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景点
齐云山、中国状元博物馆、休宁县古城岩、麟圣博物馆、徽州大峡谷、见明堂民俗博物馆、齐云山石刻等。齐云山:古称白岳,因其“一石插天,与天并齐”,明嘉靖年间改名为齐云山。中国状元博物馆:1986年成立,2008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休宁县古城岩:位于休宁县万安镇东侧。 齐云山、中国状元博物馆、休宁县古城岩、麟圣博物馆、徽州大峡谷、见明堂民俗博物馆、齐云山石刻等。 1、齐云山:古称白岳,因其“一石插天,与天并齐”,明嘉靖年间改名为齐云山。齐云山方圆110.4平方公里,境内峰峦四起,峭壁耸立,飞云、流泉、云海、佛光;四时变幻,绮丽多姿。 2、中国状元博物馆:1986年成立,2004年年初,随着“中国第一状元县”资源的不断挖掘,县委、县政府着手启动博物馆的一期工程状元博物馆建设,主要是以海阳钟鼓楼为中心,由状元文化广场、状元文化陈列馆(钟鼓楼展厅)、状元阁及附属庭院等4大部分组成,并于2008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 3、休宁县古城岩:位于休宁县万安镇东侧,以众多的古迹遗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寿山旭日的奇特景观而闻名于世。 4、麟圣博物馆:地处黄山风景区至宏村西递两个世界遗产旅游专线的要道。全馆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其中专用展厅4000平方米,文物库房1000平方米,是经安徽省文物局批准设立的32家民办博物馆之一。 5、徽州大峡谷:原名源芳大峡谷,景区内悬崖峭壁蜿蜒曲折,群山连绵、飞瀑流泉,景色宜人。徽州大峡谷景区划分为徽州峡谷漂流、源芳翠谷、仰山寺三大游览区。 6、见明堂民俗博物馆:展厅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分为三大展区,主要以明清红木家具、瓷器、铜器、玉器、杂件等为主,是集徽州文化、人文民俗、文物收藏、科普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7、齐云山石刻:齐云山原有碑刻和摩岩石刻1400余处,现仅存462处,其中石碑206处,石刻256处,其余景区也有小量分布。遍布全山,以罗汉洞、紫霄崖和石桥岩一带为多。
休宁县十大旅游景点
休宁县十大旅游景点:1、中国状元博物馆。2、齐云山。3、休宁县古城岩。4、麟圣博物馆。5、徽州大峡谷。6、见明堂民俗博物馆。7、齐云山石刻。8、休宁状元阁。9、休宁横江国家湿地公园。10、周诒春故居。休宁县状元县博物馆概述:自1986年成立,2004年年初,随着“中国第一状元县”资源的不断挖掘,县委、县政府着手启动博物馆的一期工程状元博物馆建设,主要是以海阳钟鼓楼为中心。由状元文化广场、状元文化陈列馆(钟鼓楼展厅)、状元阁及附属庭院等4大部分组成,并于2008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随着博物馆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和游客接待量的不断增加,休宁县博物馆2008年启动二期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平政堂、明清科举文化展馆(道德馆)等建设,整个工程于2010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服务。目前博物馆区域整个占地面积有9072平方米,共有展厅面积3900平方米,馆藏文物2137件。设有状元文化展、明清科举文化展、皇家秘档与休宁状元展、海阳献宝珍品展、海阳春秋展等五个固定展陈和平政堂、钟鼓楼、道德馆、综合馆四个展厅,每日的游客最大承载量5000人。
休宁县共有多少状元分别叫什么名字
休宁县共有十九个状元,具体如下:1、吴潜(1196-1262)字毅,号履斋,宋休宁县城玉堂巷人,寄籍宁国。嘉定十年(1217)状元。历任承事郎、吏部员外郎、吏部尚书等职,最高职位为左丞相兼枢密使。主张加强战备以抗御元兵。后谪贬死于循州(今广东惠阳)。著有《履斋遗集》。《宋史》有传。2、程若川字号、生卒年不详,南宋休宁汊口人。武状元。历任监丞、滁州太守等职。曾奉诏出使金国。《休宁县志》与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武状元》均有传。3、任亨泰字古雍,生卒年不详,明休宁古楼村人,寄籍湖北襄阳。洪武二十一年(1388)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尚书。曾出使安南(今越南)。4、沈坤(1507-1560)字伯生,号十洲,明休宁城西门风湖街人,寄籍安徽太和。嘉靖二十年(154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1566年8月,在淮安为亡父母合墓守孝期间,曾组织乡兵抗击倭寇,声震鞔野。5、黄赓字仲叙,生卒年不详,明休宁龙湾人。明崇祯十六年 武科状元。生来肩宽背阔,力大无穷。他精通武艺,特别善使铁鞭,人称铁鞭王。清兵入关后,曾随抗清义士金声抗击清兵。后出家为僧。6、戴有祺(? -1711)字丙章,号珑岩,清休宁瑶溪人,寄籍江苏金山卫(今上海市金山县)。