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小说作品有哪些呢?
韩寒小说作品有:1、他的国:《他的国》是韩寒所写的一本小说。该书以亭林镇经济在飞速发展中带来的环境污染、文化衰竭等问题为主线,以左小龙的爱情为一条副线,其间多次穿插对当下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反讽。作者以幽默、犀利的语言,自信而张扬地调侃浮躁的社会现实。2、一座城池:《一座城池》是中国作家韩寒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作者年轻不羁岁月的回顾,书名“一座城池”可视为主角们的乌托邦。在那座城里,年轻就能疯狂、目中无人、随意撒谎、背叛与被背叛,都只是为了要活得更自由。故事中充斥着离奇的经历和怪诞的思维。书中对话随处可见韩寒风格的幽默与人生观。3、长安乱:《长安乱》是中国作家韩寒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是韩寒所有长篇小说中最特殊的一部作品,是到2010年底为止,韩寒所写作的唯一一部“武侠小说”,讲述了一个俗家弟子释然,和青梅竹马的姑娘喜乐,骑着小马游走江湖的故事。4、三重门:《三重门》是中国当代作家韩寒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通过少年林雨翔的视角,向读者揭示了一个真实的高中生的生活,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展现开来,体现了学生式的思考、困惑、梦想。5、像少年啦飞驰:《像少年啦飞驰》是当代作家韩寒所写的一本长篇小说。该书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讲述了主人公“我”的生活,展示了一个颇具叛逆性的人物。该书文笔精妙,内容看似平凡,但颇含深意,令人沉思。
韩寒有哪些作品?
韩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中国作家、导演、职业赛车手。
1999年,他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 。2000年,在上高一的韩寒退学,后出版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 。2001年,他出版文集《零下一度》,该书获得当年全国图书畅销排行榜第一名。2002年,他出版小说《像少年啦飞驰》。2003开始职业赛车生涯。2004年3月,他出版文集《韩寒五年》。2005年开通博客,开始博客写作 。2006年9月,发行个人首张唱片书《寒·十八禁》 。2009年,他主编《独唱团》。2010年,韩寒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2011年,他出版杂文集《青春》。2012年6月,韩寒发布了APP阅读应用“ONE·一个” 。2013年,他出版《一个:很高兴见到你》。2014年7月导演的《后会无期》在中国内地上映。2015年担任青春电影《沙漏》的监制。
主要作品编辑
出版书籍
出版年份
书名
类型
2000
三重门
小说
2001
零下一度
文集
2002
像少年啦飞驰
小说
2002
毒
精选集
2002
毒2
精选集
2003
通稿2003
杂文集
2004
长安乱
小说[50]
2004
韩寒五年文集
文集
2005
就这么漂来漂去
随笔
2006
一座城池
小说[51]
2007
光荣日
小说[52]
2008 杂的.文 杂文集
2009
他的国
小说[53]
2009
可爱的洪水猛兽
精选集[54]
2010 草 杂文集
2010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小说[55]
2010
青春
文集[56]
2012
脱节的国度
杂文集
2013 我所理解的生活 杂文集
2014 告白与告别 散文随笔
怎样理解李敖说的“韩寒是另外一种顺民”?
以我的了解来看,李敖说的很恰当,韩寒的确是一个顺民,也是一个成功的80后领军人物。一个精致的,聪明的,极高情商的利己主义者。一个幸运,勤奋,能力出众,名利双收的商人。首先,在90-00年代,天才热文学热最后的余温的社会环境下,韩寒通过他的才华成名,加上高中生,退学,叛逆,赛车,80后,天才作家等等一系列在那个年代,每个都极富争议的标签,迅速走红,然后密集的出版一系列很对年轻人,学生群体胃口的,内容轻松幽默但格调不高的文学作品。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也结识了一些例如路金波等等这些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换成现在,一个获得某刊物办的文学奖然后退学的高中生,估计连地方小报的版面都博不到。写一百本像韩寒那种没什么情节的幽默小说,可能连起点都混不到签约,更别说出版畅销了。说是时代的幸运儿也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也罢,韩寒走上了成功的第一步。然后,08年-12年,文学热潮褪去,传统作家几乎是赚不到钱养活自己的年代,韩寒也逐渐不出版小说了。那时甚至更强调自己是一个赛车手而不是作家。当时正好遇到中国社会问题大爆发+国内互联网发展大爆发+网络言论控制不完善的年代,韩寒通过他优秀的观察力和逻辑能力,幽默善讽的笔调,在新浪博客上以隔几天一篇博文的频率,对国内的的热点新闻进行评论。我记得当时很快他博客点阅量就破亿了,现在保有在六亿多的点阅量。放在现在都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网络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是民众,特别是上网主体80后90后这一群体视野无限的扩展,很多之前闻所未闻的观点,理论,各地社会矛盾,新闻热点迅猛的推到眼前。带来的是他们对政治,社会的不满和不信任。韩寒的杂文一下就切中这一群体的要害,从一个二三流的青年作家(商业上一流),华丽转变为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在网络世界风头一时无两,甚至被众多网民和媒体套上80后的代言人,公民韩寒,当代鲁迅,这样听着都吓人的光环。最后,随着网民逐步走向理性,“公知”也变成了“臭公知”,韩寒果断的放弃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批判,小说博客也停写了,专心玩赛车,移动互联网兴起时,搞过APP,电竞兴起的时候,组建过电竞俱乐部。期间也是汽车服饰等代言不断。在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现在,接连拍了电影,票房都大卖。纵观韩寒这些年发展,不难发现,韩寒的每次的转变都极其准确的抓住社会变革的脉搏,针对当下社会的需求,做出最精致,最讨喜的“产品”。这份洞察力和情商,韩寒不名利双收都说不过去。这样一个人,如果不是这个世界最顺的“顺民”,那谁是呢?
