包括冈特和亨利本人。亨利将谈话报告了冈特,冈特将此报告了国王,1398年2月亨利在国王面前揭发了莫布雷的叛国罪,但是由于没有证据,温莎的骑士刑庭颁布命令要求两位伯爵决斗以解决其间的争端,决斗就在9月份的考文垂。决斗没有举行,最后一刻理查德决定放逐两人,莫布雷终身放逐,亨利10年放逐。 放逐后的亨利到了法国巴黎,在那里呆了四个月得到父亲冈特去世的消息,而理查德却在此时由于被权力和胜利冲昏了头脑决定将亨利的放逐变为终身而且宣布兰开斯特家族的财产收为王室财产。这时亨利通往国王位置的道路变得通畅起来,国王的做法让贵族们失去了安全感,而亨利的叔叔格洛斯特(被理查德谋杀)和理查德的继承人第四马奇伯爵罗杰·莫尔蒂默(冈特的约翰早逝的哥哥莱奥内尔的外孙,也即亨利的堂甥)都去世了。 就在此时理查德远征爱尔兰,此时亨利集合他的追随者前往约克郡的拉文斯波然后向蓬特夫拉特进军,一路上不单没有受到任何的抵抗还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而约克公爵也自7月底带领一支小的王室军队加入亨利的军队,此时的理查德是彻底失败了。不到六个星期亨利就成了英国的主人,接下来就是要加冕了。亨利通过一系列含混不清的理由宣称自己为英格兰的国王,但是这些看似合理但又都不是能够坚固的站住脚。这也给亨利以后带来很多的麻烦。在亨利加冕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丢失了一只加冕用的靴子;一只金马刺脱落;宴会上刮起一阵风吹落了他的王冠。
谋反叛乱
亨利登基不到三个月就发生贵族的谋反叛乱,这是由与理查德有密切关系的肯特、亨廷顿、索尔兹伯里和狄斯明塞勋爵发动的,但是这次叛乱不得人心,很快他们就被一群乌合之众杀了头。亨利接下来对这些叛乱分子进行了审判,他对待叛乱头目的做法是残暴的,将他们的尸体剁碎装进麻袋然后运回伦敦。对叛乱分子的惩治之残暴说明了亨利对叛乱感到风声鹤唳,王位得来容易但是要坐稳还是感到困难重重。接下来理查德也神秘地不知道下落,很少有人知道真相,一般认为是被亨利四世派人秘密处死。 1400年的时候威尔士又出乱子了。开始的时候威尔士大地主欧文·格兰道尔与其英格兰邻居发生冲突,后来成为全民性起义。但这只是一次更为严重的危机的起因。1403年亨利的最为强大的支持者珀西发动叛乱,亨利珀西(人称“哈特斯珀”——Hot Spur),是诺森伯兰伯爵的儿子,因为亨利王子拒绝他救赎一个重要的囚犯苏格兰的道格拉斯伯爵致使他非常生气,接下来他集合家族的全部实力并且和欧文·格兰道尔通过联姻结合在一起。对此亨利四世马上出发去西部的什鲁斯伯里,在那里趁珀西的援军未到(欧文·格兰道尔和诺森伯兰伯爵)国王和王子经过一场战役大败亨利·珀西,珀西和其叔父伍斯特伯爵都死去。而诺森伯兰伯爵在放弃其城堡和总管职务后被宽恕。 一波未平,再起一波。1405年马歇尔伯爵托马斯·莫布雷,前诺福克公爵之子阴谋将马奇伯爵带到威尔士,但是这些人被亨利抓住,马奇伯爵被宽恕后立即逃走和诺森伯兰伯爵参与另外的阴谋叛乱。而此时的诺森伯兰伯爵、格兰道尔和莫尔蒂默也签订一个由他们瓜分英格兰的协议,约克的大主教理查德·斯克鲁普也参加到这个阴谋。在亨利前去平息叛乱前大主教和马歇尔伯爵(托马斯·莫布雷)被威斯特摩兰的内维尔伯爵俘获,这次莫布雷和约克大主教都被处决,后来诺森伯兰伯爵逃到了苏格兰,直到3年后才在一次与约克郡长的战斗中死去。
去世
政权稳定后,亨利得身体却完了。就在处死约克大主教之后亨利得了怪病,此后有生之年一直被这种怪病折磨得死去活来,这种病现在看来好像是麻风病,从亨利四世登基到1407年间,战争不断,税费繁重,每年亨利都要与下院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才能获得税金,而下院也为付其付出的每一分税金而对亨利的各项政策进行指责。比较好的是亨利对议会下院的亚iqiu耐心克制,总是小心谨慎的回避对抗。 有人说亨利的晚年被其子所取代,有些言过其实,但是其子也确实打算在其父病重期间在政府中担任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导致父子间的关系有些紧张。但是在亨利四世接近死亡的时候情况好转,在其弥留之际,王子(后来的亨利五世)陪伴在左右。
