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文言文的读音
1. 古文《强项令》中“诏遣使者临视”的‘视’拼音怎么读 视 释义 shì① 看。 《世态炎凉》:“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之。”② 察看;视察。 《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学京畿。”③ 治理;处理(公务)。 《张衡传》:“~事三年,上书乞骸骨。”④ 看待;对待。 《六国论》:“子孙~之不甚惜。”⑤ 看顾;照看。 《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⑥ 视力;目光。 《庖丁解牛》:“怵然为戒,~为止,行为迟。”⑦ 比较;比照。 《五人墓碑记》:“其辱行贱行,~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2. “强项令中强”到底读什么音希望语言文字委员会或语文教材出版社 词语解释 【词语】:强项令 【注音】:jiàng(qiáng) xiàng lìng 【释义】: 指东汉光武帝时洛阳令董宣。 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杀人,匿于主家。后公主出行,用他为骖乘。 董宣候之于途,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诉于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 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即以头击柱,帝令小黄门止之,使叩头谢主。宣不从。 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因敕强项令出。 ……葬以大夫礼。事见《后汉书·酷吏传》。 3. 强项令中的强的读什么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县令。七十四岁时,死在任上。 光武帝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知道后很伤心,说:“董宣廉洁,到他死我才知道。” 因董宣曾经做过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便赏赐系印钮的绿色丝带,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应该读被子的被(bei,四声)吧。 布被是指布做的被子,而不是丝绸锦缎。 4. 翻译范晔的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地人。 ……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一个人,因为(家奴)藏匿在公主家,差吏不抓不住他。 等到公主出行的时候,(公主)用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他们,(董宣)拦住马车,边用刀在地上画,边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大声喝斥着家奴让他下车,于是打死了(家奴)。 公主立即回到皇宫,将这事告诉了皇帝。光武帝大怒,召见董宣,准备用鞭子打死董宣。 董宣叩了个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呢?”董宣说:“陛下您因圣明有德而复兴,但放纵家奴杀死平民,您凭借什么来治理天下呢?我不需要您用鞭子打死我,我会自杀了断的。 ”当即用头撞击柱子,血流满面。光武帝命令太监强拉住他,让他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不答应,(小太监)用强力使他叩头,董宣两只手撑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 董宣说:“皇帝您是平民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差吏不敢上门(抓捕),您现在是天子,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皇帝跟百姓不同。 ”因此命令:“硬脖子的县令退下!”赏赐三十万钱。 董宣全部分发给各位差吏。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欺人的权贵,使他们都害怕得发抖。 京师称之为“卧虎”。歌颂他说:“没人击鼓鸣冤的董少平。” (董宣)任县令五年。七十四岁时,死于任上。 皇帝派大臣前去察看,只看见用布裹着尸体,妻子儿女相对哭泣,(家中)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 皇帝很伤心,说:“董宣廉洁,直到他死后才知道。” 因为董宣曾经做过二千石的官,赏赐给他一条绿色丝带,按照葬大夫的礼节埋葬了他。 5. 强项令董宣 陈留人董宣当洛阳令。 湖阳公主的男仆杀人藏入主子家府,官吏抓不着。有一天湖阳公主外出,奴仆驾车。 董宣带领一班人等侯在洛阳城北面西头门,拦住车,用武器逼住,宣布杀人犯罪状,当场把杀人犯抓住杀掉。湖阳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哭诉。 帝大怒,召董宣,要用木槌打死董宣。董宣叩头说:“请允许我说一句话再死。” 帝说:“你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中兴汉室,如果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我不须槌死,我自已死。”说完以头撞柱,血流满面。 帝令小太监上前抓住董宣,要他向湖阳公主叩头认错,董宣不从,强制之,董宣两手撑住地面,就是不肯叩头。湖阳公主对帝说:“你过去是布衣,藏匿逃亡者,官吏不敢入门,乃今贵为天下,威权不能行之于一个地方官员身上吗?”帝笑着说:“天子不能与布衣相提并论。” 于是下令:“强项令出去!”赏钱三十万。董宣把赏钱分赐下属。 由此,董宣能搏击豪门贵族。京师内,无人不为之震动。 在京师号称“卧虎”.。 6. 有关于《强项令》古文的解释 强项令 【词语】:强项令 【注音】:qiáng/qiǎng/jiàng xiàng líng/lǐng/lìng 【释义】:1.指东汉光武帝时洛阳令董宣。 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杀人,匿于主家。