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后记

时间:2024-10-11 23:48:19编辑:流行君

什么是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就是教后记,亦称“授课心得”、“教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

写教后记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课堂中的反馈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子;有助于找出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调整教学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加深对课程标准的领会、教材的理解和教法的改革的力度。它是促进自己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教学后记 一般写什么

(1)对教材的理解。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整体把握教材。写教学后记时,要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标、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材中的思想内涵的挖掘是否深透、教学时间安排、板书设计是否合理、自己的素质有无欠缺、教学的实际效果与备课的设想有无差距等等原因分析。
(2)教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手段选用是否合理、科学,是否有启发性、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上是否宽严适度(如教师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学生的不同意见等),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的时机处理是否得当等等。
(3)学生的反馈和建议。要写好教学后记,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反映和建议,搞好调查研究,摸索学生的思想,不断探索该时代的学生心理特征。
(4)学习有关的业务材料,以丰富自己头脑,提高理论水平。
(5)写点滴体会。通过教学后记的编写,把零散的经验教训积累起来,便能形成宝贵的经验。拓展资料: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后感是教学反思吗

“教后记”和“教学反思”——它们一样吗?  游览我们的中心校网站,时常可见两种文章:《……教后记》和《……教学反思》;而当我们潜心拜读时,发现其中不少文章在表述方法与形式上大同小异甚至不分伯仲:篇幅大小相当;而对于一些真正值得一记的“教学现象”也都三言两语、蜻蜓点水……这不免使人心中油然地产生一些迷惘:“教后记”就是“教学反思”吗?  窃以为,其两者是有明显不同的,甚至有“质”的根本区别。一般而言,“教后记”仅是为了便于课后研究(包括课堂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简析、归类等),俨似“教学备忘录”。因此,“教后记”通常只是简要记录,可以记自己有心得的某个教学流程或环节,也可以是课堂学生活动信息的摘录……总之,它只是课堂某个特定教学情景内存式的短暂定格——而且一般需要及时、简明、准确地记在相应的教案中即可——从这个角度讲,“教后记”大概难登“课改栏目”这个“大雅之堂”!  而“教学反思”,也许可以说老师们都比较熟悉了。然而,真正的“教学反思”——它必须是教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真正有价值的本真的“教学现象”进行有深度的、多角度的解读,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针见血的“解剖”,它是特定“教学现象”的衍生物、进化品,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机结合体。这种新课程的产物,一般也有它自己独特的构造形式:先有案例叙述,进而具体辨析——通常是条分缕析——作者凭借某个教学个案实例,运用新课程观、教育心理学原理等与之逐一对应、诠释,这不管所借教学案例是成功是过失甚至错误,都能让人借助“反思”这面透视镜通览这种“教学现象”,从而受到启迪、点化而变得心头豁亮。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它需要反思者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更少不了反思者那执着甚至于痴迷的教学研究情结,甚至可以说是有一种“教育家狂想症”!否则,很可能你会在“教后记”和“教学反思”间划等号。换言之,“教后记”与“教学反思”实际上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记”,一个“反思”;一个只需平实简要的“叙”,另一个却可能是需要“绞尽脑汁”的“议”或“析”,两者大相径庭矣!好长一段时间以来,常见不少老师习惯地以“……教学反思”给文章命名,其实这并不见好:因为这样的命题难以给人一种直截豁亮的提示或点醒,留下的却是晦暗模糊的印象而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反之,我们却又可从中读出作者自己对教学反思的一种平仄不分和敷衍了事;这样的教学反思即使再多,充其量也许只能是绣花枕头——既不利于教学经验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也很难造就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独特见地。此风确不可长矣!  因此,唯愿我们的“课改栏目”能有越来越多像模像样的“教学反思”;更愿,通过我们不断的学习与改进,全体老师的专业水平以及敬业精神,能够在恒久的教育教学疆域里长足发展与提升。


教学后记和教学反思的区别_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的起点

  所谓教学后记。是指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师生交流结果的回顾与反思,并附写在教案后的文字记载。一个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除了课前认真备课、写好教案,顺利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外,课后还要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认真反思,及时分析和总结,再回归教学实践加以验证,如此自培自陶,理性上升,有序进行,终会形成独特风格。
  
  一、教学后记,记有何益
  
  一是以总结教学经验为基本点。教学后记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所进行的真实记录与理性的思考。因此,教学后记能促使教师主动走向教学反思,锐意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善、美,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是以提高教学水平为出发点。许多有着写“教学后记”良好习惯的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由于受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加之教学过程中情况的突变性,学科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备课时常会出现自己的教学设想与教学实际相脱节的情况。因此,教学后记可以帮助教师积极地走向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的诸环节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优劣差距,分析得失原因,从而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是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立足点。写教学后记有助于实施创新教育。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充满智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常常会在课堂上进射出意想不到的睿智的火花。教师在教学后记中若及时记录并加人自己理性的分析与思考,会使“第二次上课”中师生间的情感思维的交流更加和谐。
  
  二、教学后记,记些什么
  
  一是记成功做法。作为教师,每上一节课都有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这就是“成功”之处。如一些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经过改进的现象更加明显的演示实验,引起学生高密度思维的提高等;有时双边活动开展取得意外的成功;有时某些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渗透……这些都是授课教师应该及时记录下来的内容。
  
  二是记败笔之处。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完美的 教学设计 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没有成功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地分析和探究,一一记录在案,就会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三是记教学机智。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教学机智记录下来,可供日后参考。如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等,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造成很大的遗憾。
  
  四是记学生问题。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知识难点、知识缺陷、思维障碍、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
  
  三、教学后记,注意什么
  
  一是要“实”。即实实在在写好教学后记,应把它视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
  
  二是要“快”。 即及时写,只有及时才能把课内发现问题、本人的感悟如实地记录下来。
  
  三是要“深”。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做好记录外,还要结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索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
  
  (责任编辑:张华伟)


上一篇:华师附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