评价
兰开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在47岁就死了,王位得来如此容易但是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和快乐,因疾病缠身而痛苦,被国家事务搞得精疲力尽。作为一个国王他艰苦努力地去做正确的事,作为一个人,他在教堂里表现出的虔诚是有目共睹的。他在遗嘱中写道“我亨利是有罪的不幸的人,请求我的文武大臣和真诚的人民原谅我,假如我在任何方面错待了他们。”处于亨利四世那样的境地能够创建一个王朝并把这个国家完整地留给儿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叛乱的贵族被打败,苏格兰和法国严守中立,威尔士恢复对英格兰的效忠,下院虽然为了税金而对其指责但是也未怀疑他的名位。
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的逝世,亨利四世的历史评价
亨利四世(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兰国王,兰开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君主。1399年到1413年在位,爱德华三世之孙、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长子。出生在波林布鲁克。支援堂兄理查二世镇压格洛斯特公爵叛乱。但是不久由于霍尔福德公爵的挑拨,在1395年被驱逐并没收领地。起兵征讨理查。由于受议会拥戴而即位,开创了国王尊重议会意见的先河。 1399年,作为在世的最年长的爱德华三世之孙、兰开斯特的亨利夺取了王位,埃德蒙及其弟弟罗杰受新王监护,尽管针对亨利四世的叛乱随时大概发生,但他们还是得到体面地对待。亨利四世上台后,首先面对的是欧文·格林杜尔,以及诺森布里亚的珀西分别在威尔士和英格兰的叛乱,王室最终在1408年的布拉默姆莫尔战役中取得胜利。而王后乔安娜被指修炼巫术,约克大主教理查德被国王处死等事件,使得兰开斯特王室的声誉日下。当亨利四世因癫痫病死去时,有人以为是上帝对他的惩罚。亨利四世为王的最后两年健康状况差,国王的职责大部分已落在威尔士亲王蒙茅思的亨利上了。 政权稳定后,亨利的身体却完了。就在处死约克大主教之后亨利得了怪病,此后有生之年一直被这种怪病折磨得死去活来,这种病现今看来很像是麻风病,从亨利四世登基到1407年间,战争不断,税费繁重,每年亨利都要与下院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才能获得税金,而下院也为付其付出的每一分税金而对亨利的各项政策进行指责。比较好的是亨利对议会下院的要求耐心克制,总是小心谨慎的回避对抗。 有人说亨利的晚年被其子所取代,有些言过本来,但是 其子也确实打算在其父病重期间在 *** 中担任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导致父子间的关系有些紧张。但是在亨利四世接近死亡的时候情况好转,在其弥留之际,王子(后来的亨利五世)陪伴在左右。 人物评价 兰开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在47岁就死了,王位得来如此容易但是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和快乐,因疾病缠身而痛苦,被国家事务搞得精疲力尽。作为一个国王他艰苦努力地去做正确的事,作为一个人,他在教堂里表现出的虔诚是有目共睹的。他在遗嘱中写道"我亨利是有罪的不幸的人,请求我的文武大臣和真诚的人民原谅我,如果我在任何方面错待了他们。"处于亨利四世那样的境地能够建立一个王朝并把这个国家完整地留给儿子是很不容易的。叛乱的贵族被打败,苏格兰和法国严守中立,威尔士恢复对英格兰的效忠,下院虽然为了税金而对其指责但是也未怀疑他的名位。
