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
我国历史文化有哪些?
我国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我们的祖先从远古时代就在中华大地上休养生息。考古研究表明,早在1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国的史前文化就已形成了华北和华南两大文化谱系,其中包括著名的元谋文化、蓝田文化、许家窑文化、丁村文化等。到距今90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形成了旱地农业、稻作农业和狩猎采集三个史前文化区。其中距今7000~4600年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长江流域的马家窑文化等,已经显示出此时期农业已有了相当的进步和发展,定居村落已四处可见。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遗址中,发现了300多个长方形储粮窟穴,估计储粮能达10万千克以上。距今4600年的黄河下游文化,不仅出现了铜器和发达的制陶业,而且出现了卜骨和巫师,即出现了宗教和国事活动,说明当时中华民族即将跨入文明时代。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开始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出现了甲骨文。周代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政教系统,并达到鼎盛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争鸣、学术空前繁荣的崭新局面,把我国文化推到了高峰,并使其一直延续发展经秦、汉至明、清。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背景下,形成了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不同时代的文物古迹,具有很高的史学和美学价值,成为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