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时间:2024-09-26 17:18:35编辑:流行君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什么意思?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上》。
--------------------------------
原文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 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
译文
所以说:有的人脑力劳动,有的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什么意思?

孟子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中的劳心者指的是全心全意为天下之民操劳心思又具有领导管理能力的人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里的劳心者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劳力者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做脑力劳动的人统治人,做体力劳动的人被人统治。孟子这句话的含义。这两句本义是说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地位不同,分工不同,劝导不同地位的人要各司其职,而主要又是劝导统治阶级负起“治人”的责任,其含有抬高统治阶级,睥睨劳动人民的思想。孟子这些话是反驳墨子学派中的许行主张人人应当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国君和人民应当“并耕”的空想主义而说的。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食人,劳力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是什么意思?

孟子这句话并不是泛泛而言,而是在一个非常具体的情境中,是有所针对的。许行听说滕文公行仁政,就跑过来做投奔。没多久,就对滕文公不满了。因为许行认为贤者之君应该是和大家一起种地,一起劳动,一起吃饭。现在滕文公居然有钱粮仓库,简直是剥削百姓以养自己。陈相就把这话说给孟子听了,孟子于是驳斥之,才引出了劳心与劳力之辨。许行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每个人必须直接从事劳动生产,不直接从事劳动生产,就不得吃饭,否则你吃的饭是别人生产的,你就是剥削别人。孟子就问了。许行是自己种粮食自己吃吗。答曰:是的。那好。孟子继续问,许行穿的衣服是自己织布做的吗?戴的帽子是自己做的吗?许行吃饭的碗,耕田的铁器,是自己做的吗?这些都不是许行自己做的,而是用粮食换的。于是孟子就问了。你没自己做吃饭的碗,没做耕田的铁器,你却用了人家做的碗,做的铁器。你这么做不是剥削陶工、铁匠。同样的,陶工与铁匠用碗和铁器换粮食,他们也没直接生产粮食,那他们就可以说是剥削了农夫了吗?再说了,你干嘛不自己做陶工、铁匠呢?陈相就说了:「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所以,社会分工,乃社会之必然。谁都没法一个人做一切事。人只能各执一业,各有成果,然后相互交换自己所需之物。这其中无所谓一方剥削另一方。所以,不直接生产粮食而吃了别人生产的粮食,和剥削毫无关系。孟子据「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引出了「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种田就无法同时为陶工,为铁匠。同样的,治天下就不能同时种地,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所有事都要亲力亲为,穿衣服得自己做,粮食得自己种,种地的工具还得自己做。那简直没法过了。这时,孟子才说「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劳心与劳力,只是对社会分工的一种简单概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是说劳心者的工作是「治人」,劳心者吃劳力者生产的粮食。劳力者提供粮食给劳心者吃,但劳力者不用做「治人」的工作。对于「治人」,孟子所举的例子是大禹治水,后稷教民稼穑。他们忧民而无暇耕种。但是,你能说尧舜治天下,不是一种劳动吗?并不是直接从事生产劳动才算劳动,社会分工不同。有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劳心」者,他们也是劳动。劳心者以他们的劳动成果来换取劳力者所生产的生活资料,就像拿粮食换衣服一样,是很正常的事情。孟子此段核心在于论劳动分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之所以以「劳心」与「劳力」为说,是针对许行对滕文公的批评而发的。许行批评滕文公为君主不亲自耕种而有粮仓,是「厉民自养」。孟子就从社会分工之角度论述,「劳心」,亦是劳动,「劳心者」不必直接参与生产劳动。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是什么意思

一、释义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部分人用脑子劳动,部分人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人统治人,体力劳动的人被人统治;被统治的人理上应该供养着别人生活,统治人的人们理上应该由别人的供养着来生活。这个是天下之正常的规范。二、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三、原文(选段)“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四、译文耕种烦人的同时,一边去治国平天下得了吗?官吏也有官吏自己要做的事,正如百姓也有百姓自己要做的事。何况,每一个人家里一件件的生活资料没有不是由于一位位的工匠代替本人亲自劳动,家用品才能齐全完备。如果都一定要靠自己亲手制作,才去使用该产品,那就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于劳苦啊。所以社会上才流传着:君子劳心,小人劳力。部分人用脑子劳动,部分人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人统治人,体力劳动的人被人统治;被统治的人理上应该供养着别人生活,统治人的人们理上应该由别人的供养着来生活。这个是天下之正常的规范,是华夏、列国之间通行的准则,是具有普世价值、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的伦理。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战国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区间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割据混战的局面已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尖锐激烈的社会变革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下,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孟子》是在此背景下孕育的。二、赏析社会分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文明的表现。从理论上说,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分工,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社会分工又将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也是必然的结果。从总体和全程的角度来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反动透顶的学说,而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的现象概括,他正确无误地指出了人类发展今后的方向与将要遇见到的现象。如果我们还原历史背景以具体,从孟子说这话时的真实情况来理解,也就是从社会分工问题的角度来理解,孟子说出这种大逆不道,反动透顶的学说那也就没有什么可怪的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上一篇:幼儿园家园共育

下一篇:没有了