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芥子有须弥,心似微尘藏大千是什么意思?
“生如芥子有须弥,心似微尘藏大千”意思是微小的芥子,容纳巨大的须弥山。芥子须弥所显示的华严世界,体性广大,无所不包,大小无碍。佛家云:生如芥子有须弥,心似微尘臧大千。由来如下:唐朝的江州刺史李渤,有一次问智常禅师:“佛经上说,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神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能容纳那么大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智常禅师微微一笑,转而问李渤“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呢?”。“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李渤生出得意的样子。智常禅师又问:“那你读书破万卷,却保存在哪里呢?”。李渤指了指自己的头脑说:“当然在这里了”。智常禅师说:“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万卷书呢”。李听了,茅塞顿开,拜谢而去。国画的形制多种多样,给人大开大合者以条幅,横卷,屏条居多,阅来视野广阔,荡气回肠。而小小扇画横空出世,却迥异于其它形制所给人的须弥感觉。盛夏,高阳炎热,手中尺寸小扇,便可清风徐来。伴凉爽而来的是灵巧、活泼、典雅、精致、悠远的快意。扇画天地虽小,却小中见大,恰恰体现了佛家须弥芥子的意境。书画家在灵巧娇小的扇面中别出心裁的构图,而疏密有致,浓淡适宜的写意,导人进入无尽的遐想的世界。扇面与书画成为一体之事,最早见于《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尝见一老妪,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面,各有五字。老妪初有愠色。因谓妪曰:“汝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妪如其言,人竞购之”。揣摩来看,人们热购老妪的扇书,所喜欢的是点寸之扇带来美哉悠哉的墨香世界。团扇亦称纨扇,《簪花仕女图》中女子所执之团扇,是以牡丹等花鸟为图案的。唐代宫廷酷夏,贵族宫女在花园,尝以轻扇纳凉。纳凉的同时,亦享毫末点染的美感。团扇艺术的高峰在宋代。宋太祖统一中国后,设置翰林书画院,广罗人才。至徽宗,赵佶带头画扇,下属官员竞相模仿,扇画的发展尤为空前,为后世留下可观的扇画遗产。而折扇至明清开始鼎盛。喜欢折扇的不仅是宫廷权贵,平头百姓,江湖侠客也有把玩折扇的喜好。有的还将折扇加工后内藏机关,寓小于大,平时欣赏画面,险时防御突袭,体现的便是芥子须弥的变化。扇画虽小,蕴藏画家观察到的大千世界,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到细小恬静的野草闲花,从嗡鸣飞动的昆虫,到奔腾如风的野马。无不成为扇面描绘的万千气象,尺寸之间,所表达的社会生活天真、秀美,充满诗情画意。画力通玄者,最善于把握一叶知秋。点滴之间,便可恢弘世界。扇画,从一点一滴、一毫一末到万水千山、天高云淡。灵巧见笨拙,愚昧见智慧。尺寸见万丈,大千见毫末。这便是扇画须弥芥子的境界。
生如芥子,心藏须弥
芥子是微尘,须弥是大山。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便出身卑微,也依然不甘于眼前的苟且,心中充满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明明在学校待的时间并不够久,可却有一种已经过了好久好久的错觉,每天匆匆的从宿舍奔赴教学楼,上完这堂课,转眼背上书包就换到下个教室,出乎意料,我渐渐发现每个人都很积极,总是提前去教室占座位,可是第一排却很少有人坐,大概是太靠前缺乏一丝安全感吧,我总是习惯性的坐在第二排最里面靠窗的位置,因为一抬眼窗外的风景便全部尽收眼底,看着车辆来来往往,看着别的学院学生匆匆忙忙往楼上跑,随后我将思绪拉回到老师的讲解中,可枯燥的内容远不及外面的风景要有意思的多。
大学的老师,都很负责,可总是给我一种读高中的感觉,令人庆幸的是,没有了早自习,没有了跑操,也不再有老师不停的催着你交作业,背课文。更没有了无休止的周考月考期中考,大学讲究的是个人积极性,讲究一个自律。
与高中不同的是,没有课的时候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我有时会选择去自习室,有时也会去图书馆翻翻书,唯一不满的是课余活动太过繁多,多到令我厌烦。
本以为脱离了高中的苦海,便可以好好休息休息,好好享受一下新的生活,谁曾想,这生活比高中还累,每天的课被安排的满满的,连周六周日都要补课,一下课就要奔向另一个教室上课,下课了就急急忙忙奔去餐厅吃饭,所以下课吃饭成了我每天最开心的时刻。
令人头大的是,每天还是要早起,但睡得又很晚,虽然清楚的知道熬夜的危害性,可仍然要继续下去,毕竟白天没空完成的作业都要等到晚上才能完成。
突然就很想回家,想念窝在家里的舒适场景,可以吃着零食,追着剧,享受着来自亲人的关怀,随心随意,自由自在的,而不是像现在,总觉得自己住的是旅馆,缺少温度,缺少生气,仿佛随时都可以拎包走人。现在尚未入冬,校园里只有零零散散的一些人换上了羽绒服,气温起起伏伏,今天冷,明天热,很让人烦躁。
距离元旦还有一段时间,估计元旦时节,老师同学们都去团聚了,我们这些离家远的也就只能看着别人团聚而心生羡慕了,还是会一直盼着快点放假,这样也能快点过上春节。
芥子纳须弥什么意思?
须弥纳芥子意思是指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也可以用作形容万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大小关系。 佛门和世俗社会是相通的,就像芥子和须弥山可以互相包容一样。芥为蔬菜,子如粟粒,佛家以“芥子”比喻极为微小。须弥山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用,指帝释天、四大天王等居所,其高八万四千由旬,佛家以“须弥山”比喻极为巨大。南朝齐代,婺州义乌县(今浙江金华)出了个很有名的居士,名叫傅翕。他用佛经中“芥子纳须弥”之深义,敷演句偈,说得极为生动、形象: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水坦然平,敲冰来煮茶。傅翕此诗,妙理深远,至诚恳切,以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劝人回复到自然本原的境地,从而得到真正的解脱。
须弥芥子的意思是什么
须弥芥子:意思是偌大一个须弥山塞进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刚刚合适。形容佛法无边,神通广大。也形容诗文波诡变幻,才思出众。佛教语。谓广狭﹑大小等相容自在,融通无碍。语本《维摩诘经.不思议品》中是这样说到:"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2.指总体中的极小部分。【示例】休说须弥芥子,看取鹃鹏斥鷃,小大若为同。——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水坦然平,敲冰来煮茶。傅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