(169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不久,家居守丧。不复出仕。著有《慵斋文集》、《寻乐斋诗集》。《乾隆江南通志》、《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等有传。7、汪绎(1671-1 706)字玉轮,号东山,清体宁城西门人,寄籍江苏常熟。康熙三十六年(1697)会试得中中贡士,因回家奔父丧而未能参加殿试;三年之后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恩准补考殿试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辞官归里,卒于扬州。8、汪应铨字度龄,又字杜林,号梅林,生卒年不详,清体宁梅林人,寄籍江苏常熟。康熙五十七年(1718)状元。由翰林院修撰官至物品左春坊赞善。擅长书法,曾主编《湖广通志》和《江南通志》。著有《闲绿斋文稿》和《容安斋诗集》。9、金德瑛(1701-1762)小名贵兆,字汝白,号慕斋、桧门。清休宁瓯山人,寄籍浙江仁和(今杭州)。乾隆元年(173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右庶子、太常寺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官至一品左都御史。主要建树在督办学政,选拔、培养人才方面。生性好古,善于鉴别古代金石字画。著有《桧门诗存》。《清史稿》有传。10、毕沅字湘蘅,号秋帆,清休宁闵口下毕村人,寄籍江苏镇洋县(今太仓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状元。历任内阁中书、翰林院修撰、侍读、左庶子、陕西巡抚等职,官至湖广总督。位居地方军政要职,在救灾抚恤、稳定边关等方面有一定功绩。11、黄轩字日驾、小华,号蔚塍,生卒年不详。清休宁古林村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又奉召入值上书房。后在四川督办军粮病卒,追加三品按察使官衔。12、吴锡龄(? -1776)字纯甫,清休宁大斐人。乾隆四十年(177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13、戴衢亨(1755-1811)字荷之,号莲士,清休宁隆阜人,寄籍江西大庾(今大余县)。乾隆四十三年(1778)状元。历任侍读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等职,赠太子太师,谥文端。著有《震无咎斋诗稿》。《清史稿》有传。14、汪如洋(1755-1794)字润民,号云壑,清休宁城西门人,寄籍浙江秀水(今嘉兴)。乾隆四十五年(1780)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人值(上书房,任山东乡试主考官。官至云南学政。著有《葆中书屋诗集》。15、王以衔(1761-1823)字署冰,号勿庵,清休宁洽阳(今属屯溪区)人,寄籍浙江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乾隆六十年(179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二品礼部右侍郎。曾三次参与顺天乡试组织工作,一典江西省试,一督江苏学政,以文章取士,深得学子敬爱和嘉庆皇帝器重。《清碑传合集》有传。16、吴信中字阅甫,号蔼人,生卒年不详。清休宁长丰人,寄籍江苏吴县。嘉庆十三年(1808)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历任河南、广东、湖北三省乡试主考官,累宫四品侍读学士。道光年间请长假回乡侍奉父母而终。著有《玉树楼稿》。17、戴兰芬(1781-1833)字畹香,号湘圃,清休宁城北人,寄籍安徽天长。道光二年(1822)状元。由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曾任福建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等职。著有《望湖轩诗赋》。18、汪呜相(1794-1840)字佩珩,号朗渠,清休宁松萝山东麓汪村人,寄籍江西彭泽县黄花坂新屋汪村(今彭泽县黄岭乡繁荣村)。道光十三年(1833)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顺天乡试同考官、广西乡试正考官等职。著有《云帆霜铎联吟草》,编有《新安汪氏宗祠通谱》。19、黄思永(1842-1914)字慎之,号亦瓢,清休宁五城人,寄籍江苏江宁(南京)。光绪六年(1880)状元。幼丧双亲,历经磨难,曾教过书,当过太平军。由翰林院修撰官至四品侍读学士。后弃官经商。
休宁的状元有谁
吴潜,字毅夫,县城玉堂巷人,宋嘉定十年状元。
程若川,汊口人,南宋某年武状元。
任亨泰,古楼人,明洪武二十一年状元。
沈坤,字伯载,休宁人,明嘉靖二十年状元。
黄赓,字仲叙,龙湾人,明崇祯十六年武状元。
戴有祺,康熙三十年状元。
汪绎,康熙三十九年状元。
汪应铨,康熙五十七年状元。
金德瑛,乾隆元年状元。
毕沅,乾隆二十五年状元。
黄轩,乾隆三十六年状元。
吴锡龄,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