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方法如下:1、讲授式。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2、问题探究式。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3、训练与实践式。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努力发挥体态语言:1、体态是指人的身体姿态。姿态越自然,身体各部位表现出来的动作就越亲切,反映的思想感情就越真实,在课堂上,教学效果也就越好。作为教师只有表现出不做作、不矫揉和不失态,才能使体态语言得到应有的发挥。2、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形神”自如,“意音”到位。这样,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互相结合互相弥补,调动教学信息的组织和传达,促进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心理活动,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3、教师可作出凝视皱眉、放下面孔稍停片刻或抿动嘴唇想说而未说等来提示学生注意;对不守纪律的学生,必要时用冷静的默不作声的方法来制止,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也有益于养成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更是课改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从课堂上予以突破。河南日报“名师”会客厅走进南阳市三中,我们围绕“高效课堂”这个话题,深度揭秘南阳市三中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连续攀升的秘诀。 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篇1 一、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维。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二、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 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4、用“中断定势”的形式表现你的关注。 当学生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认自己的成绩的时候,教师用“中断定势”的方法打断其对自己的消极认识来表现对学生的认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点拨导向的作用。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5、体现现代课堂结构,让课堂变得热烈主动。 要把课上活,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而学生则单向静听式的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结构其教学方式方法是填鸭式、注入式,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体式结构的教学方式方法是现代启发式,学生自学,老师进行针对性精讲,师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题,探讨真理。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课堂教学活而不空,实而不死。 6、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此时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 在这样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高效的课堂是无从建立的。 3、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 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如果总是觉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对自己毫无责任,也是没有学习效率可言的。 4、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 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三、构建高效课堂要力求避免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探寻却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升,如果把教学方法称之为一把“利剑”,那么教师自身良好的素质和教学经验就是“内功”,一个人要想成为“教学中的高手”,单靠外在包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 1.要心中有爱. 这是一个重复了千百次的话题,但却不能不提。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教育的真谛,那就是“爱”。可以说,没有了爱,教育也就成为了无根之木、无水之源。一个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对自己的事业,对关乎千家万户的教育也就失去了热情。好孩子是人人都爱的,去爱一个别人不爱的孩子,去教一个你认为教不好的孩子,这才是真爱、大爱、博爱。 2、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之余,要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和发展空间。营造一个学习的空间,多读书,即使读的不是本专业的书籍,也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古人云: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误区之二:培养个性就可以无视课堂纪律 新课改培养的是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可以有个性,但与规范纪律是互不矛盾、不相冲突的。如果学校课堂教学很随意,学生课上可以上厕所,随便下桌,美其名曰“张扬个性”,可谓大错特错。没有纪律的课堂是无效的,纪律是学习的保证。纪律的好坏与教师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态度决定学生的态度,有时“破坏纪律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随随便便的老师就会培养出随随便便的学生。台湾作家刘墉也提出:自由有个必要条件,就是不能影响到别人的自由;自由的基础是自制和守法。 误区之三: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课堂改革 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课堂固然不足取,但热闹非凡的课堂又如何呢?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一名参加全国教学大赛的中学教师,执教课为“植物在大气循环中的作用”,却用“小白兔拔萝卜”的活动导入,把正规的课堂教学演变为一场闹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这种现象: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大张旗鼓的表演,脱离文本教材的热闹非凡的自由发挥,这些形式上看似对教学的改革,实际上却背离了最本质的东西。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一句话:“如果不创新,就只能面壁;如果创新,所有墙壁都是门。”其实两种形式可以并存,“面壁十年图破壁”,四面是门有时也会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选择适合本校学情的,选准自己的立足点,不断挖掘、改进,打造出自己独到的一面,这需要积淀与反思,需要时间的磨砺,更需要个人的奋斗与不懈的努力。所以说任何教学的改革都应是提高课堂的时效性,不能只看到表面的轰轰烈烈、热闹非凡,还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性的东西:包括学生的动是真动还是假动,它的动与所学内容是否有联系,能否起到激发兴趣、深化学习内容的作用。 四、三点认识: 第一点,什么是真正适合于自己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要有学生立场,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看到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尽管每位教师采用的教育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同一个教育目的,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基.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只是分数和升学率的最终高效,而应落实于每一天、每堂课的有效、高效上。就一节课而言,就是40分钟前后学生是应该有变化的。如果不能抓住每一堂课,课堂教学徒有其形,而把学习的任务推迟到课堂之外,又谈何高效呢?实实在在上好每一堂课,踏踏实实备好每一堂课,高效课堂才会卓有成效。 第二点,高效课堂由何处起步 八字箴言:教师真教学生真学 课堂上的做法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是在课堂上学,老师开讲前,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自我实践、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篇2 教师在备课中应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学习状况,认真分析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运用符合学情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合理安排各阶段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理论倡导从教的角度向学的角度转化。