后公主出行,用他为骖乘。 董宣候之于途,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诉于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 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即以头击柱,帝令小黄门止之,使叩头谢主。宣不从。 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因敕强项令出。 ..葬以大夫礼.事见《后汉书·酷吏传》。 光武帝时,京都洛阳是全国最难治理的地方。聚居在城内的皇亲国戚、功臣显贵常常纵容自家的子弟和奴仆横行街市,无恶不作。 朝廷接连换了几任洛阳令,还是控制不住局面。最后,光武帝刘秀百般无奈,决定任命年已69岁的董宣做洛阳令。 董宣到任后,遇到的第一件棘手的难题,就是处理湖阳公主的家奴行凶杀人的案件。 湖阳公主是光武帝刘秀的姐姐。 这位公主仗着自己和皇帝的姐弟关系,豢养着一帮凶狠的家奴,在京城里作威作福,为非作歹,横行无忌。 有一天,公主的家奴在街上杀了人,董宣立即下令逮捕他。 可是,这个恶奴躲进湖阳公主的府第里不出来,地方官不能到这个禁地去搜捕,急得董宣寝食不安。没有别的好办法,董宣就派人监视湖阳公主的住宅,下令只要那个杀人犯一出来,就设法抓住他。 过了几天,湖阳公主以为新来的洛阳令只不过是故作姿态,虚张声势而已。于是有一天,湖阳公主带着这个杀人恶奴出行,在大街上被董宣派出去的人发现。 派出去的小吏立即回来向董宣报告说,那个杀人犯陪乘公主的车马队伍走,无法下手。董宣一听,立即带人赶到城内的夏兰亭,拦住了公主的车马。 湖阳公主坐在车上,看到这个拦路的白胡子老头如此无礼,便傲慢地问道:“你是什么人?敢带人拦住我的车驾?” 董宣上前施礼,说:“我是洛阳令董宣,请公主交出杀人犯!” 那个恶奴在马队里看到形势不妙,就赶紧爬进公主的车子里,躲在公主的身后。湖阳公主一听董宣向她要人,仰起睑,满不在乎地说:“你有几个脑袋,敢拦住我的车马抓人?你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可是,她万万没有料到,眼前这位小小的洛阳令竟然怒气冲天,双目圆睁,猛地从腰中拔出利剑向地下一划,厉声责问她身为皇亲,为什么不守国法?湖阳公主一下子被这凛然的气势镇住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这时,董宣又义正词严地说:“王子犯了法,也得与老百姓一样治罪,何况是你的一个家奴呢?我身为洛阳令,就要为洛阳的众百姓作主,决不允许任何罪犯逍遥法外!”董宣一声喝令,洛阳府的吏卒一拥而上,把那个作恶多端、杀害无辜的凶犯从公主车上拖了下来,就地砍了脑袋。 湖阳公主感到自己蒙受了奇耻大辱,气得脸色发紫,浑身打颤。 丢了个奴仆,她倒并不十分痛心,可是在这洛阳城的大街上丢了这么大的面子,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她顾不得和董宣争执,掉转车头,便直奔皇宫而去。 湖阳公主一见到刘秀,又是哭,又是闹,非让刘秀杀了董宣替她出这口恶气不可。 光武帝听了姐姐的一番哭诉,不禁怒形于色。他感到董宣如此蔑视公主,这不等于也没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吗!想到这里,便喝道:“快把那个董宣捉来,我要当着公主的面把他乱棍打死!” 董宣被捉来带上殿后,他对光武帝叩头说:“请允许我先说一句话,然后再处死我吧!”光武帝十分恼怒,便说:“你死到临头了,还有什么话说!” 董宣这时声泪俱下,却又十分严肃地说:“托陛下的圣明,才使汉室再次出现中兴的喜人局面。 没想到今天却听任皇亲的家奴滥杀无辜,残害百姓!有人想使汉室江山长洽久安,严肃法纪,抑制豪强,却要落得个乱棍打死的下场。我真不明白,你口口声声说要用文教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现在陛下的亲族在京城纵奴杀人,陛下不加管教,反而将按律执法的臣下置于死地,这国家的法律还有何用?陛下的江山还用什么办法治理?要我死容易,用不着棍棒捶打,我自寻一死就是了。” 说着,便一头向旁边的殿柱上撞去,碰得满头满脸都是血。 光武帝不是个糊涂的君主,董宣那一番理直气壮的忠言,以及刚直不阿、严格执法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 他又惊又悔,赶紧令卫士把董宣扶住,给他包扎好伤口,然后说:“念你为国家着想,朕就不再治你的罪了。不过,你总得给公主一点面子,给她磕个头,赔个不是呀!”董宣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错,也无礼可赔!因此,这个头不能磕!” 光武帝只好向两个小太监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把董宣搀扶到公主面前磕头谢罪。 两个小太监照办。这时,年近七十的董宣用两只胳膊支撑着地,硬着脖子,怎么也不肯磕头认罪。 两个小黄门使劲往下按他的脖子,却怎么也按不动。 湖阳公主自知理亏,却仍耿耿于怀,不出这口气心里憋得慌,便又冷笑着问光武帝说:“嘿嘿!文叔(光武帝的字)当老百姓的时候,常常在家里窝藏逃亡的罪犯,根本不把官府放在眼里。 现在当了皇帝,怎么反而连个小小的洛阳令也不敢驾驭了呢?我真替你脸红!” 光武帝回答得也真妙。他笑着说:“正因为我当了一国之君,才应该律己。
为什么董宣有“强项令”的称号
东汉初年,都城洛阳的县令叫董宣,他是一位刚正不阿、严行法纪的清官。洛阳是京城所在地,许多皇亲国戚都住在这里,他们骄横非凡,仗势欺人,影响很坏。洛阳令董宣是一条硬汉子,他认为皇亲国戚犯了法,应该同样治罪。有一次,皇帝姐姐湖阳公主家的家奴,为了抢掠财物,在光天化日下杀了人。案发后,为了逃避官府的追究,他躲在公主家里不出来。搜捕的官差不敢进公主的家里去搜查,董宣就派人天天在公主家门口守着。过了不久,公主要出去游玩,那个杀人的家奴也跟从她一起去。那个凶手以为同公主一起出游没人敢找麻烦,就大模大样地牵着马,出了公主的家。董宣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带人赶来,拦住了公主坐的马车。公主没想到一个县令竟敢拦她的车,就用公主的权势地位来吓唬董宣,董宣不为所动,当面责备公主纵容家奴为非作歹,包庇罪犯。说完也不管公主的反对,就把那个杀人凶手揪了出来,让他供认杀人罪行之后,就地处决了他。湖阳公主觉得丢了面子,又气又羞,跑到当皇帝的弟弟那里,添油加醋地告了董宣一状,说董宣欺负她。皇帝听信了一面之辞,十分恼怒,立即召董宣进宫,吩咐左右的宦官当着公主的面,责打董宣,想以此替公主出气,董宣说:“叫我死,我没什么,只求让我先说几句话。”皇帝问:“你要说什么?”董宣说:“您是一位使国家强盛起来的贤明君主。可是现在却包庇纵容家奴杀人的公主,知法犯法,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我没有罪,不能服刑而死,请准许我自杀吧!”说完,就将头朝柱子撞去,顿时血流满面,摔倒在地上。皇帝觉得董宣的话说的有道理,想大事化小,但为了顾全湖阳公主的面子,只要他向公主磕头赔礼就行了,董宣却宁死不愿磕头求饶。皇帝叫左右的宦官用力按他的脑袋,但董宣双手撑着地,挺直脖子,就是不肯低头。宦官知道皇帝并不想治董宣的罪,就对皇帝说道:“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皇帝没有办法,只好挥着手对董宣说:“强项令,回家去吧!”后来,皇帝不但没治董宣的罪,还赏给他!"万钱,奖励他执法严明。从此,不畏强暴的董宣就留下了“强项令”的美称。
