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希特勒

时间:2024-09-28 20:02:18编辑:流行君

如果二战希特勒击败了苏联 那么他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强国只有七个,除了意大利与日本以外,希特勒需要对付的是美、英、法、苏。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前,法国就已经是举旗投降了,所以说希特勒接下来的目标是英国、苏联与美国。轴心国在1941年底,秘密签署了“瓜分世界的计划”,当时的北美暂时还不在攻击范围内,所以希特勒击败苏联之后,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英国了。 有些人说希特勒击败苏联后,下一个攻击目标是中国。其实这属于无稽之谈。 因为,根据“轴心国划分世界计划”,中国在当时被划到了日本的攻击范围。 德国和日本对亚洲的具体瓜分细节如下。 珍珠港事变后,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于1941年底召开了一个瓜分世界的秘密会议,日本代表大岛浩在会议上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瓜分亚洲的草拟军事协定。根据这个协定,日本建议德国把亚洲划分为两个区域,分别由德国及日本统治,并且以东经70度线作两国的国界。(意大利被直接无视) 最初的时候,希特勒不同意这个建议,因为他认为这样会局限了德国的发展,另外日本曾多次违背德国的意愿,其中包括日本拒绝在德国入侵苏联之时配合德国在远东入侵苏联,以及拒绝德国进攻苏联时,配合德国截断美国经海路到苏联的补给线。 所以希特勒对这个计划不满意,他根据德国的利益,又重新修改了计划。 根据希特勒修改的计划,日本和德国在亚洲的分界线为伊朗东部边界、阿富汗北部边界、中国西部边界、唐努乌梁海西部边界以及叶尼塞河组成。整个中国被完全划到了日本的吞并范围内。 具体瓜分和修改的示意图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之所以这么划界,是因为他不信任日本人,他认为打完了英美法苏之后,德国跟日本迟早有一战。所以他要尽可能的把边境往东挪,增加日本进攻德国的难度。 另外,也有人说希特勒下一个攻击目标是中东地区。这个说法希特勒考虑过,但是中东地区当时是英法殖民地,所以攻击中东其实就是攻击英国。 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因为土耳其位于一个枢纽地带,且土耳其在历史上一直都与俄罗斯人为敌。因此希特勒希望得到土耳其的支持,并与土耳其结盟。为了让土耳其心甘情愿的和自己合作,希特勒原则上同意土耳其在未来能拥有与德国平等的地位,并且土耳其还能获得高加索地区和中东的一些领土。 再说重点,也就是希特勒对欧洲的划分。 按照希特勒的计划,欧洲是德国的根本。他按照自己的思路,圈订了一个“大德意志帝国”的领土方案。凡是不在这个领土范围的地区,全部都是德国的盟友或傀儡国。 由于当时整个欧洲都已经沦陷,要么被德国占领,要么本身就跟希特勒眉来眼去,是他的附庸国。当时唯一还在跟德国较量的,就只剩下一个英国。 所以这里可以肯定的说——希特勒打完苏联后,下一步必然是打英国。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希特勒的设想,德国打败英国后,英国能得到“优待”。比如英国能保持领土完整,只需要扶持一个服从德国命令的傀儡政权即可。另外,英国的部分殖民地在名义上,仍归英国统治。 相比之下,在希特勒的设想中,法国就没这种“优待”了。法国不仅要割地,而且还要被边缘化,永远都没有崛起的希望。(事实上德国打败法国后,也确实是这么欺压法国的) 如果英国也被希特勒击败,那么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美国了。 不过希特勒对攻打美国没有信心,因此在他的瓜分方案中,他只是原则性地提出了一个瓜分的草案。比如北美大陆东部归德国,西部归日本,中部则建立一个缓冲区。但是具体怎么瓜分,希特勒没有详细的方案。 这其实就说明了,希特勒心里根本没指望德国能走到那一步——如果真的瓜分了苏联,再考虑英国问题。只有解决了英国,才能关心能不能打败美国。只有到了那时候,他才有必要去关心北美的界线应该如何细化。 但是,由于希特勒没有打败苏联。所以他的所有长期规划就全泡汤了。


假如希特勒不去进攻苏联,会是什么结果?