亨利五世的剧情简介
BBC2历史电视电影系列《空王冠》(The Hollow Crown)4部经典莎士比亚作品的新演绎,分别是:《理查二世》Richard II、《亨利四世:第一部》Henry IV, Part 1、《亨利四世:第二部》Henry IV, Part 2和《亨利五世》Henry V。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为了向全世界展现英国文化,这四部电视电影将作为伦敦文化奥运的重点推荐剧目向全世界推行,在2012年6月播出。 《亨利五世》是该系列的最后一部,也是莎士比亚被翻拍的作品中绝不容小觑的一部。汤姆·希德勒斯顿 Tom Hiddleston将登上王位,饰演亨利五世。而为这部掌镜的则是非常著名舞台剧导演Thea Sharrock。在《亨利五世》中,年轻的王子成长为成熟男人,致力于征服法国。莎士比亚基于英格兰亨利五世国王生平,于1599年创作了这部著名历史剧,着重描写百年战争期间的阿金库尔战役。年轻的亨利五世长于谋略,善于用兵,深得部属爱戴。由于不甘法国王子的侮辱,他出兵法国,远征艾吉宫战场。凭着过人的勇气,他率领王公贵族及市井小民在大战中击溃法军,逼法王签下和约并娶得法国公主凯萨琳为妻,成为法国王位继承人。
亨利四世简介
职业:国王 国籍:法国 为什么出名:亨利四世是法国波旁国王中的第一位,接替他的表兄亨利三世,1589年瓦洛瓦线的最后一位。在此之前,他是法国西南部纳瓦拉的国王。1572年,新教亨利与他的天主教表妹玛格丽特结婚,帮助巩固了法国宗教战争期间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和平。相反,它引发了圣巴塞洛缪日的大屠杀。在天主教领袖的怂恿下,很可能有超过5000名胡格诺派教徒被谋杀,亨利本人也只是带着他的生命逃走了。亨利在继承法国王位之前和之后继续受到神圣联盟的争夺。亨利只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战斗恢复了和平,在战斗中他表现出了强大的领导能力和勇气,并在1593年皈依了天主教。1598年南特的法令最终将天主教确立为法国的官方宗教,但关键是赋予了新教徒权利和自由。为了确保一个继承人,亨利四世取消了与瓦洛瓦的玛格丽特的婚姻,而改嫁玛丽·德梅迪西斯,同时保留了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情妇名单。1610年,亨利四世被一位狂热的罗马天主教徒刺杀,缩短了亨利四世的统治时间。 出生于1553年12月13日出生地:保罗,纳瓦拉王国星号:射手座 死亡于5月14日,1610年(56岁)死因:被暗杀的 文章和照片对欺骗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情妇亨利的失恋是美丽、聪明和怀孕的。他想让她在他身边代替他没有孩子的王后。但是命运介入了。1572年6月9日,法国亨利四世在常青藤之战中的战役3月14日,1590年婚姻生活1572-08-18纳瓦拉的亨利(后来的法国亨利四世)在巴黎与他的表妹瓦洛瓦的玛格丽特结婚1600-12-17法国亨利四世和玛丽·德梅迪奇的婚姻1576-02-03纳瓦拉的亨利(未来的亨利四世)从巴黎逃走1576-02-05纳瓦拉的亨利(后来的法国亨利四世)在图尔1585-08-08放弃天主教教皇西克斯图斯驱逐纳瓦拉的亨利(亨利四世)教籍1589-09-21在阿尔克斯战役: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击败天主教联盟1590-03-14常春藤战役:法国宗教战争期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击败天主教联盟1590-09-05亚历山大法尔内塞的军队法国亨利四世发起围攻巴黎1591-03-01教皇格里高利十四世威胁驱逐法国国王亨利四世1591-04-19沙特尔投降法国国王亨利四世1591-08-19