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全诗的意思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全诗的意思是:昏暗树林里的风吹草动,原指将军在夜晚巡逻时被风吹草动的声音所惊吓并开弓射箭的情景。这首诗的原文是唐代诗人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现在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警惕性高,不放松警惕。卢纶的作品特点具体包括如下: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边塞风光、离别之情等,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作品中常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作品中常常表现出诗人的豪放不羁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作品中常常表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的将军是李广。诗的取材,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文: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翻译: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里的一块石头,认为是老虎就向它射去,射中了石头,箭头都射进去了,过去一看,原来是石头。接着重新再射,始终不能再射进石头了。诗句赏析“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 “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卢纶的"塞下曲”其中一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是什么意思?
意思: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出自:唐 卢纶《塞下曲 其二》原诗:塞下曲·其二唐代: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惊风:突然被风吹动。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扩展资料卢纶早年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谋的官职。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这组边塞诗。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描绘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卢纶的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卢纶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贽、贾耽、裴均、令狐楚、浑瑊、马燧、韦皋虽未任过宰相,但也是大权在握的人物。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篇也反映了战乱后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如《村南逢病叟》。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写南行避安、史乱的旅途夜泊心情和体验,真实生动,感慨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