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公园有什么景点
广州天河公园里的景点有:1.百花园;2.粤晖园;3.粤秀园;4.邓世昌衣冠冢;5.邓世昌雕像。1.百花园百花园景区占地八万平方米,内含茶花园、杜鹃园、紫薇园等园,以植物造景为主,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百花园最初为广州政府林场(又名石牌林场),始建于1928年,1933年为纪念孙中山易名为中山公园。广州解放后,从1950年8月至1953年底,政府对公园进行了大面积绿化造林,并将公园划分为中山林场和中山果园场,1957年改名为森林公园,1960年易名为东郊公园。2.粤晖园从其艺术特点来看,该园不仅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点,也体现了中西园林结合的特点。粤晖园被环抱于绿荫之中,占地仅3000平方米左右,整个园子却划分为八景,分别是--六月船歌、壁石垂缨、花岛椰影、幽谷跳泉、葵潭琴韵、情溢珠江、画舫枕碧、南粤胜景,沿袭了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园中有园的艺术手法,景与景之间虽然相对独立,各具内涵,却由园路等产生联系,均以园林与自然的关系或地域文化的内涵来点题组景,统一成为一个整体。3.粤秀园粤秀园的设计岭南水乡庭院为基调,兼备了广东民间建筑的特色,再经艺术升华,体现广东民间建筑的质朴、温馨的风格。该园主景立意为泻月流云、品酒听泉。以小径引路,曲径通幽;溪涧潺潺流水,静中有动;配以乡间小桥,平添起伏;柴门有行草对联云粤江百里荣村树,华景千门沐晓风,横匾书宁谈,高雅而飘逸。园中植物经过精心挑选,得体的配置,无论分量或色彩都恰到好处,浓处不奢华,淡处不单调,充满乡野小筑的趣味。4.邓世昌衣冠冢民族英雄邓世昌(一八四九至一八九四)于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在抗日本侵略者海战壮烈殉国。邓氏族人葬于广州市沙河天平架石鼓岭邓家山,后因时势变迁,曾被埋没。一九八四年纪念邓世昌殉国九十周年时经沙河镇政府及有关人士支持,寻得邓墓。适逢甲午战争一百周年纪念之际为弘扬爱国精神,市政府决定将邓世昌墓迁回东郊公园,立邓世昌塑像与墓园以崇英烈,永留后人敬仰。5.邓世昌雕像位于天河公园内,邓世昌衣冠冢前,雕像基座前刻民族英雄邓世昌,雕像基座后刻邓生平事迹。
广州天河公园怎么样?
天河公园位于黄埔大道北侧,面积75公顷,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是区属综合性公园,位于广州天河区员村。公园有五个功能区:百花园景区、文体娱乐区、老人活动区、森林休憩区、后勤管理区。此外,公园还建有各种游乐项目和大型烧烤活动区,是广州近郊踏青的首选之地。
天河公园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公园内有乔木、灌木、花草、棕榈、竹子等100余种植物,并有20多株百年以上老树和园内特有的万余平方米的水中森林。天河公园内有乔木、灌木、花草、棕榈、竹子等100余种植物,并有20多株百年以上老树和园内特有的万余平方米的水中森林,给公园增添了一种神奇的色彩。
广州天河公园主要景点:
百花园
百花园景区占地八万平方米,内含茶花园、杜鹃园、紫薇园等园,以植物造景为主,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百花园最初为广州政府林场(又名石牌林场),始建于1928年,1933年为纪念孙中山易名为中山公园。广州解放后,从1950年8月至1953年底,政府对公园进行了大面积绿化造林,并将公园划分为中山林场和中山果园场,1957年改名为森林公园,1960年易名为东郊公园。
粤晖园
从其艺术特点来看,该园不仅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点,也体现了中西园林结合的特点。粤晖园被环抱于绿荫之中,占地仅3000平方米左右,整个园子却划分为八景,分别是——六月船歌、壁石垂缨、花岛椰影、幽谷跳泉、葵潭琴韵、情溢珠江、画舫枕碧、南粤胜景,沿袭了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园中有园的艺术手法,景与景之间虽然相对独立,各具内涵,却由园路等产生联系,均以园林与自然的关系或地域文化的内涵来点题组景,统一成为一个整体。
粤秀园
粤秀园的设计岭南水乡庭院为基调,兼备了广东民间建筑的特色,再经艺术升华,体现广东民间建筑的质朴、温馨的风格。该园主景立意为泻月流云、品酒听泉。以小径引路,曲径通幽;溪涧潺潺流水,静中有动;配以乡间小桥,平添起伏;柴门有行草对联云“粤江百里荣村树,华景千门沐晓风”,横匾书“宁谈”,高雅而飘逸。园中植物经过精心挑选,得体的配置,无论分量或色彩都恰到好处,浓处不奢华,淡处不单调,充满乡野小筑的趣味。入口处迎宾石刻“粤秀园”行书出自省长卢瑞华之手,为整园增色不少。粤秀园获得“知事奖”、设计金奖、庭园施工银奖等十五个奖牌,是中国岭南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更多关于广州天河公园怎么样?,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0b2e21615732031.html?zd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