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占领鲁昂1591-09-21法国主教承认亨利四世为法国国王1593-07-25法国新教国王亨利四世皈依罗马天主教1594-02-27亨利法国国王加冕1594-03-22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在巴黎节日1595-01-17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向西班牙宣战1595-09-17教皇克莱门斯八世承认亨利四世为法国国王1597-09-25亚眠向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投降1598-03-20布列塔尼总督,在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于15881610-05-14年刺杀法国亨利四世后,萨沃伊控制了萨沃佐,谈判破裂后,默克尔公爵菲利普·埃曼纽尔(Philippe Emmanuel)向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投降,并于1600-08-06年入侵萨沃伊,将9岁的路易十三带上王位,分享在Twitter上的Facebook分享著名国王普密蓬·阿杜德菲利浦六世乔治三世亨利八世路易十四“0”路易十八
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Henri Ⅳ,1553—1610),法国国王,波旁王朝的奠基人。他的统治大大巩固了法国君主专制政体。 十六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君主专制政体面临严重危机。由于价格革命的来势十分迅猛,法国国内物价狂涨,经济衰退,加上法国 *** 对全国人民征收重税,以维持与西班牙争夺意大利领土的战争(1495—1559),社会各阶层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因而对中央集权的 *** 普遍产生不满。这种不满情绪在法国南方尤为强烈,这是因为价格革命的后果最早在南方反映出来,还因为在意大利战争中,南方的城乡受到的破坏较大。人民生活更为困难,资产阶级的经济损失也较为严重,不少封建贵族濒临破产。各种矛盾因为得不到正当的解决,终于爆发了国内战争(1562—1598)。战争的实质是封建贵族的各个集团和国王互相争夺政治权利。这场战争是在宗教的外衣下进行的,故史称宗教战争,又名胡格诺战争。法国的加尔文教徒叫做胡格诺教徒。加尔文教在法国南方有较大的发展。信仰加尔文教的不仅有城市的手工业者、资产阶级,还有农村的农民和封建贵族。在法国北方,天主教仍占统治地位。南方的胡格诺派贵族企图利用加尔文教的共和组织来对抗国王的专制主义,以恢复以前的独立地位,并没收教产来摆脱自己的困境。北方的天主教贵族也想削弱王权,但是他们在宗教信仰方面与国王有共同之处。在法国,国王是天主教会的首脑,支持天主教也就是支持国王。在内战初期,战争主要在胡格诺教派贵族和 *** 间进行,天主教贵族派站在 *** 一边,后来战争又在天主教派和 *** 间进行,间或又有两大教派之间的厮拼。资产阶级在内战中也根据自己的利益有时附和贵族势力,有时支持王权,有时独立成派。总之,矛盾错综复杂,政局极度混乱。亨利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内乱中度过的。他一生的经历和他所处时代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宗教战争都密切相关。 亨利出生在法国南方比利牛斯山区那瓦尔王国①的贝亚恩。外祖父是那瓦尔国王,去世后王位由亨利的母亲让娜继承。父亲安托万·波旁是法国国王手下的将军。亨利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贝亚恩的山村中度过的,虽身为王子,但过着节俭、艰苦的生活,衣食住行都如同贝亚恩的农民一样。