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寺

时间:2024-09-30 09:23:33编辑:流行君

南京楼霞寺的楼霞寺建筑

楼霞寺前有彩虹亭,再前即为白莲池,形似半月,又称“月牙池”。池周新增汉白玉石雕刻栏杆,与水相映成趣。寺门上横嵌“楼霞古寺”四个大字,左右墙上分别镶着“六朝胜迹,千佛名蓝”。入寺前,即见1930年建成的弥勒殿;过弥勒殿,便是金碧辉煌的毗庐殿,重檐九脊,高大雄伟,殿内佛像和弥勒殿的塑像均是1979年南京工艺雕刻厂和温州民间艺人雕塑。东西两旁佛龛上供木雕二十诸天(高约二米)像等,精工塑雕,各有姿态。楼霞寺又是唐朝鉴真和尚足迹所至之处,所以在寺内的藏经楼院内专设“鉴真和尚纪念堂”,供奉着1963年日本文化代表团访问南京时赠送一尊鉴真和尚脱胎塑像,还陈列有鉴真和尚有关史迹资料多种。《摄山楼霞寺院徵君碑》建于唐朝上元元年(674年),碑文是唐高宗李治所作,通篇四六韵文,用十首铭词结束;由初唐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其书法既师承了王羲之,又吸引了褚遂良等的笔法,自成一家。通篇用行书挥写,笔划丰润圆劲,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行书碑刻之一,虽历经一千三百年风雨,依旧“风骨凝重,精光内含”。碑阴有“楼霞”两个大字,相传为唐高宗李治亲题。 舍利塔为覆钵式,外形类似密檐形式,八角五层,高约15米,塔约15米。塔基每边长5.13米,八面浮雕释迦八相图,即苦行图、涅盘图、自兜率天宫下降母胎图、受生图、受乐图、求道图、鹿苑说法图、每幅连边框高65厘米,宽93厘米。花纹装饰性强,雕琢极为精细,富于立体感;服装完全中国式,各部分比例匀称,衣纹垂顺。每幅图不限于一个故事,常两、三个故事相连,结合自然。其座周绕古朴仿木的石栏杆,外周边镌有水浪门风宝相花,间有鱼虾、海鳗等纹样。塔身第一层特别高,全部作八角柱形,正面作户形;双门紧闭,门上刻铜钉兽环,四面为普贤骑象图;正东、西北、西南和东北四面均作高肉雕刻天王像;四天王上又镌飞天之像,极为生动;其背面亦作户门,前后门两傍柱上,刻有《金刚经》四句偈。塔自第二层以上,上下檐间距离颇短,各面均作两圆拱龛,内刻坐佛,下有莲花座,上作缨络花绳。在舍利塔右侧佛龛岩石上,有南唐著名文士徐铉、徐锴的题名。关于此题名,明朝盛时泰的《楼霞小志》中有详细记载:“嘉靖中”,予兴云谷、嵩山二师,散步于千佛岩上下,叹昔人题名近多磨灭。每以沈传师与二徐之笔迹不可复见为憾。一日忽见萝根下隐隐见画如‘徐’字者,及剔苏视之,则徐铉、徐锴二名并列,笔势有古人螺篆之法,非鼎臣(徐铉字)、楚金(徐锴字)不能书也。”徐铉、徐铉是亲兄弟,他们曾各自注解了《说文解字》,流传至今。在他们的题名后,还有“黄侃”两个大字,黄侃也是研究《说文》的著名学者。 舍利塔东面是闻名中外的千佛岩。岩壁前,镌刻着宋朝游九言书写的正楷大字“千佛岩楼霞山”。西壁的无量殿,是修建最早、最大的的佛龛。南齐永明二年(484年),明僧绍的儿子临沂令明仲璋继承父志,与智度禅师一起,凿龛刻像。龛正中坐的的无量佛身高3.25丈,连座高4丈,分侍两侧的观音、大势至菩萨线条流畅,结体匀称。三像衣褶作风颇似大同云冈石佛,但它的开凿却比云冈石窟早十七年。三佛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故该殿又名“三圣殿”。以齐文慧太子为首的齐梁贵族,纷纷效法明仲璋,各依山岩,凿龛造像。佛像或一尊二尊一龛,或三五尊一窟,或十来尊一室,大至数丈,小仅尺许,共294龛,515尊佛像。后随唐、宋、元、明各代也相继开凿,共七百余尊,号称“千佛岩”。中国佛教协会曾于1982年在楼霞寺开办中国佛学院楼霞分院。楼霞寺声势更振,成为江南第一胜地。

栖霞寺的建筑格局

栖霞寺占地面积40多亩,共有毗卢殿、藏经楼三进院勤务,依山势层层上升,格局严整美观。栖霞寺前是一片开阔的绿色草坪,有波平如镜的明镜湖和形如弯月的白莲池,四周是葱郁的树木花草,远处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空气清新,景色幽静秀丽。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鉴真纪念堂、舍利石塔。寺前有明徽君碑,寺后有千佛岩等众多名胜。寺前左侧有明徽君碑,是初唐为纪念明僧绍而立,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撰文,唐代书法家高正臣所书,碑阴“栖霞”二字,传为李治亲笔所题。此乃江南古碑之一,是珍贵文物。进入山门,便是弥勒佛殿,殿内供奉袒胸露、面带笑容的弥勒佛,背后韦驮天王,昂首挺立。出殿拾级而上,是寺内的主要殿堂枣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高达10米的释迦牟尼佛。其后为毗卢宝殿,雄伟庄严,正中供奉高约5米的金身毗卢遮那佛,弟子梵王、帝释侍立左右,二十诸天分列大殿两侧。佛后是海岛观音塑像,观世音伫立鳌头,善财、龙女侍女三旁,观音三十二应化身遍布全岛。堂内塑像,工艺精湛,入化传神,令人赞叹。过了毗卢宝殿,依山而建的是法堂、念佛堂和藏经楼。藏经楼内珍藏着汉文《大藏经》7168卷,另有各种经书1.4万余册。在佛龛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玉像一尊。藏经楼左侧为“过海大师纪念堂”,堂内供奉着鉴真和尚脱纱像,陈列着鉴真第六次东渡图以及鉴真和尚纪念集等文物,这些都是日本佛教界赠送的,是中日佛教界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寺内还新建了玉佛楼,正中供奉一尊高1.5米,重390公斤的玉佛像,玉佛雕凿精细,装金着彩,是台湾僧人星云大师捐赠的。玉佛楼两壁挂有释迦牟尼佛成道彩图。寺外右侧是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七级八面,用白石砌成,高约15米。塔基四面有石雕栏杆,基座之上为须弥座,座八面刻有释迦牟尼佛的“八相成道图”,有白象投胎、树下诞生、九龙浴太子,出游西门、窬城苦修,沐浴坐解、成道、降魔和涅槃。八相图之上为第一级塔身,第一级塔身特别高,八角形,每角有倚柱,塔身刻有文殊、普贤菩萨及四大天王像等浮雕。以上各层上下檐间距离较短,五层檐由下至上逐层收入,塔身亦有收分。各面均滩两石竞,龛坐一佛。檐下斜面上还雕刻飞天、乐天、供养天人等像,与敦煌五代石窟的飞天相似。塔顶刹柱为莲花形。整个舍利塔造型精美,不仅是隋唐时期江南石雕艺术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古代佛教、艺术、文化的珍贵实物。

上一篇:正义之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