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论

时间:2024-10-09 19:39:10编辑:流行君

破窗理论

今天学习到的一个概念是:破窗理论。 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 中国有句话叫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和破窗理论说的意思是一样的。 破窗理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表现,你肯定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 以上“破窗理论”的表现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心理形成和行为表现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人会被环境影响,同时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好,不文明的举止也会有所收敛;环境不好,文明的举止也会受到影响。 那么,怎么破解破窗理论呢? 这个理论被提出的时候,是有前提的,一是出现“破窗”,二是“没有及时修复”。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时候,“破窗效应’,才会应验。 所以,要破解破窗理论,就要 ”对症下药“:

什么是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源自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菲利普·辛巴杜在1969年时做的一项实验。当时,他找来两辆完全一样的小汽车,把其中一辆小汽车停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另外一辆则放在纽约市一个相对贫穷和杂乱的社区。菲利普教授把停在纽约市相对杂乱社区中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把汽车顶棚也打开,结果这辆车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加利福尼亚州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连着一个多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菲利普教授又用锤子把这辆车的车窗砸了一个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后这辆小汽车就不见了。很快,经济学家们从这个实验中总结出了“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窗户的玻璃而没有进行及时的修补,那么不久之后更多的人就会因为受到这种无序状态所带来的示范效应,而去从事相同或更进一步的破坏性活动,比如打破更多的窗户或是入室盗窃。你是否有这样的排队经历?只要有个别人不遵守规则随意插队或是直接冲到队伍前面,而又没有得到组织者有效的管理和制止,那么大概率这条队伍很快就无从排起,大家都会挤作一团。在公司管理中,不起眼的“破窗”往往会给公司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如果起初做错事的员工没有得到及时和足够严厉的惩罚,那么很快就会在公司内部传递出不良的价值导向,类似的错误会被更多的员工不断地复制甚至放大,如果管理者进一步放任自流,很快就会形成难以补救的恶果。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管理严格的公司会选择抓住犯了小错误的员工(比如频繁迟到),惩罚他们并树立为典型的原因,并不是错误有多严重,而是希望将错误的风气扼杀在萌芽状态。还有一个关于纽约市的有趣案例,历史上,纽约在美国长期属于脏乱差的典型,同时也充斥着各种犯罪活动,其中又以地铁违法行为为甚。1994年,新任的警察局长布拉顿开始思考如何治理纽约的社会治安问题。他受到了“破窗理论”的启发,针对纽约地铁犯罪率较高的情况,他反其道而行,先从整治较为轻微的地铁逃票行为开始。结果令人吃惊,每7名逃票者中,就能抓住l名通缉犯;每20名逃票者中,就有l名携带了可致命的武器。随着惩治逃票的活动的持续开展,纽约市整体的地铁犯罪率居然大幅下降了,治安也慢慢好了起来。

上一篇:初中三角函数公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