这是因为他那野心勃勃的母亲希望他自幼受尽各种苦难,日后可成为伟大人物。他自小受的教育也极为严格,母亲为他选择了学识渊博,品行端正的老师。《恺撒回忆录》以及普鲁塔克的著作是他爱不释手的读物。他从古代伟人中寻找自己效法的楷模,书中一些著名格言,如“不战胜,毋宁死”,“宽容战败者,严惩倨傲者”,“纷争不除,国无宁日”等, 日后都成为他做人和统治国家的准绳。 1562年3月1日,代表法国东北部天主教贵族利益的吉士公爵路经瓦西镇的时候,率领武装随从袭击正在举行礼拜的胡格诺教徒,死伤200余人。事件发生后,南方的胡格诺贵族集团与北方的天主教贵族集团立即开始军事行动,从而拉开了宗教战争的序幕。亨利的母亲是一位狂热的胡格诺教派首领,在她的薰陶和鼓舞下,同样信奉胡格诺教的亨利在尚未成年时便投身参加宗教战争,反抗法国 *** 。内战中,他勇敢善战,初露锋芒。 1570年, *** 和胡格诺教派签订圣日耳曼和约,出现了暂时的和平, *** 对胡格诺教派作出了让步,允许他们在全国各地举行宗教仪式,并可在南部几个城市驻军设防,胡格诺教派的阵地大大加强了。为了巩固友好关系,双方同意将法国国王查理九世(1560—1574在位)的妹妹玛格丽特嫁于那瓦尔王子亨利。由于母亲去世而成为那瓦尔国王和胡格诺教派首领的亨利于1572年8月带领几千名胡格诺派的头面人物前来巴黎参加婚礼。就在婚礼举行后几天,1572年8月23日圣巴特勒穆节夜间发生了一起内战时期最骇人听闻的流血事件。一夜之间,几千名胡格诺教徒大多横遭屠杀。巴黎以外的法国中部和北部各地也发生了类似的暴行。这个事件史称“巴特勒穆之夜”。这是法国宫廷的实权人物,具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但阴险毒辣的太后凯瑟琳·美第奇和吉士公爵之子亨利·吉士一手策划的政治阴谋。他们企图一举歼灭胡格诺教派的领袖人物,使其群龙无首。但胡格诺教徒人数众多,虽然力量大大削弱了,但他们仍在南方城市中顽强抵抗,终于于1576年成立了南方共和国,彻底与 *** 和北方脱离。法兰西分裂了。 亨利免遭屠戮,是因为他被迫放弃了自己的信仰,而改宗天主教。在这充满阴谋的宫廷中,他受到严密监视,失去人身自由,被软禁于卢浮宫三年之久。1576年初,他终于逃出卢浮宫,潜回胡格诺派的南方根据地,恢复原有信仰,重新成为胡格诺教派的领袖。接着便是长达十多年的戎马生活。他经历过上百次大小不同的战役,几乎经常戎装不离身,利剑不入鞘。1580年为夺取卡奥城,他亲自参加了连续五天的激烈巷战,以后又在居伊埃钠、圣杜奇、普瓦杜等地攻占了无数要塞。战斗中他骁勇顽强,是一个勇猛的战士,又是一个杰出的统帅。这使他在人民中深孚众望。 1574年查理九世去世,他的弟弟亨利三世(1574—1589在位)即位。在亨利三世执政期间,政治混乱达到顶点。他向胡格诺教让步的政策使信奉天主教的北方各城市都加入了1576年产生的贵族集团天主教同盟。因受沉重捐税的压榨而对国王不满的巴黎市民也在吉士公爵及其党羽的煽动下纷纷加入天主教同盟。1588年5月,巴黎人民爆发“街垒日”起义,亨利三世被迫逃离巴黎,向那瓦尔的亨利求援。于是两个亨利结成联盟共同围困据守巴黎的天主教同盟。1589年,“同盟”派出的天主教徒暗杀了亨利三世。由于他既无儿子,又无兄弟,那瓦尔的亨利作为王室旁系波旁家族的后裔便成为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即亨利四世。天主教同盟绝不能同意一个异教徒作法兰西国王,何况吉士家族的亲王们早就觊觎王位,因而继续与亨利四世作战。当时,西班牙天主教国王腓力二世乘人之危,侵入法国领土,开进巴黎,与“同盟”勾结,企图扑灭异教徒,确保天主教在法国的统治。面对内外敌人,亨利四世又为夺取王位而战了。 尽管亨利四世在阿尔克(1589)和伊伏利(1590)两次战役中告捷,但围困巴黎之役却由于西班牙军队从荷兰赶来救援守军,迫使亨利四世撤围,终以失败告终。 由于经济崩溃,内战绵延,外敌入侵,城乡人民纷纷起而反抗,规模波及全国,最著名的是叫做“克罗堪”的农民起义,人民运动威胁着整个上层阶级的根本利益。