强项令读音
译文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在今河南县)人。……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嗑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董宣说:“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等鞭子打,请求能够自杀。”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光武帝命令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小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公主说:“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门。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做) 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当即命令:“硬脖子县令出去!”赏赐三十万钱。董宣把它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 得发抖。京城称之为“卧龙”。歌颂他说:“没人击鼓鸣冤的是董宣。”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县令。七十四岁时,死在任上。(光武帝)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很伤心,说:“董宣廉洁,到他死我才知道。”因董宣曾经做过二千石,便赏赐(系印钮的)绿色丝带,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
强项令原文及翻译
原文:陈留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翻译:光武帝召任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的仆人白天杀了人,因为躲进公主府,官吏无法逮捕。《后汉书》:南朝刘宋时范哗编著,原有十纪八十列传,共九十卷。北宋时,把晋司马彪所著《续汉书》八志三十卷,合编成为现在流传的《后汉书》,两书合为一百二十卷。 本篇选自《后汉书·董宜传》。节选自《后汉书·酷吏传》。题目是编者加的。《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盛行于世。强项令,汉语词语。语出《后汉书-酷吏列传》中董宣的事迹。形容人刚正不阿。范晔简介范晔,字蔚宗,顺阳郡顺阳县(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员。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范晔出身顺阳范氏,博览群书。一生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著作《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强项令怎么翻译强项令原文及翻译
1、《强项令》原文: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_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_,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_鼓不鸣董少平。”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2、翻译: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在今河南县)人。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董宣说:“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等鞭子打,请求能够自杀。”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光武帝命令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小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公主说:“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门。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当即命令:“硬脖子县令出去!”赏赐三十万钱。董宣把它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京城称之为“卧虎”。歌颂他说:“没人击鼓鸣冤的是董宣。”(董宣)当了五年洛阳县令。七十四岁时,死在任上。(光武帝)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很伤心,说:“董宣廉洁,到他死我才知道。”因董宣曾经做过二千石,便赏赐(系印钮的)绿色丝带,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