1940年,希特勒的德国军队横扫西欧,除了中立国,只有英国还在苟延残喘。一场苏德战争之后,德国实力大不如前,直线衰退,德国肯定考虑过先将英国拿下来再去打苏联,但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决了。早在德国进攻波兰的时候,海军已经开始在准备"海狮计划"了。法国投降之后,德国当然是想要一鼓作气以鹰计划或者海狮计划拿下英国的。那时候的德国实力已经到达了巅峰,从法国掠夺来大量军事资源,当时美国还没有参战,德国的阻力并不是很大的。希特勒这个时候第一想要的就是可以跨过英吉利海峡,直接灭亡英国。但是海狮计划实施起来难度太大,后来海军元帅雷德尔又提出了地中海计划,同样也是困难重重。如果希特勒一直坚持打下英国,最快速的方式就是直接打英国本土,以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同时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但是德国海军本身就和英国海军差距巨大,再加上进攻波兰之后还没有完全恢复,德国海军估计,如果想要以德国海军和英国海军抗衡,最起码要到1944年才行。而英国呢?英国有天然的保护屏障英吉利海峡,德国最为骄傲的钢铁洪流在这场对战之中没有用武之地,不可能空降英国。希特勒也想要以空军轰炸取得突破口,英国这边的空军数量确实不及德国,但在空中作战之中,希特勒也没有占到好处,炸死基本上无辜的平民,希特勒消耗巨大,收效甚微。无论是空袭还是海战,德国都没有捞到好处,就在这个时候希特勒突然调转方向,朝着苏联发起了进攻。希特勒为什么要这么做?不仅仅在于英国太难打,还考虑到美国、苏联两个国家的势力,以及德国自身现在所要面临的危机。1940年12月,希特勒就曾经对约德尔说过:"德国不得不在下半年就解决掉所有欧洲大陆的问题,因为到了1942年,美国必然会完成参加欧战的准备。"希特勒的空军在英国受挫,与此同时,美国出手了,正在向英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帮助。希特勒眼看着美国的商船一艘艘驶向英国,他根本不敢阻拦,他也怕触怒了美国,将美国拉进二战之中。希特勒是个急性子,如果能够一举将英国拿下,他怎么可能打到一半去挖别的坑。最重要的是,德国的石油已经告急,就算打下了英国,英国也没有油田。如果想要将战争一直进行下去,必须消耗资金和资源,为了维持纳粹军队的需求,战略物资必须充足。所以希特勒才一直希望利用闪电战术,对目标国家进行快速进攻,赶紧侵占土地和资源,以供养自己的军队。在德国一直找不到庞大的石油资源之时,苏联的油田被希特勒盯上,在资源即将枯竭之时,一直让希特勒感觉到如芒在背的苏联就提前进入希特勒的战斗计划之中。据统计,二战时期德军进攻波兰、法国、英国等国家之时所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只有苏德战争的十分之一。苏德战争对于德国军队的毁灭是巨大的,可以直接说德军就是败在了苏军的手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德国攻打苏联失败的历史事实,所以我们可以以上帝视角分析这件事,觉得希特勒的选择是愚蠢的。希特勒攻打苏联确实有狂妄自大的成分在,但也是无法选择的选择。苏联人的理想状态是英国和法国可以耗空德国,但是没想德国竟然能以极短的时间将法国拿下。苏联一直没有闲着,他们的小动作一直被希特勒看在眼里。苏联极度缺乏安全感,面对德国不得不防范于未然,他们在新国土布置大量兵力,修建巴普洛夫防线……苏联一直都在准备,这一战就算希特勒不主动发起,苏联也早晚会打上来的。这边和英国还不知道对峙到什么时候,那边苏联和美国已经在蠢蠢欲动。而在希特勒的印象之中,苏联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官员愚昧无知,军人的素质差,和英国根本不能比。所以希特勒才会非常乐观地认为可以在两个月之内攻下苏联,所以根本就没有准备冬装,更没有考虑到严寒对武器的影响。另外,当时苏联军队之中正在进行大清洗运动,希特勒看到百万苏联军队在进攻波兰的时候,显示出的战斗力并不是很理想,损失惨重。所以从希特勒角度上来看这个时候攻打苏联是不可错过的良机。其实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时候希特勒不去打苏联,等苏联缓过气来,军队恢复了元气,装备也已经更新换代,德国那个时候和苏联对抗,所要面临的阻力会更加大。其实不仅仅是希特勒自己,当时其他国家的主流媒体都认为德国肯定会碾压苏联。希特勒收到情报,说苏联只有200个师,他沾沾自喜。他们都低估了苏联的潜力。到了苏德战争后期,德国消耗越来越大,想要抽身去对付英国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本和军队可用了。希特勒双线作战,并不是他蠢,而是走到了这一步,他不得不做。面对当时复杂的情况,他不能立刻拿下英国,石油短缺,如果不抓紧时间打败苏联,赶紧扩充军事实力,那么他的胜算会更小。退一万步说,如果希特勒就此停手,就算他停止攻打的英国,英国也不会轻易放过他。还有美国、苏联,这两个国家正在以他难以琢磨的速度在成长……他们不会让希特勒安稳地占领着这么大一片领土而不出手。当然希特勒的目标,也不仅仅是这些土地,他想要的,从来就是全世界!在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之中,他明确表示过,自己发动战争最开始的目标就是苏联,而不是英国和法国。

上一篇:妖精的尾巴278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