巴黎市民也不再信任当时在巴黎执政的、由首都各区委员会代表组成的“十六人委员会”,因为它不仅没有减轻巴黎人民的负担,而且实行暴政。更有甚者,它把西班牙卫戍部队引进了首都。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妄图让自己的女儿伊丽莎白公主登上法兰西王位,遭到了巴黎人民的拒绝。亨利四世认为敌人为他提供了有利时机,为了争取巴黎人民的信任,应该明智地作出些让步。于是他于1593年放弃胡格诺教,皈依天主教。翌年2月,他在沙尔特接受加冕,3月,信奉天主教的巴黎市民大开城门,欢迎亨利四世入城。接着,亨利四世开始平定天主教同盟、镇压农民起义以及驱逐外敌。1595年,在封丹—弗朗塞兹一仗,击溃天主教同盟首领梅埃纳(继吉士公爵后当“同盟”的首领),“同盟”投降。1596年,“克罗堪”起义被 *** 雇佣军和贵族武装镇压下去。1597年,在亚眠大败西班牙腓力二世,迫使西班牙国王讲和。1598年,与西班牙签订韦尔樊和约,对外战争遂告结束。 由于天主教继续成为国教,亨利四世为安定胡格诺教徒的不满和恐惧,于1598年4月13日颁布“南特赦令”,以法令形式确定了法国胡格诺教徒在宗教、民事和政治上的地位,给胡格诺教徒以信仰和礼拜的自由,并允许他们享有政治上的重大特权:他们可以保留两百座在以往战争中掌握并得到条约认可的城堡,可在那里驻军,并自理财政;在波尔多等几个城市设立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教徒各占半数的法庭;在高等法院中设立“敕令法庭”,也有胡格诺教徒参加。“南特赦令”是罗马帝国以来第一个承认宗教自由,确保宗教平等权利的文献。“南特赦令”的颁布拉上了宗教战争的帷幕,代之出现的是宗教容忍的时代,国内和平随之到来。 亨利四世争夺王位的斗争持续了将近十年(1589—1598)。在这期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人民倦于内战,渴望恢复秩序和和平,废除暴政,击退西班牙入侵者。当亨利四世进入巴黎时,首都群众情不自禁地高呼:“国王万岁!”“和平万岁!”“自由万岁!”就足以证明这点。亨利四世作为中央王权的代表,能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结束了内外战争,实现了民族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这便是他成功的原因。在这场斗争中,人们不难看出,亨利显示出他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机智灵活的政治家。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了巴黎,值得做场弥撒。” 1598年,国内外的和平恢复了。亨利四世在政治领域的首要任务是重建国家权威,巩固君主专制政体。他大力推崇十六世纪著名的法学家、历史学家让·博丹论述专制制度理论的《论共和国》一书。作者抨击了反君主派的理论,主张实行专制制度,以巩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认为君主是一切权力和权利的源泉。亨利作为专制君主,对高等法院置之不理,三级会议也不再召开。然而他注意通过赠送礼物和发给养老金等办法,把一些大官僚吸引到自己这方面来。他注意加强中央政权。1604年他发布“小波勒赦令”,允许官吏在交付卖官年金后,可世袭国家官职。这项法令不只为增加一些财政收入,主要是企图在官吏中间牢固树立起为国家效劳的传统。亨利注重国内和平,他对国内封建贵族的阴谋叛乱,始终采取安抚、收买、防御的政策。经再三斟酌后除对叛乱头目比隆元帅于1602年处决外,亨利没有施行过暴力镇压手段。此外,对天主教贵族授以官职,俸禄和特权,甚至对那些妄图推翻并暗害他的耶稣会士报以容忍和宽恕的态度。亨利四世懂得要巩固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农民中度过童年的亨利四世,经历了内战的烽火、夺取王位的艰辛,对下层人民的生活,尤其是农民的贫困和痛苦有过体验,因此他登上王位后曾许愿,让“每个农民星期日罐子里有只炖鸡吃”。