“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它能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情境、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中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它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先学后导,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思辨、自主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发展能力。那么作为课堂学习组织者的教师要如何做呢?以下,笔者将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在备课方面 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初环节。在每学期初,教师就要有系统地研究和总体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合理确定本学期所要达到的教学总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做到三次备课,切实提高备课质量。三次备课即:第一次备课——借助参考书与文献,按照个人见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集备组备课,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确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及方法;第三次备课——课后备课,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长处与短处,修改教案。通过三次备课,课堂教学的每一节课都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 此外,教师在备课中应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学习状况,认真分析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运用符合学情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合理安排各阶段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二、在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方面 “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学生自主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学习。只有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完成“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操作,就要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学期初,教师就应该先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比如,教会学生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感知方法,它能引导学生直接感受、整体把握阅读的内容。学生根据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进行自主阅读,通过阅读能初步感知教材,整体把握内容,从而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打下基础。下面就自己在《春》的教学中实施“先学后导,当堂训练”举一个例子。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首先出示学习目标:一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清文章的思路;二是学会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通过目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什么,达到什么目的。 第一个教学目标的“先学”:一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学生通过课前,课堂上默读、朗读及时正音。这样,既完成字词教学的任务,又培养学生独立动手的能力。这个环节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或互助完成。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分层次,写出大意,几分钟之后交流。如课文层次有几种分法,请学生各抒己见,说出理由,并请学生评价他人段意概括得是否准确、简洁。通过分析全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理清写作思路。第一个教学目标的“后导”:学生一般能通过自学或互助了解作者在“绘春”那一部分是通过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来展现春天的美丽。但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是写春天,那么描绘春天美景就可以了,为什么在这五幅图外还要写其他的内容?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绘春图”前后的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随后学生即可从再读课文中体会到“盼望”、“赞美”的情感,由此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是“盼春”、“绘春”、“赞春”。本环节学习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通过教师的引导,教会学生分析归纳的方法,并举一反三,让学生说说在阅读和写作时该如何应用。 第二个学习目标的“先学”:在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时,请学生分析这篇写春天的散文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生动优美。学生一般能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起到的作用,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赏析也颇为到位。但对于综合多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来写景这种方法,只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能品味出它的佳处,大部分同学没有看到这一点,这时可以通过小组交流互助,让他们分享阅读体会。第二个学习目标的“后导”:在学生完成自学并交流后,教师可通过评判、点拨、补充、更正、归纳,使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条理化,最终使学生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课文,检测学生有否读懂,通常要求学生用扼要的语言将阅读领悟的内容表述出来,分析的过程就是文章的思路、结构、内容要点的梳理过程,也是将整体分为局部,对比较含蓄或抽象的内容进行具体阐释的过程。在梳理内容的同时,要求学生有独到的理解。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其表现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可以是续写、改写、仿写,也可以是小品设计、内涵分析、绘制图表等,教师要善于精心选择适宜于学生的、能激发学生创造热情的内容。如学了《春》后,要求学生模仿本文景物描写方法来写街头一景;学了《紫藤萝瀑布》后,可以要求学生模仿这种在景物描写中寄寓作者某种人生体会的写法。 三、在当堂训练方面 当堂训练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当堂训练旨在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根据当堂课的要求,精心设计一定量的训练题,布置学生当堂完成,以此来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 例如,在面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时,教师应该教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分析领会、深入探究,并把握材料的主要信息。这样,无沦是阅读速度、理解探究能力,还是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在满足学生合理需要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需求,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品位、阅读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伴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语文能力的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中解脱出来,个性特长得到了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有的放矢,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先学”、“先练”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锻炼意志。“先学后导,当堂训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还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高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