韩寒到底惹到李敖父子什么
司马光写这本书用了18年,你要和我谈,你就得先看过这书。如果不进入这个境界,写写小说,写写评论,那么韩寒可以写一辈子,但如果进入这个境界,又没有知识做背景的话,就会很痛苦,也会很快出局。”看了李敖对韩寒的这段批评,我不禁要问:韩寒本来生活得好好的,他到底惹到李敖父子什么了呢?其实,对于韩寒我知之甚少。我既没看过他的小说,也没看过他的赛车,更不要说是他的粉丝了。但有时候得闲我也看看他的博客,从他博客的字里行间里,我知道了他在青年人心目中的影响力,知道了他明锐透彻的洞察力,知道了他直率敢言的个性。或许正因为如此,韩寒才成了众多追捧者的偶像和代言人,才成了李氏父子相继挑衅的对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端端的韩寒,怎么莫名其妙就成了李敖父子攻击的对象呢?细细想来,也不觉奇怪。中国有句古话不是这样说的吗?树大招风!从李敖批评韩寒这件事来看,韩寒这棵大树确实招到了李敖父子这股旋风。从陈文茜骂韩寒放屁到李敖之子李戡回应韩寒算老几,再到这次李敖世博批评韩寒。这一系列的事情归根结底就是要倒韩寒立李戡,想为李戡多卖几本书,想为李戡今后在大陆的发展铺平道路。然后,李家父子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能成效吗?也许近期借韩寒的名气炒作一下暂能奏效,但长此以往却时行不通的。韩寒毕竟是韩寒,他在大陆拥有一批庞大的铁杆儿粉丝和追捧者,你李戡小小年纪、初来乍到,我想还是为人谦和点才是上上之策。否则,则会引来无数人之反感,到时就弄巧成拙、得不偿失了。
李敖为什么骂韩寒?(续)
?》一文后,博客阅读量又创新高,五大论坛对此文反响更是热烈,在一天多的时间里,平均阅读量5000左右,回贴50左右,大都是鼓励之语。在此向网友顺致谢意!论坛也有回帖认为:“李敖骂韩寒没错,韩寒确实文化低,知识少,”“这是他的‘软肋’”“李敖一下子击中韩寒的要害”。因此,我续写这篇文章,专谈谈文化知识问题。围绕韩寒说的文化知识,主要是指历史文化知识(简称古文化)。说古文化时,我先说说女人裹小脚,这也是一种古文化现象。女孩儿的小脚丫在痛苦中渐渐变形,除了大脚趾外,其它脚趾向脚心弯曲萎缩,最后成了“脚残”。由于“脚残”走路疼痛,女孩必须一扭一扭的走路,久而久之,其臀部异常肥大。男人达到了目的,而朝廷的男人还达到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在宋朝之前,起义军通常靠流窜游击的方式反抗朝廷,军队里常有女子追随。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打仗也不累。宋朝文人向朝廷出主意,把女人的脚搞成“脚残”使其跑不了路,上不了山,谁想反抗朝廷,不但让他们没吃、没喝、没命,还让他们没女人。朝廷对男人实行另外一套管制办法。文人向朝廷出主意,想做官的人要通过科举考试。学习从6岁左右就开始了,学习内容像那裹脚的长长布条一样,层层缠绕着学习者的脑子,限制学习者脑子发育,最后成了“脑残”。“脑残”人长大后掌管教育,又制造新出的“脑残”人。一代一代就成了晚清大师的摸样。让女人“脚残”,男人“脑残”,统治起来容易多了。可是,他们在几艘外国鸦片船面前却束手无策,只剩下乖乖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的能力。到了民国时,女人的脚已经彻底解放了,留下许多半残半放开的脚。男人的脑子也解放了,留下许多半残半放开的脑子。李敖的脑子就是属于”半残“的脑子。现代的中国教育,数理化教育是好的,文化教育主要由古文化和D文化两大体系构成。它们像裹脚布一样,不对!应当说像透明胶带一样束缚青年人的思想。韩寒喜欢文学,他拒绝自己的思想被缠绕,不去上大学。就像当年女青年拒绝裹脚,跑到延安一样。韩寒的脚是天然的,韩寒的脑子也是天然的。他凭自己的灵性感知世界,理解世界,表达独立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韩寒现象。这一现象已被世界的文化学者所关注。李敖骂韩寒,除了有向教育部、文化部献媚,为儿子铺路的动机外,还有一个动机---嫉妒。李敖自己脑子已经“半残”,看到韩寒天然思想如此之美,受到世界瞩目,有大批的羡慕和追随的人,他感到很痛苦。尤其看到自己儿子也被中国古文化搞的有点儿轻微“脑残”,他更是痛心。所以,他只好拿着“残疾”当美丽,像古人拿着“三寸金莲”当宝贝一样,反而笑话“天足”的人。李敖说韩寒文化低、没底蕴。半脚残人也这样,即骂“三寸金莲”又骂“天足”。以为自己“半残”刚好,既有古文化的痕迹,又不大影响走路,两全其美。李敖的“脑残”是治不好了,他年事已高,也无所谓了。他儿子的“脑残”了很可惜!但可以医治,在北京大学治不好,应该送到美国大学去。在那里,他儿子既可以医好自己轻微“脑残”,还能认清他的爸爸,写一本《李敖的一生》之类的书。李敖的儿子有了全新的观念,用全新的视角,客观、公正地写他的名人老爸,此书一定畅销。李敖儿子也会因此名利双收,比替教育部、文化部当打手强多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采不采纳就看李敖还剩下多少智慧。历史上的天空毛阿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