他虽为君王,并不蛰居深宫,而经常策马外出,广泛接触各种社会地位的人,因此他在人民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亨利四世在执政期间,积极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和振兴了国内经济。财政大臣苏利公爵和其他一些忠实而能干的大臣辅佐他完成了这项比夺取王权更为艰辛的工作。 在财政方面,苏利大臣充分利用旧有的财政体制,采取严密控制收税官,禁止滥免显贵税收,量入为出等措施,使国家财政从1601年起做到收支基本平衡,不仅偿清了亨利四世在长期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款,而且做到有数量可观的盈余。 在工农业方面,亨利四世鼓励革新。他重用农业革新家奥利维埃·德赛尔和工业革新家巴特勒穆·拉斐马,并赐予他们荣誉和奖赏。 亨利大力推荐并宣传德赛尔的农学论著《农业园圃和农田管理》。他部分削减对农民征收的直接税,动用人力财力排干沼泽地,辟为良田,禁止高利贷者扣押牲口和农具,允许自由买卖小麦等。此外,农村发展了新兴的养蚕业,引进并推广了玉米、啤酒花、甜菜等作物。由于亨利四世采取以上一些措施,农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亨利四世对于工商业的重视不亚于农业。他设立“贸易委员会”,起用拉斐马领导该委员会。拉斐马大力扶持手工工场,鼓励革新和发明。为了使法国商品不受外国商品的排挤,防止由于进口外国货而使大量铸币外流,根据拉斐马的意见,亨利力主重商主义政策和保护关税政策,并设法创建自己的民族工业。例如,过去法国必须进口意大利丝织品,为了发展法国自己的丝织业,国家鼓励种桑树,发展养蚕业,结果优质的法国丝织品终于使意大利丝织业濒于破产。其它手工业,如贵重花边、精制皮革、地毯等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亨利废除国内关卡的措施使国内各地区的贸易也活跃起来了。 亨利四世还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负责疏通河道,开凿运河,建筑桥梁,修缮公路等。城市建设随之也大大发展,单在巴黎就建造了蓬纳夫大桥、连接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的长廊、圣·路易医院、罗瓦亚勒广场、圣日耳曼-昂莱宫、拉弗莱什军事学校,扩建了皇家图书馆。 经过短短十多年的恢复和建设,亨利四世使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出现了经济的高涨,跃居为欧洲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 绝对君主制的加强和巩固以及经济的繁荣昌盛并不意味着政局的稳定。天主教同盟的残余势力对曾是胡格诺教徒的国王不寄予真正的信任。而胡格诺教派的封建贵族也由于没有得到支配法兰西财富和宗教信仰的最高权力而感觉受到了歧视,他们习惯于封建割据,对中央集权的 *** 格格不入。而亨利四世的政治宿敌西班牙宫廷、罗马教廷和耶稣会等在宗教战争结束以后,仍然支持法国的天主教徒进行反对亨利的颠覆活动。自亨利上台后曾发生过无数起阴谋叛乱和暗杀国王事件。亨利四世对西班牙的反法政策始终保持着警惕,他一方面竭力避免与西班牙发生战争,以赢得国内建设的时间,同时他也认识到这场战争是难以避免的。正当他与英国、荷兰、德国境内的新教诸侯结成反西班牙的同盟,积极练兵备战时,在1610年5月4日,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拉法亚克在行驶于巴黎费洛纳里街的国王马车里将他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